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左手雙核右手生態,華為計算的“夏天”
從聯接到計算,這個夏天的全聯接大會,是屬于計算的華為。
2019年的初夏,一檔神奇的綜藝節目火遍網絡,這就是《樂隊的夏天》。這檔節目之所以讓我們充滿思考,是因為它串聯了搖滾樂20年前的輝煌與當下的流行,兼具了文化傳承與內容創新,并推動了音樂產業的發展。
《樂隊的夏天》新瓶子里裝的并非是舊酒,反而是經過創新的新意,就如同計算之于華為。
如果從計算的歷程來看,過去50年,由摩爾定律影響的芯片創新,推動了整個計算產業發展。計算本身并不是新鮮事物,但隨著集成電路的規模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面臨終結,要進一步提升計算機的性能,必然要考慮新的計算機架構。如OpenAI報告顯示,從2012年至今,AI的計算力六年增長了幾十萬倍,將摩爾定律遠遠的甩在了后面。
所以,在9月19日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進一步啟航計算戰略,左手通過“昇騰+鯤鵬”的雙引擎驅動,右手以開源軟件加開放硬件,推動計算產業生態的發展。
這,就是2019年的夏天,也是華為計算的“夏天”。
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浪潮,任正非在《鋼鐵是怎么煉成的》講話中提出:“5G只是小兒科,人工智能才是大產業,才是華為發展的戰略要地。人工智能是又一次改變信息社會格局的機會?!?/p>
的確,作為人工智能三大關鍵要素之一的計算,正是人工智能產業升級的關鍵。計算點亮了人工智能,同時人工智能也反過來給計算帶來新的挑戰,數據和訓練的任務量呈指數級增長,激發了對計算巨大的需求,讓算力的需求永無止境。
如今算力的爆發,也體現在數據中心的進化當中,華為Cloud & 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表示,“以華為云數據中心為例,服務器成本占比已超過60%,計算正在成為數據中心的主體?!蓖瑫r,每年AI算力需求增長超過了10倍。預計到2025年,AI算力將會占據數據中心算力的80%以上。為充分發掘數據的價值,以前更多的是存、未來更重要的是算,數據中心正逐步演變為計算中心。
在我看來,這就是為什么華為會戰略投入“鯤鵬+昇騰”雙引擎的原因。華為有昇騰310和昇騰910 AI算力芯片,鯤鵬920通用算力芯片,這些芯片首先保證了華為能夠提供充盈而又經濟的算力,滿足計算產業對算力的高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5G關鍵技術讓網絡傳輸速度比4G快100倍,網絡時延比4G縮短50倍,催生更多復雜應用的出現,衍生大量的數據,會推動核心數據中心體量變得更大,邊緣數據中心數量變得更多。這讓云計算與邊緣計算的算力協同成為一個趨勢。侯金龍說,“在端側,經預測2019年華為智能手機總的算力,將是今年全球數據中心新增算力的2倍?!笨梢姡撕瓦叺乃懔瀯輰恳鷳B的發展,進而驅動中心側計算架構的創新。
而在端邊云的算力協同形成新的計算格局下。華為則是業界唯一同時擁有計算架構中“CPU,NPU,存儲控制,網絡互連,智能管理”5大關鍵芯片的廠商。這讓華為可以做到全方位提升服務器的系統級性能,構建差異化的計算平臺。
如侯金龍所說,“過去5年,通用CPU的發展遇到了許多技術瓶頸,其單核性能平均每年提升不足10%,摩爾定律放緩已經成為事實。現在,我們有機會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打破能效墻、打破散熱墻、打破優化墻、打破內存墻、打破高速IO墻,進一步釋放計算潛能。我們認為,計算產業已進入架構創新的黃金時代?!?/p>
同時,華為從不獨行,華為已做好準備與整個行業生態共享這個計算的新時代。
在全聯接大會現場,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馬海旭手持鯤鵬開放主板出場,引起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也引出了華為在計算產業鏈上最重要的開放與開源策略。
我們知道華為的商業策略一直是有邊界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胡厚崑已經表態說:“華為不對外銷售獨立的芯片,而是以服務器、板卡的方式開放?!痹谖矣∠罄?,這應該是華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開源和開放。
