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在順風車事件后曾在內部信中坦白,“好勝心蓋過了初心,狂奔的發展模式早已種下隱患。內部體系提升跟不上規模擴張,就像靈魂跟不上腳步。”
All in 安全的一年,程維找到了滴滴的初心了嗎?這次又能否邁過順風車這個坎兒呢?
來源 | 一點財經
作者 |方 文
編輯 | 邱 韻
387天了,滴滴順風車還沒來!它何時上線?程維沒說,柳青也沒說。
相比于公眾對于順風車的期待,滴滴自己也著急。在7月18日滴滴開放日,順風車總經理張瑞間接地表了個態:“下線的這325多天,滴滴順風車整合了上百個安全功能和策略,迭代了12個版本,優化了226項功能。”
言外之意是,滴滴順風車已經階段性萬事俱備,只差一個時機。
于滴滴而言,順風車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當安全問題成為滴滴的立根之本時,為何滴滴還要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力保順風車上線?順風車對于滴滴來說意味著什么?又將走向何方?
01滴滴之慌
一線城市網約車運力嚴重不足,早已成為共識。
2016年的網約車新政、2018年的順風車下線,都給滴滴的運力帶來了巨大的損耗。打車難、打車貴的現象愈發的明顯,這是公眾和滴滴都不想都看到的。
但運力不足并非全時段,城市出行有著巨大的潮汐效應,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才是難題所在。
以北京為例,2015年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五環外有1098萬常住人口,占北京總人口的51.1%。此前滴滴發布的《中國智能出行2015大數據報告》顯示,用戶出行時間的分布,集中在早晚高峰兩個時間段。滴滴首席數據分析師王占偉曾透露過,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更是超過20%的訂單行程起點或終點在地鐵站500米服務區之內。
因為潮汐效應的存在,滴滴在現有運力下對用戶的引導也不同。平峰期運力充足,滴滴通過折扣券等方式鼓勵用戶多打車;高峰期則是通過拼車通勤卡,鼓勵用戶在限定路線和時間段拼車出行。
即使如此,高峰期的出行問題也只是得到稍許的緩解,對于滴滴和城市交通來講,最好的解決方案依舊是順風車。
一組數據是,2018年北京機動車保有量608.4萬輛,其中私人轎車307.1萬輛。相比之下,北京市的出租車,多年來維持在僅不到7萬輛的水平。
私家車蘊藏著巨大的運力,如果可以將這部分運力調動起來,納入到滴滴順風車體系,在極大的緩解城市早晚高峰出行難題的同時,也將極大的緩解滴滴在早晚高峰的運力難題,提升用戶打車體驗。
順風車的優勢在于,不增加交通負擔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單輛車的運載能力;對于滴滴而言,可以在不增加城市車輛的情況下增強高峰期的運力,而且順風車的訂單是增量,替代的是從家到地鐵站的接駁,及部分的公共交通,讓公眾可以用較低的價格實現通勤。
網約車早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峰期運力不足的問題,滴滴通過調動網約車這部分社會化運力,在早晚高峰提供更多的車輛。但是在合規化后,門檻的提高導致很多車主退出,原先的靈活運力如今成為固定的經營運力,失去了對抗潮汐效應的彈性。
滴滴運力的減少,也導致了其市場份額的變化。當滴滴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時,便給其他的玩家創造出了機會。
在滴滴順風車下線后,嘀嗒、哈啰的順風車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嘀嗒平臺涌進100萬注冊車主,哈啰在6個城市試運營順風車,車主招募注冊量在20天內破百萬。
網約車新勢力也迅速崛起,無論是通過提供運力進場的曹操專車、首汽約車,還是側重調度的聚合平臺高德地圖、美團打車,雖然說訂單量上還不足與滴滴抗衡,但也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據晚點LastPost此前的報道,滴滴平臺的日訂單為2400萬,曹操專車為40萬單,首汽60-70萬單,美團50萬單,百度地圖15萬單,高德70萬單。除滴滴外的總訂單量超過230萬單,已經占比達到滴滴的1/10。反觀滴滴,在2017年日訂單就達到了2500萬單,如今并無大的增長。
在這場運力提升與規模大戰中,滴滴顯然已十分被動。如果放任其他順風車平臺野蠻發展,將來一定會反過來威脅到滴滴的出行份額。
02順風車之重
順風車對于滴滴來說,不止是提供運力,也是向車主側延伸服務的入口。滴滴的長遠目標,不止于做出行需求和運力的撮合平臺,對滴滴來說,大出行才有大想象空間。
滴滴現在估值高達560億美金,而這絕不是網約車業務能承載起來的。據媒體計算,滴滴2017年GMV約為2000億元,整體利潤為10億元,2018年則是虧損109億元。
按照滴滴現在網約車的經營情況,很難撐起來500多億美金的市值?
