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明星怎么看?對網紅怎么看?對直播賣貨怎么看?
在很多人心中,明星們應該是和高端劃等號的,而網紅、直播,是和low劃等號的。
明星們賣的應該是自己的作品,是精神消費,是奢華的廣告包裝,而不是在鏡頭面前簡單粗暴地喊:“如果不是最低價,你退貨,我買單。”
所以當前芒果臺金牌主持人李湘和小燕子趙薇同框出鏡,為趙薇的酒莊直播打call時,許多彈幕評論“自降身份”“自甘墮落““土”。
面對明星直播帶貨的現象,很多人質疑:怎么淪落到和網紅一樣了?明星已經不如網紅了嗎?
他們說的對嗎?不瞞大家說,所長也覺得逼格掉了不是一星半點……
但很多事情不是“我要我覺得”就能下定義的,為了實事求是,咱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
明星到底該不該網紅化,該不該去直播帶貨?
要說直播賣貨的明星帶頭人,就怎么都繞不開李湘。
從開始的幾乎一周一次直播,到現在的一周幾次,甚至一天一次的頻率,李湘已經完成了從“主持人李湘”到“主播李湘”的改變。
微博除了更新家庭日常外,基本上都是跟淘寶直播相關的內容。
按理說,作為一個帶著“貴婦”標簽的前湖南衛視金牌主持人,李湘不該缺直播這點錢。
畢竟在直播里出現的進口餐具,都是2萬起步,為此甚至上過微博熱搜。
那么她為什么還要投入精力,去做全職淘寶主播這種事情呢?
所長能想到的理由只有:效率。
李湘幾乎每一場直播的觀看人數,都在60~70萬人之間,點贊數也徘徊在200萬左右,據淘寶內部消息,這在主播里算是肩部數據了。
這樣的數據代表的是:場均帶貨300萬,月帶貨能力突破1000萬。
那么李湘能在其中獲利多少呢?
所長當然是不知道的,不過就算是最苛刻的二八分成,能得到的收益應當也遠遠超過“主持人”的能力范圍。
當然,有些朋友可能要杠一下所長,也許一次主持能有上百萬呢?不然人家豪宅哪來的?
那所長就再友情提示一下:一場主持跑下來的時間得多長?
我們平時看的節目一般是1、2小時,再加上排練、收尾的時間,最少也是3個小時起步。中間站著有多累不提,直播的時間差不多也就3小時,還是全程坐著呢。
再次,百萬級別的主持能有幾回得?直播那可是隔天就能有一場啊,吸金效率可不是天差地別。
說到帶貨網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誰?
“OMG”掛嘴邊的李佳琦?微博發家的張大奕?還是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一夜賺套房的女主播”薇婭?
也許部分男同志們不太了解,以上這些都是帶貨界的大咖,不夸張的說,從他們嘴里蹦出來的品牌,手慢一點都搶不到,秒光。
稍微糊一點的明星,帶貨能力在他們面前還真是不值一提。
雖說以淘寶直播的天花板薇婭為例不太妥當,但為了讓大家感受一下網紅們的力量,所長就舉一舉這個不恰當的例子:
2016年9月,薇婭在淘寶直播的引導成交額達到1個億;
2017年10月,薇婭為一家零粉絲的皮草店引導銷售額達到7000萬,這是“一夜賺一套房”的由來;
2018“雙十一”開始后的兩小時內,薇婭的直播間引導銷售額達到2.67億,全天直播間銷售金額超過3億元,創造了行業銷售神話。
至于李佳琦,“魔鬼”這個詞足以形容他,一句OMG,商家秒斷貨。
女生們應該都知道Channel 03、73之類被列在“魔鬼清單”上的東西有多難買。當然,某些愛送禮物的男同志應該也知道?
