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滴石財經
2019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又一個關鍵之年。雖然增長速度與之前的高歌猛進相比有所減緩,但今年前8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仍然增長超過40%以上。
但2019年好像又是造車新勢力流年不利的一年。不管是造車的、不造車的,實現量產的和沒實現量產的,日子好像都不好過。
實現了量產的蔚來是賣的越多虧得越多,累計虧損已經超過170億元,產品質量也頻頻被質疑。而沒量產的一眾企業則更是在燒錢和虧損中痛并不知道是不是快樂著。
進入2019年以來,不斷有造車新勢力退出市場的消息曝出。
近日,李嘉誠旗下的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向五龍電動車主席及執行董事曹忠提出了破產呈請。五龍電動車旗下就是長江汽車公司,這個新能源領域的造車新勢力這次是真的有點懸了。
長江汽車是繼北汽新能源公司之后第二個獲得發改委批復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的企業。當時,長江汽車成為中國最早一批取得發改委批文和工信部審核的雙證造車企業。作為一個汽車行業內名不見經傳的造車新勢力,長江汽車當時可謂是名噪一時。
五龍電動車公司是長江汽車的母公司。自2010年起,李嘉誠多次增持五龍電動車股份。
2015年8月,李嘉誠以每股0.46港元價格購入7.43億股,一躍成為五龍電動車第三大股東。在2015年持股比最高的時期,李嘉誠曾一度擁有8%的股份,注入資金更是高達51億元。
而此次,也正是李嘉誠旗下的李嘉誠(加拿大)基金會向五龍電動車公司主席曹忠提出破產呈請。李嘉誠基金會表示,基于曹忠無力償還擔??铐棻窘鸺袄?,截至2019年7月欠款共超過11.9億港元,故入稟法庭申請其破產。
事實上,2018年年中五龍電動車就曾多次披露,曹忠因為公司股價下跌及其流動資金問題,部分持股遭經紀行連環斬倉,曹忠的持股量由11.86%降至9.79%。其后,五龍電動車曾于2018年7月、10月及2019年3月多次配股,分別集資1.03億元、2.34億元及3950萬元。
至今年7月,曹忠辭任五龍電動車首席執行官一職,但仍留任為執行董事及主席。據公司年報顯示,曹忠持有五龍電動車約6%股權。
五龍電動車公司信息顯示,由于破產呈請目前還處于起始階段,公司暫時還未經曹忠取得足夠資料,以分析對集團的影響。公司將持續跟進破產呈請的進展,并適時向股東更新情況。
曾經的李嘉誠和五龍電動車以及曹忠本人有過一段蜜月期。2001年,曹忠受命掌舵首鋼香港,擔任旗下4間上市公司高層,曾帶領公司脫離金融風暴困境。而在此期間,曹忠也因此與李嘉誠結緣。曹忠曾被李嘉誠稱為“內地派來香港任職最優秀的企業家之一”。
隨后曹忠離開首鋼,建立中聚電池,并在2014年5月更名為五龍電動車。之后,李嘉誠就成為五龍電動車的一個主要股東。根據港交所資料,李嘉誠曾在2015年增持五龍電動車6.07億股,股權由4.68%升至7.96%,成為公司當時第四大股東。
李嘉誠的加持不僅帶來了資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眼光,長江汽車一時間成為了不差錢的存在。????
左手資質、右手資金,有了這些硬通貨墊底,長江汽車在2016年前后投資建立貴州長江生產基地,并且隨后加速擴張,在多地建廠、投資,甚至押注電池上游材料、電池設計等電動車產業鏈。然而,追求快速擴張中埋下的“隱患”,終于在產業下行之際爆發。
由于產品競爭力不足,公司連年虧損,困局下的長江汽車已經到了難以維持的地步,深陷欠薪、停產等風波之中。
包括貴州長江、杭州長江、成都長江等五龍電動車旗下企業都被爆出欠薪、停產。員工基本上都欠了好幾個月的薪水。眾多員工走上了討薪之路,有的員工在公司門口直接拉起了橫幅討薪,有的甚至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在造車新勢力開始洗牌,合資車企逐漸發力的背景下,長江汽車沒有與時俱進,沒有真正拿得出、打得響的產品,也沒有自己的技術硬實力。隨著環境收緊,補貼退坡,長江汽車迅速走向衰落,或許會成為最早退出市場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
作為最早取得新能源汽車雙資質的企業,長江汽車所占的先機,本來很大程度上給了它足夠的時間來研制新產品,研發新技術。但是,擁有良好先機的長江汽車卻沒有發揮出它的優勢。
號稱擁有“三電”核心技術及整車系統集成方面的各類專利210項的長江汽車,在迅速拿下杭州、貴州兩個生產基地后,卻在產品端相當的不迅速,至今未拿出過真正具備硬實力的產品。
2016年,長江汽車就發布了小型SUV逸酷,計劃能夠實現在線安裝安卓系統應用程序等。但這款產品從設計到計劃推出上市,已經花費了太多時間。直到2018年北京車展,才亮相了三款概念車,至今都沒有發布量產的新車。
造車是個技術活,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提升,汽車行業的技術也是在不斷發展,稍有考慮不周,就可能被市場淘汰。
不僅造車的技術不好,造車的理念還不專一,長江汽車總是游離于主流業務之外。
其先是與山東低速電動車企業漢唐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營銷創新、大數據應用等方面進行合作,共同研發、生產微型電動車。但背景是,低速電動車管理辦法遲遲未能出臺,合法身份得不到認可,眾多制造企業都在向乘用車領域轉型。
再有就是,長江汽車自己的產品還沒有搞定,卻又忙著給零跑汽車做起了代工,可零跑自己也都沒譜。結果,長江汽車自然也是西瓜、芝麻都沒抓住。
手握“雙資質”的長江汽車,最重要的事情是造車。但長江汽車一直未能將自己的產品真正推向市場,更缺乏令人吸引的設計和硬實力,反而在一些枝枝節節上浪費力氣,可以說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錯過了新能源車發展的紅利期。????
隨著近年來汽車業發展轉型,如長江汽車一般的新造車勢力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而這些新造車勢力普遍在技術、網絡、服務等方面的積累比較缺乏,主要是靠著資本的推動得以迅速擴張。但資本是把雙刃劍,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這些造車新勢力垮臺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據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平臺統計,截止到2019年3月,國家平臺累計注冊新能源整車企業達到635家。
而這635家造車企業,目前有整車制造能力的不足30%,有量產交付能力的不足20%。國內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累計投資已超過2萬億人民幣。這2萬億,除了催生出一堆車標外,真正能在大街上跑的沒有幾家。
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洗牌,或將加速到來。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