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智能訊 9月19日消息】9月18日上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北大科技園舉行“智能體系架構與芯片”重大研究方向發布會,智源研究院院長黃鐵軍以及北京人工智能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代表出席了本次發布會。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劉江主持活動。
黃鐵軍強調,學術和創新生態的基本要素是人才,智源研究院正是要將這些優秀人才連接成緊密的網絡,建成人工智能學術和創新生態,從而源源不斷地產生高水平的創新成果和技術。
據了解,智源學者計劃是該創新生態的主干,三年內將遴選300名智源學者。此前,智源研究院已在4月16日、6月10日和8月27日公布了“人工智能數理基礎”、“機器學習”、“智能信息檢索與挖掘”方向的智源學者。
智源學者計劃介紹后,黃鐵軍宣布了“智能體系架構與芯片”重大研究方向智源學者候選人名單。其中,首席科學家(CS)由中科院計算所陳云霽研究員擔任,研究項目經理(PM)由中科院計算所副研究員郭崎擔任。
9位智源研究員(PI)與6位智源青年科學家的候選來自北大、清華和中科院,名單如下。
??智源研究員候選人:清華大學教授陳文光,清華大學研究員張悠慧,北京大學教授蔡一茂,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尹首一,北京大學長聘副教授羅國杰,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包云崗,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韓銀和,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魯華祥,中科院微電子所研究員劉琦。
??智源青年科學家候選人:中科院計算所副研究員杜子東,中科院計算所副研究員陳曉明,北京大學研究員楊玉超,清華大學副教授翟季冬,清華大學副教授李國齊,北京大學副教授孫廣宇。
在現場,智源“智能體系架構與芯片”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陳云霽表示,智能計算系統是智能科學發展的源動力。目前,智能計算系統相關技術尚未成熟,能效問題面臨挑戰,性能有待提升。智源智能體系架構和芯片是探索智能計算系統的學科方向,下設整機、編程、芯片、方法四個子方向。
他指出,未來的基礎研究方向,是高能效通用智能處理器體系結構。不同于現在同構的深度學習處理器,通用智能處理器將集成多個異構智能處理單元,分別處理不同的任務。多個異構智能處理單元(Intelligent Processing Unit,IPU)通過異構并行,還可組合完成更復雜的智能功能。但“這么多IPU,一個個從頭設計是不現實的”。
針對這一問題,陳云霽介紹了智源學者們的研究思路,即從算法共性范式出發,探索更廣闊的人工智能算法共性,進而找到IPU的統一抽象、交互和編程。(定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