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量分享| 2019年八種人工智能的應用趨勢
在人人都想跟AI發生點關系的時代,保持企業持久的競爭力始于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清醒認識: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大公司在AI投資、技術運用和成果落地方面有著怎樣的布局?
近日,畢馬威公布了一份2019年關于大企業如何應用人工智能的研究,并總結出8個關鍵趨勢。第一階段,研究人員首先對招聘網站和媒體報道進行了二次研究,并訪談了3家提供AI解決方案服務的公司以了解“供應方”的情況。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整理了用于第二階段與30家全球500強企業高管深入訪談的問題,深入調查了這些企業作為“需求方”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應用的現狀。這30家極具影響力的全球500強企業代表著重要的全球經濟價值——他們雇傭了大約620萬人,總收入達3萬億美元,組成了全球AI市場強有力的部分。
以下是報告中概述的八種趨勢,希望幫助正在或想要運用AI到現有業務的企業高管更好地制定戰略、把握機會。
1. 從實驗室到應用技術的快速轉變
在過去的三年中,人工智能已經從一項“觀望中的技術”轉變為一種“需要部署的技術”。這種變化由快速數字化,機器學習的發展、數據的增長所引領。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很多企業正在優先考慮橫向和縱向應用AI的可能。
雖然僅有26%的公司在今天大規模部署了機器人過程自動化,但83%的公司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實施。同樣,今天只有17%的公司大規模集成了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但有一半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實現。
2. 自動化,人工智能,分析力和低代碼開發平臺正在融合
高管們強調了將自動化,人工智能,分析和低代碼功能部署在一起能夠更高效的完成技術工作。這種組合允許更多的數據密集型反饋,可以為組織提供更深入的見解,而不是傳統的分析。
3. 企業的需求在大大增長
在受訪的五家具備較成熟AI技術能力的公司平均擁有375位從事相關領域的員工,畢馬威計算每家公司至少花費了7500萬美元在AI人才的雇傭和培養上。在所有30個組織中,大多數公司稱其公司在AI人才和設備上的投入在未來三年內將增加50%至100%。
那么,他們重點會將AI布局在哪些方向呢?
能夠定制個性化方案、提升銷量和收入的客戶和市場調研;
后臺和共享服務自動化以減少人工成本;
更簡化的財務和會計,提高有效性和協同性;
基于特定案例的非結構化的語音和文本數據分析。
4. 新的組織能力至關重要
人工智能的成功不僅關乎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更取決于合適的人才、正確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受訪公司中有一半表示CIO在人工智能戰略中處于領先地位,40%表示高級業務領導者擔任主要角色。其中一家醫療公司,更設立了高達1億美金的預算用于人工智能和籌劃委員會,以保證SVP們能在每個月會面至少兩次來促成一個投資項目的達成。
此外,COE戰略在很多大公司得到了多年的應用和發展,將人力資源部門的作用上升至戰略層面,根據公司戰略發展,充分理解業務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搜尋方案。國內較為知名的是騰訊的COE戰略。
5. 內部治理非常關鍵
公司內部應制定并加強一系列正式的治理政策,AI技術的應用、管理、測試等標準、服務配送模型、第三方供應商都需要標準化:
設計并部署關于AI技術在不同領域的標準化應用程序,包括監控、風險管理、性能測試及價值評估;
保證端到端的AI產品生命周期保持一定程度的公開透明;
如團隊架構需更新,可以設定新的職位并指定責任。
強大的人工智能部署,責任到人和團隊培訓有助于推動更好的人工智能成果。
6. 控制AI的需要
如前面所說,大公司對AI人才和技術的敢花大手筆,但對控制框架的投資同樣重要,尤其是金融服務、醫療保險等監管較嚴的行業。如果讓AI 不受約束而任其發展,系統可能會生成帶有偏見的結果、或發生意外,從而導致重大的收入損失和道德問題。
7. AI-as-a-Service在興起
AIaaS的市場正在增長,為企業提供了更多部署AI的選擇。但是,這些服務不應取代企業的人工智能戰略,而應與這些戰略協同工作。
8. 人工智能可以扭轉競爭格局
大多數受訪公司表示投資AI曾經幫助他們扭轉戰局,運用AI技術的公司在單個項目的特定平均生產率提高了15%。
然而,一些公司在早期階段之所以看不到成功,因為他們未能將AI整合到整體的業務計劃中。公司是否具有從后臺辦公生產力到前臺辦公產品創新和客戶參與的全面AI部署的能力,才是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本文轉載自:將門創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