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9月23日報道
在自動駕駛遭受嚴苛考驗的當下,文遠知行公開首個長達十公里的城市開放道路試乘。RoboTaxi落地未來可期。
來自國內多家主流媒體的記者,使用文遠知行最新推出的RoboTaxi App“WeRide Go”,在廣州黃埔區率先體驗了一把L4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從香雪公寓到大壯國際廣場,這段開放的市區道路全程十公里。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公開的自動駕駛試乘體驗中,公里數最長的一次。
在30分鐘的行程里,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車輛靈活地完成了交叉換道、進出匝道、變道超車、市政施工等復雜的城市交通場景,對中國城市常見的電動車、自行車與行人的穿插混行應對自如。
文遠知行CEO韓旭認為:“RoboTaxi商業化需要一個漸進式的探索過程,但它必將到來。”如果將這個過程比喻成一場馬拉松,那么文遠知行今天完成的這十公里,就是在為這場自動駕駛長跑配速。
在試乘結束后的媒體交流中,CEO韓旭、工程SVP鐘華和COO張力詳細介紹了文遠知行在技術、運營和商業化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也分享了他們對于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入思考。
“RoboTaxi是一個技術+運營的問題。現階段如果仍單純關注技術,并不能滿足落地的要求,要把RoboTaxi當成一個產品來開發。”
——文遠知行CEO韓旭
2014年起,隨著大數據、深度學習的崛起,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如今,與自動駕駛相關的硬件、感知、規劃和控制等基礎研究結果都已就位,如何將這些技術成果高度集成為穩定可靠的系統才是最大的難點。
換句話說,從技術研發轉向技術產品化,才是自動駕駛下一步前進的方向。
在鐘華看來,RoboTaxi落地要和真實場景做深度結合,處理隧道、城市開放道路、高速路等不同場景,只需要一套統一的算法。“一個路段一個算法是沒法規模化的,一條路的demo的時代早已過去。”
“WeRide ONE”自動駕駛通用算法便是文遠知行開展自動駕駛產品化的成果之一,即以一套強通用性的算法實現RoboTaxi全場景、全天候的覆蓋。
此前,文遠知行一直在為這套解決方案做著各個層面的攻關和布局。自2017年年底落地廣州后,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車輛克服了中國南方典型的炎熱、潮濕天氣,陸續成功地實現了國內首個江底隧道穿越、完成了暴雨天氣下的安全行駛、公布了高級車輛精準控制技術、在中美兩地搭建了遠程控制系統。
2018年9月,文遠知行與聯通達成5G戰略合作,實現全國首個5G網絡下L4級自動駕駛應用,并建立了聯合實驗室。
今年8月,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車輛開上美國硅谷高速公路(時速105公里),全程50多公里,完成上下匝道、高速并車、交叉換道等場景處理。
高速公路是WeRide ONE自動駕駛通用算法的最后一個關鍵模塊,標志著這套產品化解決方案已經基本成型,可以覆蓋RoboTaxi在城市運營的主要場景,讓乘客得到端到端完整的RoboTaxi體驗。
在產品化導向下,文遠知行的內部架構也經過一番調整。早在去年5月,為了全力配合產品化的技術需求,文遠知行新成立了產品組和數據組。
“產品團隊將主要負責車隊管理系統的開發,數據團隊則負責分析運營產生的大量數據,給工程師提供反饋。這兩個團隊在自動駕駛企業中并不多見。”鐘華介紹說。
從云端進行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數據分發,到工程師通過數據處理模型,文遠知行的車隊控制系統已經全部打通。
“我們的傳感器套件有自己獨特的設計,并且很快將迭代到3.0,這是我們不急于對車頂進行封蓋的原因。在落地試運營前,我們可以繼續靈活地去優化,達至最合適的組合方式。”
——文遠知行CEO韓旭
作為產品化的有力支撐,文遠知行今年3月在GTC大會上發布了第二代傳感器套件,增加了更多的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前向激光雷達可實現250米檢測距離,配以兩側覆蓋盲區的傳感器,極大地提升了感知的范圍及性能。而通過多波長交叉驗證的傳感器設計,讓目標探測更加精準、可靠。
