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出行領域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金礦”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迭代更新的腳步從未停止;各類應用落地的成果也在不斷涌現,尤其在出行領域。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新技術落地的捷報頻頻傳出。
8月2日,百度與中國一汽紅旗共同打造的國內首批量產L4級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紅旗E·界在正式長沙上路了。8月26日,長安汽車跨界攜手騰訊,展示了具備微信車載版功能的梧桐TINNOVE系統、騰訊智慧4S店解決方案等一系列智能化建設成果。8月29日,哈啰出行正式發布最新迭代升級的智慧系統——“哈啰大腦2.0”, 它是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規范兩輪停車這一細分領域的最新成果。
出行領域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金礦”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落地的成果日益增多,一部分投資機構憑借其敏銳的洞察力,很快發現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金礦——新出行領域,投資機構的青睞首先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在出行領域應用推廣的最大助推器。
2018年初,曾有外媒報道,2017年中國科技創業公司的融資總額達588億美元,其中出行行業是吸金最多的領域之一。國內科技公司在全年最大的一筆融資為55億美元,融資方為滴滴出行。滴滴在2017年共募資95億美元,以支持其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研發,以及海外擴張。哈啰出行也先后獲得GGV紀源資本、成為資本、螞蟻金服、復星、春華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
媒體報道稱,在過去幾年間,伴隨著此領域的創業公司成長。汽車出行產業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重要領域之一,產業在資本助力下快速發展,百花齊放。隨著早期商業模式逐漸進入落地期,人工智能技術在新出行領域的應用已初見規模。在產業創新升級大趨勢下,這些投資機構抓住了產業創新升級關鍵,成功捕獲了一批優秀人工智能企業,并間接推動了行業發展。
除了投資機構,以騰訊、百度、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也在積極助推人工智能技術在出行領域的應用,以智能網聯車為例,三家不僅早早布局,而且占據的市場份額仍在每年增加。
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的《BAT車聯網競爭力分析專題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19年,車載語音交互系統新車搭載率將超過50%,BAT車載操作系統整體將占據國內車聯網21.5%的市場份額。
人工智能技術在出行領域應用百花齊放
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智能網聯車、以及共享出行等和出行相關的技術應用是百花齊放、齊頭并進的。特別是共享出行領域,看似一輛簡單的共享單車,其運用的信息技術絲毫不亞于四輪汽車。
以哈啰出行此次發布的最新迭代的智慧系統“哈啰大腦2.0”為例,哈啰出行CEO楊磊曾表示:哈啰大腦2.0的發布標志著出行行業邁入兩輪全業務智慧運營的全新階段,人工智能正成為兩輪出行發展的強大驅動。
據了解,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驅動出行服務企業實現智能供需預測、智能規劃、智能調度、智能派單等全業態全鏈路智慧運營,能實現運力的最佳匹配與最大效能,讓用戶在需要用車的時候就有車可用,提升運營和出行效率,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此外,通過藍牙道釘、Argus智能視覺交互系統等智能硬件,還能實現智能規范車輛停放和管理,并且運用技術化手段實現政府和企業對交通出行管理的降本增效。最后,通過哈啰、滴滴為代表的出行服務企業匯聚的出行大數據,還可以為城市智慧交通規劃和建設提供數據參考。
例如在成都天府新區麗景路段,每天上班高峰期,單車騎行需求數量超過1000輛,容易出現短時間內供不應求的狀況。通過哈啰大腦2.0技術,便可實時向運維人員輸出調度指令,包括去附近哪些站點調度閑置車輛、調度多少車輛以及最優的調度路線等,更好地及時滿足用戶的騎行需求。同時,無需人工干預,哈啰大腦會將不同的運維任務實時指派給最適合的運維人員執行,大幅提高了運營效率,同時也為用戶提供更高效、優質的出行體驗,提升整體出行效率。
在無人駕駛方面,除了無人駕駛出租車已在長沙上路,百度“阿波龍二代”自動駕駛接駁車也率先亮相智博會“重慶禮嘉智慧體驗園”,開始承擔游客接送等任務。
在智能網聯車領域,車載版微信的落地,有人指出,它標準著成功從手機到汽車乃至汽車內部各個服務之間數據的打通,并成為“超級ID+在線支付”的那個超級ID。
有專家表示,除了無人駕駛、智能網聯,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駕駛、路線規劃、智慧交通等多個方面都在發揮著更加積極的作用。人工智能產品除了在汽車上的應用之外,還可以為用戶規劃更加合理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時間,人工智能產品結合大數據分析結果能夠給出用戶更好的出行體驗。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技術在車聯網領域的應用將逐漸落地,也會釋放出大量的就業崗位。
編輯 劉桂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