張大奕就更不用說了,淘寶開店第一年的雙十一,店鋪銷售額就過億,這個記錄至今無店可破。
大家也都看到了,頭部網紅的帶貨成交額,幾乎都是千萬起步的。
他們在這其中能得到多少收入呢?這個或許只有他們自己清楚,但效率絕對比明星要高不少。
畢竟開直播的周期可比拍電視劇、拍電影的周期要短得多,同樣的時間里,明星們獲取的酬勞是遠遠比不上能帶貨的網紅的。
曾經也算小明星的薇婭坦言:“藝人們都太辛苦了,經常腳不沾地,遠不如做服裝輕松和賺錢?!?/strong>
那么自淘寶的“啟明星計劃”開始后,大量明星入駐,變身直播達人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畢竟,在各大廣告主們眼中,明星們的價值正在被網紅瓜分。
大概因為明星的流量存在的水分太高了,《上海堡壘》的翻車事件還歷歷在目;
而網紅的流量,尤其是直播網紅的流量,是有實打實的轉化數據可看的,行就是行,不行也沒法裝。
代言沒了,廣告也沒了,明星們怎么還坐得住呢?拒絕改變,那只能是絕路一條。
所以,明星們其實也是在找下一個出路,而直播正是一個“粉絲經濟”的完美變體。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除去老一輩的明星們,新生代明星都在或多或少地往網紅化走去。
比如,薛之謙。
提到薛之謙,大家想到的第一個頭銜是歌手,還是段子手?他大概算是第一批真正網紅化的明星了。
不知道所長的粉絲里有多少謙友,但咱們實事求是,除了一首《認真的雪》火遍大街小巷,薛之謙真的很長一段時間都處于糊成路人的狀態。
到了2014 年,他開始在微博發段子后,才逐漸憑借段子手的身份又紅了起來。
期間比較大的經濟來源,是通過寫段子接廣告,而不是通過歌曲作品。
段子手的身份為他打開綜藝道路,《極限挑戰》、《火星情報局》、《蒙面歌王》等節目讓他成功曝光,獲取了他后來做音樂屠榜的資本。
這一段重新火起來的經歷,與傳統的“明星憑作品說話”定義迥然相異,更像是一本《段子手如何走紅網絡》的修煉手冊。
這與網紅的定義如出一轍:
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
再比如,林允。
說來大家可能不信,身為一個微博擁有千萬粉絲的演員,她最被認可的身份,是小紅書美妝博主,而非本職工作。
但看看過往作品的評分,好像也不難理解了。
與之相反的是,她在小紅書上的成績能讓很多明星汗顏。
超過 250 篇筆記的成績,代表著她每 3 天發布一篇的高頻率;
素顏出鏡,推薦平價好貨,代表了身上明星光環的暗淡,更接地氣;
放下架子,和粉絲在評論、私信里隨意互動,顯得更親民。
這些舉動,讓她在小紅書上同樣斬獲了千萬粉絲,更在去年被評為"最具商業價值潛力女藝人"? TOP 1。
千萬粉絲帶來的購買力更是可觀:
某款國產零食,在其強大的帶貨影響下,不到2小時全部售罄;
在“頭號買家”短視頻欄目發布了一支短視頻,推薦了四款產品,在1小時之內產品就被搶購一空。
所長相信,哪怕林允在演藝道路上糊穿地心了沒人愛了,她也完全不用擔心,能在帶貨網紅的事業上繼續發光發熱。
曾經被人調侃成“被演戲耽誤的美妝博主”,可不是那么容易倒下的。
舉一個老牌演員的例子,范冰冰。
“范爺一張嘴,代購跑斷腿”這句話可不是所長捏造的,是范爺實打實的戰績,她安利過的 PDC 酒粕面膜,一個月內銷量提升了 750%。
半年時間50 篇筆記的速度,讓范爺迅速積累了近 1000 萬的粉絲,哪怕逃稅事發,也依然不影響她在小紅書的熱度。
說不定,因為帶貨而開的自創美妝品牌 Fan Beauty,能開啟范爺事業的第二春呢?
綜上所述,咱們已經能對文章開頭的疑問作出回答:明星“下?!睅ж洠餍蔷W紅化,真的是一種趨勢了。
他們的行為并不是我們所感覺的low,而是更接近粉絲,更能實現商業價值的新方式,這對明星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其實在這個網絡社交時代,但凡在網上有點影響力的人,都可以說是網紅,明星也不例外。
我們不必帶有色眼光去看待任何職業,套用李湘的話說就是:只要是靠自己努力而獲得的一切,就應該值得被尊重!
網紅,也是一種職業。
參考資料:
1. 明星轉戰淘寶直播熱度榜:李湘登頂,王祖藍一場帶貨300萬
http://bbs.paidai.com/topic/1687972
2. 微博攜手艾瑞咨詢獨家發布《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297353833847121&wfr=spider&for=pc
3. 明星集體“下?!碑斁W紅,流量明星比不過帶貨網紅?
https://36kr.com/p/5240908
點好看:鄙視鏈不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