回顧2018年,奔馳GLC憑借118350輛的累計銷量,在豪華中型SUV的競爭中位列第二。同年奔馳品牌全球銷量達到了244萬輛,其中,國內市場同比增長11%,繼續扮演奔馳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角色。
2018年10月上市的長軸距版本GLC L進一步迎合了國內用戶喜好,是奔馳擴大在華市場份額的推動力。截至2019年8月,GLC L的全年累計銷量達到了92632輛,超過奧迪Q5L名列豪華品牌中型SUV銷量榜首。由此看來,加長軸距后的功效是喜人的。
今年,奔馳于8月24日推出了中期改款的GLC L,在前作基礎上,以國內用戶使用場景為出發點的特供配置增加至7項,“中國制造,專屬中國”無疑是奔馳提升產品力的核心。
中期改款的GLC L內飾設計與前作相仿,“300豪華型”車門內側與中控臺等處均選用實木飾板。儀表盤和中控屏分別為12.3與10.25英寸液晶觸屏,并引入了與系統配套的大尺寸觸控板。其內嵌系統為MBUX NTG60版本,與國產A級三廂車型相同,只是功能方面有所調整。
摒棄機械指針的全液晶儀表提供三種顯示主題,而右側圓圈的內容可在轉速表、行車信息、地圖等界面中進行切換,相比改款前,視覺科技感與信息反饋的直觀度明顯提升。
系統UI更注重扁平化設計,并結合了ios與安卓等智能手機系統的邏輯,進一步降低了用戶的學習成本。比如長按可自定義圖標羅列順序,顯示主題與收藏夾則通過向上滑的翻頁方式逐一展現,當然,收藏夾內的快接入口也可根據個人喜好設定。不僅如此,車輛設置頁面還可切換為360度環視,通過手指滑動便可了解每項設置分管的區域,同時車機系統內嵌有網頁瀏覽器。
車云菌的試駕車選裝了HUD抬頭顯示系統,在我看來,削弱HUD、儀表盤和中控屏三者間的信息重復,是MBUX的一大亮點。比如HUD投影中可顯示抵達目的地的時間與路徑引導,地圖概覽與全面的導航信息分別出現在儀表盤與中控屏內。而頂配AMG-Line車型還支持交通標志識別功能且可在HUD中顯示,不用低頭便可讓駕駛員了解最重要的行車信息。
MBUX系統可劃分為觸控和語音兩種。觸控除了觸屏外,方向盤兩側還引入了光標滑塊,分別用于儀表盤和中控屏的顯示內容和設定操作,雖然滑塊設計大幅減少了方向盤按鍵數量,但就體驗角度而言,熟練操作需要花時間練習,且手指上有水的時候,使用難度會有所增加。另外,滑塊與觸屏的引入也降低了觸控板使用頻率,即便后者能提供振動反饋且操作面積較改款前更大,但屏幕操作的效率更高,至于如何選擇還看個人喜好。
此外,語音識別系統讓部分操作無需“上手”。相比A級三廂車型,中期改款的GLC L增加了前排音源定向功能。坐在副駕駛席的車云菌僅需說出“你好奔馳,打開座椅加熱/空調溫度降低至XX度”,即可開啟右側的相關功能,且在系統提示音播報時,支持語音打斷和自動降低背景音。
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后,語音識別功能還可朗讀短信或通過“模糊語”檢索聯系人。舉個例子,車云菌說出“你好奔馳,打電話給老爸”后,雖然我的通訊錄中并沒有備注為“老爸”的號碼,但MBUX會搜索出帶有“老”字的聯系人,并詢問撥打第幾個。當然,你還可以借助語音識別功能設定導航目的地、途經點,甚至在輸入多個途徑點時,系統會主動提示操作者選擇地點間的先后順序,便于合理、個性化的安排行程。
在AMG-Line車型中,GLC L新增了行車記錄儀與前風擋頂部(右側)增加的前視攝像頭,結合收錄的畫面、增強現實技術、地圖等信息,構成了“實景穿越導航”功能,這一點并不常見。開始路徑引導后,遇到紅綠燈路口或岔路時,中控屏內會顯示結合前方實景的指引標識,相比語音提示+平面圖的常規指引模式,“實景穿越導航”更有助于在城市多岔路地帶快速精準的理解導航提示信息,實用性可圈可點,不過當前該功能也會受到地圖信息的制約。
另外,MBUX系統的語音識別功能還可實現語音關屏,說出“你好奔馳,關閉屏幕”后,中控屏會自行熄滅并處于待機狀態,降低了夜間行車時光污染對駕駛員的影響,再次觸控便可喚醒屏幕,不會影響到正處于運行狀態的導航、音樂播放等功能。有意思的是,中期改款的GLC L全車7個USB接口均為TYPE-C,在現階段看來車上可能要配備接口轉換器了。
