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的共享充電寶悄然變貴了,使用費從每小時 1-2 元漲到每小時 3-4 元,甚至在有些場所漲到每小時 8 元。網友紛紛吐槽這是新一輪的 “割韭菜”。共享充電寶漲價后你還會用嗎?這波漲價合不合理?共享經濟未來將走向何方?
?
在共享經濟一片哀聲中,共享充電寶卻屹立不倒,還掀起集體漲價潮。跟以前 “免費 1 小時,之后 1 元/小時,封頂 10 元/天” 的價格標準相比,現在的價格普遍 2~3 元一小時甚至更高,封頂價也上升到每 24 小時 30 元,如果一時忘了還,按小時計價的費用足以買一只充電寶了。
目前,四家頭部企業街電、小電、怪獸充電和來電科技已經開始盈利,形勢似乎一片大好。根據艾媒咨詢的報告分析, 2019 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預計將超過 3 億人,2020 年將增長至 4.08 億,且未來將持續快速增長。目前,街電以 40.5% 占比排名行業第一,小電、怪獸充電和來電科技排在二、三、四位。
既然在共享充電寶一個小時 1~2 元的時候,企業已經能夠實現盈利,為什么還要堅持漲價呢?
首先,先補貼后漲價是共享產品的普遍打法。某共享充電寶運營人員對外的說法是,共享充電寶已從早期莽荒年代,發展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用多賺的錢可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鞏固、提升自家的行業地位。
另一個漲價原因在商家。共享充電寶主要分布在人員密集的商超、景區、影院等場所,剛開始入駐商家是免費的,但是隨著充電寶運營商企業越來越多,商家的議價權變大了,運營商不得不開始補貼商家,這部分成本最終也轉移到消費者身上。今年 4 月有人在脈脈上爆料,在一些城市人流量大、地理位置好的商家入場費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甚至要把高達 60% 的分成給商家。
同樣漲價的還有共享單車。但與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原因不同,共享單車漲價更像是無奈之舉。摩拜方面稱,調價是 “為了實現健康、可持續運營,繼續提供用戶滿意的服務”。簡而言之,就是企業需要增加營收活下去。
短短三年,ofo 曾經在資本的推動下登上頂峰,但隨著共享經濟熱潮褪去,一度陷入千萬人退押金的窘迫境地。有媒體統計,目前 ofo 的退押金速度為每日 3500 人,按照這個速度退完全部押金要超過 10 年。ofo 不得不通過一系列舉措自救,推出 P2P 產品、賣線上線下廣告、公眾號接廣告、殺入電商領域,以及推出有樁模式等。ofo 能否絕處逢生至今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共享單車企業普遍陷入困境,市場幸存者寥寥,現在經常出現在大眾視野的只有哈啰單車、美團單車幾家。在摩拜和 ofo 沒落之后,哈啰單車異軍突起,用更加精細的管理和運營規格約束用戶,價格也水漲船高。就在昨日,哈啰單車宣布注冊用戶數達 2.8 億,入駐全國 360 多個城市,并仍在快速增長中,這意味著全國每 5 人就有 1 人是哈啰注冊用戶。
現在來看,共享經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了改變。共享充電寶成為出門在外手機沒電的應急第一選擇,雖然漲價了,手機沒電的時候仍然不得不用,出門帶著笨重的充電寶似乎顯得不合潮流;共享單車累計擁有 5 億用戶,已經成為與公交、地鐵并行的三大公共出行方式。
未來,隨著 5G 技術的廣泛運用,對各種移動終端的續航能力也要求更高。5G 芯片的耗電量是目前 4G 芯片的 2.5 倍,由此帶來設備耗電量增加,共享充電寶需求或將進一步爆發。隨著覆蓋場景的增多,共享充電寶也將不僅僅是一線城市的標配,而是會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共享經濟的未來還充滿無數的可能性。在《路人懂先生》街坊中,不少人對未來的共享場景展開想象,有人認為那些昂貴的、平時用的少的東西都可以進行共享,對于共享經濟未來的前景,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看好它。
ofo 的聯合創始人之一薛鼎在離開 ofo 之后,在今年 5 月成立一家名為北京空間共享科技的新公司,推出服務住宿業經營者的無人值守產品 “麥極掌柜”。而另一位 ofo 聯合創始人張嚴琪進入的行業是共享廚房,在今年 2 月將 CloudKitchens(云廚房)引入中國市場。
薛鼎的創業從單車轉向了共享住宿,張嚴琪轉向了共享廚房,說明在共享單車賽道上的失利并沒有磨滅他們對共享經濟的信心,這或許預示著,共享經濟的未來還有下一個春天。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區塊鏈安全公司 CertiK 完成 8800 萬美元 B3 輪融資,估值達 20 億美元》的文章
2022-04-08 動點科技發布了 《理想汽車回應裁員傳聞:不實消息》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蘋果將 47 億美元綠色債券用于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的文章
2022-03-25 動點科技發布了 《技術引領未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展示電動汽車概念》的文章
2021-12-23 動點科技發布了 《高田生物完成過億元 B 輪融,晨壹投資領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