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編輯:冒詩陽,題圖來自:東方IC
編者按:
影視寒冬持續,國內明星藝人陷入財務窘境的消息不絕。藝人是個高危職業,風險來自個人事業,也因大環境而變,順風時能日掙斗金,逆風下則可以經年累月顆粒無收。
從事高風險事業者,更應保守理財以平衡風險,這是基本邏輯。可國內明星人紅是非多,又普遍缺乏風險意識。
行情好時,資本欲借明星之名藝人之財,不乏跟風投資指望上市套現者。沒想影視寒冬和資本寒冬同時到來,導致踩雷藝人事業與家業雙雙觸底,一夜致貧。
本文梳理國際藝人的財富管理案例,同樣買房、開店,但保值增值是其投資目標,增加流動性是其經營目標。
另外,在藝術圈天馬行空久了,經濟頭腦是短板,因此背后健全的財富管理體系,是保障明星個人財富安全的重要配套。例如明星所在公司對旗下藝人財富規劃以指導,往往能彌補短板。
今年7月,《福布斯》公布了2019全球名人收入TOP100,美國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以1.86億美元位居第一。前十名名單中,歌手(樂隊)有4位,運動員4位;榜單的前八名收入均超過1億美元。
娛樂圈是一個名利場,明星們時刻生活在鎂光燈下。穿搭的品牌價格、住所、出行所開的車子……吃穿用度都會受到媒體和大眾的關注和品頭論足。這既是明星們品味的體現,也是其商業價值和生活現狀的反映。
高質量生活同時是一筆巨大的開銷。除此之外,對于明星來說,“保質期”的長短并不確定,每個人都想做常青樹,可是真正如愿的人卻屈指可數。如何在有能力的時候,給自己的未來保障,也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于是,明星們不斷地嘗試各種理財方法。壹娛觀察總結了國外明星經常采用的理財方法,發現地產、投資公司是他們經常選擇的理財方式。
而諸如韓國SM藝人購買公司股權的方法,既能增強公司與藝人的“親密度”,也能讓藝人更多的掌握自己的話語權,還能為新入公司的年輕藝人樹立示范,一舉多得,不失為另一個理財的好途徑。?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買樓”??
2018年,泰勒·斯威夫特先后賣掉了位于比弗利山莊的兩套房子。一套“小別墅”以400萬美元成交,獲得了45萬美元增值;另一套的最終售價為265萬美元,而她在2012年購入這套房子時,價格為177.5萬美元,六年時間,增值87.5萬美元。
?
泰勒·斯威夫特 比弗利山莊豪宅
實際上,泰勒·斯威夫特最重要的理財方式就是購入房產。
2009年,泰勒·斯威夫特花費200萬美元購置了阿黛里希爾豪華公寓頂層的大平層公寓;2010年,她在納什維爾分別購入一套英式都鐸別墅和一套歷史名墅;2012年,花費490萬美元,購置了度假勝地楠塔基特島的一棟度假別墅,這棟別墅不久之后又以高于原價100萬美元的價格被出售;2013年,她用1700萬美元買下了羅德島的一棟度假別墅;2014年,又以將近2000萬美金的價格在紐約曼哈頓購置了翠貝卡兩套相鄰的頂層公寓。
有外媒計算,泰勒·斯威夫特購置房產的費用已經超過1億美元。
除了泰勒·斯威夫特,歐美明星擁有多處房產并不稀奇。大量的購置房產得到的是幾乎不會出差錯的利潤回報。
比如,《暮光之城》的演員斯圖爾特與羅伯特·帕丁森曾以約625萬美元在洛杉磯購入一套房子,之后被《生活大爆炸》謝爾頓的扮演者吉姆·帕森斯以637萬美元購入,轉手間是12萬美元的利益。
一度大量出售房產的德普,在開始出售之前擁有近14套房產。2016——2017年,他陸續出售了五套房子,共賣出一千萬美元,而購入時的總金額為七百多萬美元。
無獨有偶,大洋對岸的韓國明星,也將“買樓”作為理財的一大手段。
根據《每日經濟》的調查顯示,韓國藝人們對于房產的投資主要集中于清潭洞、新沙洞等首爾商業活動最集中的江南地區,比如李秀滿、崔智友、Rain、張根碩等明星均在清潭洞有房產,2017年歌手PSY以50億韓元的價格購入了新沙洞的一處房產。
而后受到韓國一系列關于房地產的政策影響,明星們投資房產的區域又向梨泰院、漢南洞等區域轉移,趙寅成、李英愛等明星在此處均有房產。
另外,弘大圈以及延南洞也成為又一投資區域。比如,孫妍在于2016年以6.7億購入延南洞的住宅,到2017年每3.3平方米已經漲至3500萬-5000萬韓元左右。
盡管韓國政府近些年不斷出臺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更是在2017年出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8·2對策”。但是根據韓國鑒定院數據顯示,2017、2018年,首爾的房價還是呈現出增長趨勢,這對于房地產投資算得上是好的情況。
▲? 韓國各地房價變化趨勢?數據來源:韓國鑒定院
事實上,對于藝人來說,收入不穩定是他們不可避免要面對的情況,而房產是一個摸得到且升值趨勢穩定的領域,加之明星所購房產的品質以及明星效應下所帶動的收藏價值或區域商業、旅游等各方面的完善以及升值,為房產增添了除房子本身外更多的賣點,不失為投資理財好的選擇。
科技、潮牌與餐飲齊飛??
