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蜂窩從文化和旅游部獲得的一組官方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國內游人數達到55.39億人次,同比增長10.8%,出境游14927萬人次同比增長14.7%,全國2018年旅游業GDP綜合貢獻9.9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1.04%。
旅游市場在不斷增長,新一代旅游者迅速崛起,他們不再滿足于跟團游,甚至自由行,越來越年輕的旅游者更青睞個性化定制,例如馬蜂窩2018年10月發起的“圣地巡禮”活動,立刻吸引了很多二次元旅行者的目光。
在用戶方面,馬蜂窩的內容和信息都非常年輕化,吸引了大量80、90后用戶的關注,他們是在線旅游市場中的潮流引領者和開創者,他們愛旅游,愛美食,喜歡個性化的體驗。
這就要求馬蜂窩平臺需要通過優質的內容來吸引用戶。馬蜂窩面對的是喜歡網紅打卡,追求旅行碎片化體驗的用戶,平臺提供的內容就應該更加多元化。目前,馬蜂窩為用戶提供了短視頻、短內容、問答、游記、攻略等形態多樣的內容產品。
基于這些內容和年輕的用戶,馬蜂窩近年來還在不斷深化供應鏈,馬蜂窩目前擁幾萬商家,貨品已經覆蓋全國60000多個目的地,這些商家在馬蜂窩經營機票、酒店、門票、度假、當地玩樂等全品類的旅游商品,為用戶提供全面的旅行服務。
懂得在馬蜂窩進行深度耕耘和流量挖掘的供應商,在馬蜂窩的增速都是非常快的,他們平均的年增速都在200%以上。銷量漲幅也非常顯著。
這一過程,就被概括為馬蜂窩平臺特有的“種拔一體”:先經過內容影響用戶的認知和消費決策,也就是“種草”,最后通過提供用戶所需的商品幫助他們“拔草”。大家會發現,馬蜂窩平臺上的商品展示和售賣方式,都與傳統OTA完全不同。馬蜂窩的商戶可以不必單純依賴貨架、列表和搜索引擎來提供商品,還能將商品置于用戶內容流量路徑之上,植入用戶場景之中。
今年,馬蜂窩旅游網CEO陳罡先生提出了全新的“3C戰略”,即Consumer(用戶)、Content(內容)和Commercialization(商業化)。這一戰略和馬蜂窩“內容+交易”的核心商業模式是一脈相承的。
經過多年的商業化嘗試,馬蜂窩已經形成了覆蓋全球旅游目的地的龐大旅游生態,這種新的旅游生態將支持馬蜂窩平臺商家更好地獲客,更好地實現商業轉化。
除此之外,馬蜂窩團隊還創立了馬蜂窩大學,2016年起對商家開放,由平臺工作人員和優秀的運營者擔任講師,提供專業的教程。還有行業內大咖的課程和分享。想了解馬蜂窩可以先從馬蜂窩大學開始。馬蜂窩為商家提供主題營銷、跨界營銷、目的地營銷等多種營銷方式,已經打造出了非常多優秀的營銷案例。這一切都是為了將更好的服務和體驗提供給旅游者們。
馬蜂窩從建立之初就開始深耕旅游內容領域,馬蜂窩團隊希望通過內容生態和用戶體系的構建,為商家賦能,通過商業化的努力,帶動平臺數以萬計的商家,一起為支持馬蜂窩的用戶提供高質量、高體驗度的旅行方式,共同掘金新旅游時代。
2023-03-28 i黑馬發布了 《網紅文和友,只能是長沙限定嗎?》的文章
2021-11-08 i黑馬發布了 《悠絡客成為首批“可信人臉識別守護計劃”成員》的文章
2021-11-05 i黑馬發布了 《城市級數字停車企業「潤銘科技-停開心」獲百年鑫投基金戰略投資》的文章
2021-11-03 i黑馬發布了 《又一獨角獸即將破產清算:10 億美金往后的路也不容易》的文章
2020-05-05 i黑馬獲得了天子之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