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PC端到“掌上托管” 汪建中詳解招行托管業務17年發展歷程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艷明“隨著客戶行為習慣的遷移,App已成為銀行與客戶交互的主陣地。”
9月24日,在招商銀行召開全功能網上托管銀行3.0發布會上,該行副行長汪建中在致辭中做出如上表示。
為此,汪建中稱,招商銀行全功能網上托管銀行3.0順應客戶移動辦公需求,從PC端轉向“掌上托管”App,重新定義了托管服務的邊界。
自2002年獲得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汪建中介紹,“十七年來,招商銀行始終以技術創新帶動托管業務發展。”
汪建中稱,2007年,于業內率先開發托管銀行客戶端,實現了托管指令電子化、托管業務直通式處理;2008年,研發推出了托管核心業務系統,成為第二家擁有自主研發產權托管系統的商業銀行,并率先采用了分布式開發技術,實現了“托管一鍵估值”;2014年,推出國內首個全功能網上托管銀行1.0,實現了托管業務處理的電子化、自動化與網絡化;2016年,發布全功能網上托管銀行2.0,實現了托管處理與客戶服務的智能化飛躍;2018年,推出國內首個托管大數據平臺,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運用到資產托管業務領域,將托管系統開發由功能導向推入數據驅動的新階段,創造了國內托管系統建設新的制高點。
對于發展歷程,汪建中解釋稱,招商銀行推進“輕型銀行”、“一體兩翼”戰略轉型,從規模取勝的1.0階段,到結構和質量取勝的2.0階段,再到模式取勝的3.0階段,探索全新的發展模式。
他表示,如果說全功能網上托管1.0和2.0是基于互聯網平臺,實現了托管業務處理的電子化、自動化和網絡化,那么全功能網上托管銀行3.0則是托管大數據與移動互聯網結合的碩果。
“資產托管業務作為我行戰略新興業務,全行給予高度重視。”汪建中介紹,招商銀行2019年6月末托管資產規模12.76萬億元,居行業第二。2019年,招商銀行獲得了存托憑證試點存托人資格。
據招商銀行資產托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本次推出的3.0版本由PC端和“掌上托管”APP兩部分組成,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與移動互聯技術相結合。
比如,“掌上托管”APP提供的用戶體驗更為便捷,支持多種登陸方式,創新開發照片指令功能,滿足客戶開會、出差等移動場景需求,隨時隨地查詢審批。
在PC端增加了五大功能模塊,進一步滿足客戶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移動端兼顧安全與便利,通過指紋與人臉識別技術、OCR技術,提升托管業務處理效率。
“管理人可通過全功能網上托管銀行3.0平臺,一站式跟蹤產品托管進程,查詢定制托管或外包產品的績效評估及投資風險管理報告,產品全生命周期盡在掌握。”據招商銀行資產托管部鄒永南介紹,此次推出合同管理、賬戶管理、電子對賬管理、外包業務管理、績效管理等功能模塊,打破了傳統托管業務處理模式。
自1998年我國第一只封閉式基金誕生,并首次引入托管機制,20多年來,中國銀行業的托管業務快速發展。就規模而言,經歷了幾年規模速度兩位數增長后,銀行業資產托管規模增2018去年出現同比增速降低為3%。
7月23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資產托管行業發展報告(2019)》(下稱“報告”)稱,截至2018年末,中國銀行業資產托管規模達145.7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3.01%,存托比達79.86%,托管系數達55.76%。
具體來看,2018年有8類托管產品規模均超過了10萬億元:銀行理財托管規模為28.75萬億元,其它資產托管規模為24萬億元,信托托管規模為19.51萬億元,保險托管規模為18.43萬億元,券商資管托管規模為15萬億元,公募基金托管規模為12.76萬億元,私募基金托管規模為12.08萬億元,基金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托管規模為10萬億。
從收入來看,2018年銀行業托管收入520.94億元,與2017年545.14億元相比下降了4.44%。從收入的構成來看,貢獻最大的仍然是公募基金,占24%的比例;銀行理財收入占比16.95%,位列第二;排在后面幾位的依次是:信托占比14.02%;券商資管占比13.09%;基金公司客戶資產管理占比9.19%;其它的資產投入占比8.84%。
銀行業協會專職副主任金淑英表示,托管業務應審時度勢,精準服務,把握資管轉型期的新機遇。在資管新規的規范下,資管規模短期內將保持相對穩定。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資管行業發展潛力仍然是比較大的,資管新規及配套政策奠定了行業發展的制度基礎。與此同時,要注重風控合規自律。
在新的階段,金淑英稱,要用科技賦能、創新驅動來探索托管業務發展新路徑。銀行既要回歸本源,深耕內功,又要豐富視野,刷新思路,以科技和創新來驅動托管和資管投行等板塊的跨界融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