如果說購置房產是兼具投資理財和生活享受兩項功用,那么“當老板”則是完完全全的開展副業。
一般來說,熟悉的領域是明星們開展副業時的優先選擇。因此,美妝、護膚、潮牌服裝等等,都成為他們創業、投資的對象。比如,杰西卡·阿爾芭2012年與人聯合創建了母嬰品牌"The Honest Company",去年獲得來自私募股權公司LCatterton的2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The Honest Company 官網
在《欲望都市》中飾演女主角凱瑞的莎拉·杰西卡·帕克,不僅擁有自己的女鞋品牌,還在手袋、鞋、服裝等方面有所涉獵。
藝人們在這些領域中自帶話語權和可信度,明星效應和名人口碑做背書,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品質的保證;同時他們還擁有一定數量的用戶積淀,粉絲自是最原始的客戶。
而藝人們不斷積累地對于時尚、市場的理解,讓他們在創意和了解需求方面自帶優勢。對于他們來說,更需要解決的是如何運營、推廣等問題。
當然,開展何種副業其實也受到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受韓流、韓劇海外輸出的影響,韓國飲食也受到世界的關注。韓國藝人投資餐飲業也成為一種流行。
2003年,姜虎東與其經紀人開起了烤肉店,到目前為止,分店已經落戶中國、日本、菲律賓、美國等國家;不少偶像也紛紛開起了咖啡店。明星效應+旅游、商業的中心區域,讓餐廳帶有景點和餐廳兩大屬性,口碑發酵下,投資效果不錯。
?姜虎東烤肉店
而科技發展相對迅速的美國,科技行業則是明星們投資的一大領域。社交網絡、軟件、無人機等等,各種種類都有他們的身影。
比如,曾飾演過喬布斯的演員阿什頓·庫徹,2009年投資了即時通訊工具Skype,兩年后被微軟以80億美元收購;2010年,他和朋友成立了風投公司A-Grade Investments,到2016年,成功地從3000萬美元增長為2.5億;此外,他還投資過Airbnb、Uber等項目。
結合所處環境和自身熟悉、擅長的領域進行投資,加上自帶的“品牌”背書和由粉絲所構成的基礎用戶,明星們副業的投資就會相對輕松。
當然在投資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不盡如人意的狀況,但比起并不熟知或是“虛無縹緲”、瞬息萬變的領域,已經容易把控得多。
成為自己的“主人”??
當然,與上述方法相比,如果能獲得所在公司股權,從而既不用經營,還能夠得到收益,對于藝人來說,也算是一個投資理財的好方法。這一點,在韓國的娛樂公司中較為常見。
2012年SM曾發布消息,向旗下藝人安七炫、寶兒、東方神起、Super Junior、少女時代、SHINee、f(x)、高雅拉、李妍熙等出售10億元(韓幣)規模的股權。
?Super Junior ?圖片來源:BNT News
SM還曾先后分別兩次授予安七炫和寶兒8000股、10000股的認股權。有報道稱,寶兒在獲得認股權一個月后,以3億5587萬韓元買入1萬股,而后在四個月后,將持有的其中9000股進行場內拋售,售價4億4100萬韓元,四個月后獲利8513萬韓元。
不只SM,三巨頭中的YG也曾將新股優先認購權中共8萬1400股分給了PSY、Bigbang等18名旗下藝人。
藝人擁有公司股權,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公司與藝人之間的關系,公司的盈利與藝人的收益聯系更加緊密。而面對競爭壓力大、更新換代快的娛樂圈,藝人的收入也擁有了來自公司的保障。
同時,藝人也可以通過股份的累積,逐漸增加自己在公司的話語權,在韓國公司權利“大過天”的局面下,可以適當的為自己贏得一些主動權。
另外,縱觀SM和YG出售或授予股權的藝人名單可以發現,資歷久、對公司發展有貢獻的人更易成為公司選擇的目標。這對于資深藝人是一種獎勵,對于新人也是一種鼓勵。于公司于藝人皆有利好。
藝人的收入不穩定,也不固定。如何在舞臺、屏幕之外有所收益是他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現實的情況是,大部分藝人理財的途徑并不單一,很多人在很多領域都有涉獵。
從國外藝人們的理財、投資方法來看,房產、餐飲、潮牌、美妝、科技等各個領域均有發力。藝人的關注度自是其各種事業的背書和基石,但也為其運營、口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常規的或者自己專業的、熟悉的領域或許是投資、理財最好的、最不易出錯的選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王心怡,編輯:冒詩陽
下載虎嗅APP,第一時間獲取深度獨到的商業科技資訊,連接更多創新人群與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