就整體而言,MBUX從系統邏輯、視覺效果到功能體驗,都稱得上是名列前茅的,且部分功能在市售車型中較為罕見。不過在車云菌看來,其語音識別功能雖展現了智能化的思路,但與完全的語義識別還有一定距離,就像車云菌說出“今天我穿什么衣服合適”后,系統不知怎么應對,其實該場景下播報天氣狀況也是有幫助的。階段性實現智能化后,如何突破或許是奔馳日后的努力方向,至少語音開啟天窗遮陽簾的功能,應該盡快引入。
在汽車圈內,奔馳無疑是豪華、優雅、舒適的代名詞,新款GLC L更是將自身品牌調性的展示平臺。較之前作,新車換裝了M264 2.0T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了10kW達到190kW,峰值扭矩維持370Nm,不過扭矩輸出起點提升至1800rpm,傳動系統仍為9擋手自一體變速箱。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AMG-Line車型提供越野和越野增強(離地間隙提升20mm)兩種模式外,其余版本僅支持節能、舒適、運動和運動增強四種模式。有別于常規邏輯,新款GLC L的駕駛模式并非與動力輸出強弱相對應。
舒適模式的輸出表現與自然吸氣發動機相近,踩下油門,雖然動力輸出沒有遲滯但力度較為柔和,即便是油門到底也很難擁有明顯的推背感。相比之下,經濟模式無論加速力道還是降擋積極性卻強于舒適模式,這一點略顯奇怪。另外在時速超過110km/h后,松開油門車輛會進入滑行狀態,再次踩油門或剎車踏板時,變速箱內的鎖止離合器會重新連接,但過程中會伴隨有輕微的沖擊感。
反觀運動和運動增強模式,二者加速力道強弱是遞增的,尤其運動模式在強化加速能力的同時,并非陡增的爆發力,依舊保留了奔馳品牌的優雅與舒適。
從感受來說,新款GLC L發動機與變速箱匹配的順滑度較改款前已大幅提升,可以綜合當前油門開度、時速、道路狀況等因素決定換擋時機。簡言之,就是根據對動力的需求進行擋位切換,甚至連降數擋,可以進一步提高換擋平順性與駕乘舒適性。
同時新款GLC L的懸掛系統,也帶有明顯的舒適取向,且相比前懸掛,后懸掛對路面顛簸的過濾更加徹底,即便行駛在非鋪裝路面也能保證較高的舒適性。同時減震器中后段韌性與支撐力度很到位,可以說是將奔馳品牌精髓貫徹的淋漓盡致,只是懸掛初段偏軟,激烈駕駛或高速過彎時,重心轉移的過程比較明顯。
此外,AMG-Line版本在開啟自適應巡航時,系統自行控制前后車距采取的制動措施也頗為擬人化,柔和的制動力輸出兼顧舒適也能給人信心,即便是停車前的“最后一腳”點頭感也相當輕微,而對細節的特殊調校,則是體驗更優的核心。
新款GLC L前臉采用與全新GLE相似的家族化設計語言,較改款前更加飽滿,并在車門把手等處增加了鍍鉻裝飾,以提升視覺精致感。作為中期改款車型,新款GLC L除了車身長度與高度分別減少了1mm和6mm外,其余均和前作保持一致。
“300豪華型”與“AMG-Line”裝備幾何多光束全LED頭燈組,借助單側84顆獨立燈頭,頭燈組可根據前方路況與會車情況,自動進行“陰影化”處理,且在雨天等特殊環境下,系統可關閉陣列下方的部分燈頭,以減少地面反光對駕駛員的影響。此外,尾燈組內側燈腔設計還引入了朗博特漫反射原理,當陽光直射燈組時,尾燈會呈現“點亮”效果,亮度低于示寬燈且僅用于對后車的提示。
反觀車內,新款車型在保留前后四個邊緣可翹起的頭枕等配置亮點之余,將后排兩側坐墊加長了30mm,優化了乘客腿部承托表現,中央扶手箱后排區域也進行了加長,避免了乘客在長軸距車型上有“夠不到”控制面板的窘況。另外,新車在后排右側還增加了“老板鍵”,不過僅支持副駕駛席前后移動,如果能增加靠背角度調節功能就更好了。
從推出GLC長軸距版本到同步引入海外的中期改款車型,快速響應不僅是對奔馳SUV年的呼應,更是該品牌重視國內用戶與中國市場的寫照,引入MBUX系統以及更新后的動力總成,將智能化貫穿于車機操作到駕乘體驗,搭配上為迎合中國用戶喜好進行的配置升級,新款GLC L更是奔馳品牌內核的展示平臺。
今年11月,國產版EQC即將上市銷售,隨后GLB、邁巴赫版GLS等車型逐步登陸國內市場,更豐富的產品線在擴充用戶可選范圍的同時,奔馳的電氣化轉型也將加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