首先,在硬件開放層面。華為正式推出鯤鵬主板,并向合作伙伴全面開放。它不僅搭載了鯤鵬處理器,還內置了BMC芯片、BIOS軟件。華為將開放主板接口規范和設備管理規范,全面向伙伴開放華為的技術積累和實踐經驗。
在現場,華為的合作伙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COO李健航現身說法,證明了合作伙伴對鯤鵬主板性能上的信任,以及前景的看好。據悉,合作伙伴可以基于鯤鵬主板和整機參考設計指南,快速開發出自有品牌的服務器和臺式機產品。在我看來,華為所提供的絕不止是硬件本身,而是提供給合作伙伴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等于開放了整個市場的機會。
同時,華為也推出最強算力的通用服務器TaiShan系列最強算力的通用服務器,這是當前兼容ARM架構的最強算力的通用服務器。面向數據中心分布式演進需求以及邊緣計算需求,華為提供了存儲密集型、計算密集型、邊緣計算等多款服務器產品。華為還發布了全球算力最強的Atlas全系列產品,基于昇騰910和310AI處理器,華為推出了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Atlas 900、AI訓練服務器 Atlas 800、和AI訓練卡Atlas 300。
“我們完成了Atlas全系列產品布局,覆蓋云、邊、端全場景,面向訓練和推理提供強勁算力?;诮y一的達芬奇架構和全場景AI計算框架,可實現云邊端協同,加速全行業的智能化再造。”馬海旭說。
其次,在軟件開源層面。華為宣布將于2019年12月31日開源服務器操作系統,開源版本名稱為openEuler。2020年6月開源數據庫,開源版本名稱為openGauss,可覆蓋企業70%以上的數據庫業務場景。
同時,華為將支持基于openEuler的合作伙伴發行商業版操作系統,支持各行業主流應用和軟件開發商把軟件和應用遷移到基于openEuler的操作系統上。華為與深之度、中標麒麟、天津麒麟、中移蘇研、普華等伙伴計劃聯合推出openEuler開源社區。
最后,在算力普惠層面,華為將通過華為云將鯤鵬+昇騰的能力進行輸出,共有包括69款基于鯤鵬的云服務和43款基于昇騰的云服務,讓客戶和合作伙伴們能更容易的獲取鯤鵬和昇騰的算力。
從華為這些開源和開放的具體策略,我們可以分析出三個要點:
第一,硬件開放上,華為在優先支持合作伙伴發展自己的TaiShan服務器以及華為終端的PC機,華為打造的TaiShan服務器變成了一個“樣板”,每一個合作伙伴都有能力,通過鯤鵬開源生態,來打造自己的“TaiShan”。
第二,軟件開源上,華為通過開源操作系統、數據庫和AI計算框架,使能伙伴發展自己品牌的產品并為開發者提供覆蓋端、邊、云的全場景開發框架。
第三,為了更好地支持生態發展,華為推出了新一期的沃土計劃。在未來五年,華為計劃投入15億美金用于發展產業生態。
不難發現,鯤鵬+昇騰的雙核能力,是華為計算戰略的根基,而開源和開放則是華為推動計算產業更快發展的關鍵。
從華為全新計算戰略上,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的脈絡:通過鯤鵬+昇騰的雙引擎,加上開源軟件和開放硬件的生態框架,華為表達了對計算產業發展的一種敬畏之心,只有保證了從芯片出發的核心技術引擎,并通過開放和開源做大生態,才能抓住算力的源頭,做到源源不斷的推動整個計算產業向前發展。
事實上,這一計算戰略的布局,從華為在2004年就開始投資研發第一顆嵌入式處理芯片算起,已歷經15年。目前已投入超過2萬名工程師。華為按照“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的節奏投資芯片。鯤鵬處理器從2007年走到現在已歷時12年,現在是第三代芯片。正因為有了長期持續的芯片研發投入,才換來了今天華為站在計算產業頂峰的新起點。
另外,華為始終是一家愿景驅動的公司,候金龍說,華為的目標是:為世界提供最強算力,讓云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為此,華為也發布了計算產業全景圖——“一云兩翼雙引擎+開放的生態“。
簡單說,就是以“鯤鵬”與“昇騰”雙引擎,打造芯片族,構筑異構的計算架構;以智能計算業務、智能數據與存儲業務為兩翼;以全棧創新構建極致性能、安全可靠的普惠算力的華為云為一云;通過硬件開放和軟件開源,使能廣大的合作伙伴,形成一個開放的產業生態。
我們常說,數字經濟就是“數字化”的經濟形態,更是“計算化”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時代,計算力決定著發展潛力。那么從這個角度講,華為計算的“夏天”,何嘗不是數字經濟的“春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