韓旭透露,文遠知行正在和主機廠一同進行下一代傳感器套件3.0的研發,整體的集成度更高、體積更小,真正做到design for production。
“使用三位數的車輛做開發,才是接下來打磨算法的正確方式。”
——文遠知行工程SVP鐘華
中國城市交通的一大特點是長尾場景更多、更復雜,包括闖紅燈、違章停靠車輛、電動摩托逆行等等“不按常理出牌”的情況,這是自動駕駛場景中典型的疑難雜癥。
從技術和產品角度來看,RoboTaxi落地現在主要剩下的是解決長尾問題,這需要和真正落地的場景做深度結合。
算法的優化需要運營數據的反饋,在產品與運營之間形成數據閉環。鐘華說:“使用三位數的車輛做開發,才是接下來打磨算法的正確方式,”擴大車隊的規模至關重要。
鐘華舉例說,Waymo的自動駕駛測試車隊已經跑了上千萬的測試里程。“如果有1000萬英里的測試數據,其中碰到的問題都能解決掉的話,自動駕駛的底氣會更足。”
自成立之初,文遠知行就非常注重車隊規模的建設。在A輪融資中,文遠知行引進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集團——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作為戰略投資方,為車隊的建設提供主機廠的支持。目前,文遠知行已在廣州、安慶和加州3個城市開展路測,總路測里程達65萬公里。
韓旭表示,接下來,文遠知行自動駕駛車隊規模將由當前的50輛擴大到數百輛,每個城市的RoboTaxi車隊將逐步聚焦在單一車型上,且“一定是新能源的車。”
“鐵三角模式,缺任何一方都不行。未來我們將把這種模式復制到更多的城市,根據各地不同的市場做出本地化的定位。”
——文遠知行COO張力
RoboTaxi落地離不開整個出行生態圈的協同合作。要推動智能出行市場,AI技術、造車實力、出行平臺、政策扶持缺一不可。文遠知行率先以“鐵三角”模式為中國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做出探索實踐。
2019年8月,文遠知行宣布與華南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廣州市白云出租汽車公司,以及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共同組建合資公司——文遠粵行WeRide RoboTaxi,致力于在廣州實現RoboTaxi的落地。
文遠粵行是首個落地一線城市、以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出行服務的企業,也是文遠知行“鐵三角”模式應用的范本:發揮主機廠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戰略資源優勢,在廣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出行公司白云出租汽車集團合力提供RoboTaxi運營服務。
“今天的RoboTaxi模式一定要聯手主機廠建立車隊、出行公司拉取用戶才能實現。”文遠知行COO張力表示,從合資公司入手,文遠知行在 Robotaxi 落地方面的工作已經開始。
合資公司是文遠知行擴大車隊規模的主要載體。張力表示,要運營一支規模化的自動駕駛車隊絕非易事。上下車點的設置、車輛充電、清潔養護、后勤管理等等問題,都需要各合作方共同努力。“我們接下來將在精細化管理和運營上發力,打磨細節,提升用戶體驗。”
按照規劃,文遠知行將于2020年在廣州限定區域內開展RoboTaxi的載客試運營。接下來,鐵三角模式會被進一步復制到更多城市。
張力認為,鐵三角模式的一個關鍵是本地化。“無人駕駛的創新也是對當地出行的提升。通過與各城市本地的主機廠、出行平臺合作,我們可以把產值、稅收、創新都留在當地,更易贏得政府的支持。”
韓旭用“百舸爭流”來形容現階段的自動駕駛,“大家在競爭下一起往前走”。同時他也相信,自動駕駛出行的整合已經開始了。
“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自動駕駛有很多可能性,未來發展成什么樣,取決于今天做自動駕駛行業的企業如何作為,”韓旭說,文遠知行的目標一直都非常清晰、堅定。
“我們看清規律、順勢而為,一定會把這個事情做成,使命必達。”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