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閱互娛北京分公司就看到一整面墻的書架,放著精裝版、未拆封的新書。 喬士海的辦公室,也有一整面墻放著他已經出版過的或者買了國外的版權即將出版的書。
“從事編輯行業 90% 的人都轉行了,剩下 10% 還在這個行業的人都是賺錢的人。” 喬士海說。
喬士海,中閱互娛創始人,十年以上編輯出版行業經驗。從小喜歡讀書,每年可以泛讀兩三百本書,精讀五六十本書。無論是從成長環境還是工作中的基因特質,在中信出版工作了八年之后,帶著團隊成立中閱互娛,投身全媒體出版以及文化空間。
公司成立一年左右后,喬士海砍掉了一部分的技術投入,公司從東三環搬到了北五環外,閱加也從 app 改到小程序。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節省成本,二是較輕的技術服務可以將內容快速應用以及及時修正。
創辦中閱互娛之前,喬士海已在中信出版有過八年以上的出版經驗 。從中信出版離開時,喬士海發現,互聯網互聯網知識服務產品因迭代速度更快,更貼近市場,電子化的呈現方式使體量更輕便,全媒體的交互性也更強,在技術支持搭建好的情況下,邊際成本更低。
2016 年是知識付費元年,得到、分答等風聲水起,在此之前的喜馬拉雅、蜻蜓 FM 等也紛紛受到用戶的瘋狂訂閱。知識付費的深度用戶稷下小白在采訪中說:“經常用的知識付費平臺是得到,每天花費在得到上的時間大概有一個多小時,主要是通勤途中聽音頻,有時也會看電子書”。
艾瑞咨詢在關于知識付費的年度報告中指出,群體性焦慮引發了人們強烈的學習動機,但內容生產市場信息體量龐大且良莠不齊,若進行嚴格篩選,提煉出優質內容,便可為這一群體節省時間成本,進而提升他們為此付費的意愿。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第三季度,曾使用過知識付費產品的用戶人數已超過 5 000 萬,用戶付費的習慣已逐步養成。
喬士海看到了知識服務下半場的機會。
正如喬士海所說:“大環境迫使內容生產者不斷進化,以滿足用戶新場景下的需求。而傳統的出版機構作為內容生產商,在向全媒體轉型的過程中受體制束縛,稍遜一步。”
“并不是所有的紙質書都適合改編成音頻或者打造 IP。” 喬士海告訴動點科技,適合做 “紙電聲” 全媒體出版的書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 內容有沒有延伸性,后續具有流量轉換性。
2. 有沒有一些流量加持。
3. 具備業內領袖的特質,核心是是不是和當下的市場環境和用戶,以及作者內容生產的持續性。
在這三者同時具備的前提下,喬士海會為作者做紙質書的 “紙電聲” 全媒體出版以及為作者策劃運營他們的 IP。同時,現在中閱互娛也在運營自己的 IP,在喬士海的出版經驗中中,挑選適合的外文書,買到版權進行出版便是喬士海做 IP 出版的方式之一。
而單純做線上并不能滿足喬士海的需求。
喬士海認為,線上知識服務在未來是中閱互娛的一個工具,與地產公司結合,打造線下文化空間才是知識服務的未來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文化地產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15 年底,從廢舊廠房到動漫產業基地、文化產業園、影視基地、主題公園,文化地產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作為地產領域的一個分支,文化地產雖不如商住地產那樣暴利,但與普通行業相比,仍具有相當可觀的利潤空間。
文化地產項目多由政府主導參與,在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背景下,企業多可按照較為優惠的價格拿下項目所需土地資源,同時可享受部分稅費減免及其他優惠政策(如土地近以補貼形式返還等)。
喬士海觀察到:線上的知識服務商經常在線下辦相關的文化活動,中閱互娛希望可以做一個幫助更多線上機構更加快速、聯合落地的空間。“在一個三十萬平米的商場中,一層是咖啡書店、二層是親自閱讀以及三層可以是閱讀主題的餐廳,一切跟文化有關的主題空間都可以納入我們的考慮范圍。” 喬士海說到。
美好愿景的背后也面臨著現實存在政策支持和選址方面的問題。
首先,所選城市的地方政策支持、未來建成之后的效果以及當地的經濟能力和文化展示能力決定了文化空間能否落地。
其次,目前一線城市可改造的空間有限同時難以找到可建新空間的位置。二三線城市成為更好的選擇。
縱然線下文化空間在落地實施上面臨著可見的阻礙,但喬士海目前正與地產商洽談合作,最快的線下文化空間或許會在明年開始運營,喬士海告訴動點科技。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區塊鏈安全公司 CertiK 完成 8800 萬美元 B3 輪融資,估值達 20 億美元》的文章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理想汽車回應裁員傳聞:不實消息》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蘋果將 47 億美元綠色債券用于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技術引領未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展示電動汽車概念》的文章
2021-12-23 動點科技發布了 《高田生物完成過億元 B 輪融,晨壹投資領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