當互聯網涉及到線下成本時,邊際成本隨著規模擴大而顯著降低的規模效應失效。對于美團、滴滴這樣的企業,規模擴大,也意味著成本擴大,而收入的增長曲線和成本的增長曲線開始交叉時,企業才能盈利。現在看來,這個交叉點非常的高,甚至在滴滴的綜合平均抽成比例達到19%的情況下,盈利狀況依然不明朗。對于滴滴來說,網約車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生意。
按照美團的模型,滴滴未來的盈利模式,極有可能同樣是主力業務承擔用戶和流量,盈利的可能由其他業務承擔,對滴滴來說即是車后市場。
2018年4月,滴滴成立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涵蓋汽車租售、加油、維保及分時租賃等多項汽車服務與運營業務。8月,滴滴將汽車服務平臺升級為小桔車服公司,并對小桔車服投資10億美元。12月,滴滴調整架構,將原小桔車服與汽車資產管理中心合并,成立車主服務公司。
2019年1月,滴滴旗下小桔車服與北汽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京桔新能源”,并啟動了北京+杭州雙總部戰略,北京總部將以汽車新零售業務、汽車運營中心、汽車開放平臺和汽車創新中心為主;杭州總部將主要是加油、維保、充電、分時租賃、平臺運營的汽車后市場相關業務。一個月前,小桔車服還收購了汽車O2O服務平臺嗨修養車。
據滴滴公開披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小桔車服的年化交易額已突破600億元,覆蓋城市257個、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余家,車主用戶達5000萬。
車后市場的發展空間,取決于車主的數量。這意味著滴滴所爭奪的用戶,從乘客變成車主,作為國內最大的C2C出行平臺的滴滴,這方面的優勢明顯。
當然,除了網約車司機,更大的想象空間來自于體量龐大的順風車主。對于滴滴來說,讓順風車跑起來,讓順風車車主能夠每天打開滴滴那么兩次,對滴滴后市場業務的開拓有著重要的作用。
順風車車主一邊在滴滴上掙錢,一邊在滴滴上花錢,這才是滴滴的出行大閉環。
03出行之困
滴滴在順風車的發布會上,承諾要讓順風車回歸本質,更加地真實、順路、安全。
滴滴此次整改,在“更順路”上的措施包括取消附近選單功能、限制每日接單次數、司機常用地點設置,這些措施基本上把順風車城內的場景定位在上下班。上下班場景中的順風車安全度確實會高很多,但是符合場景的車輛數也會減少。
在路線和訂單次數上限定嚴格,會排除掉之前很多的“專職”順風車,凈化順風車司機環境,但也會給真實的順風車出行加高門檻,損失一部分運力。滴滴卻不得不面對這部分“失去”,畢竟順風車現在需要絕對的安全。
但這樣做滴滴真的能夠將順風車風險降到最低嗎?恐怕現實是殘酷的,順風車在安全方面本身就存在一個悖論。
順風車在司機端比快車、專車等更加復雜,這個復雜度來自于司機的職業背景、時間容忍度、訂單路線、服務程度等。更復雜的乘車環境,司機端本應需要更多的行前安全驗證。
但是對于司機來說,順風車只是對其路程成本的分擔,不像快車司機某種程度上有經營的性質,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完成運營平臺更深層次的要求,提供更高標準的服務。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快車司機的入駐門檻有車輛要求,有網約車駕駛員資格證要求,甚至是戶口、車牌要求,而順風車只需要人車匹配驗證,門檻反而更低。
順風車司機入駐規則越嚴格,反而使正常司機因為過于“麻煩”的認證放棄,滴滴所看中的運力也會受到折損。
即:不安全因素更多的順風車,卻是廣義網約車中門檻最低的。
滴滴順風車真正要排除的,是本身就懷揣著不良企圖,利用安全漏洞行不法之事的人。甚至原先的“黑車”司機,如果只是接訂單賺錢,在符合其他規范的情況下入駐順風車平臺,也屬于合規運力。
屢次出事的順風車,現在已不再是單一平臺的安全漏洞,而是整個網約車行業的最薄弱環節,一旦再次出現安全問題,不完全是滴滴或者某家平臺的責任,而是這個新運力是否安全的問題。
近期,哈啰順風車平臺出現詐騙案件,司機未按約定履單,卻扣了用戶的錢。這種財產安全又如何預防?假如司乘發生糾紛,最終一方受到了傷害,平臺方需要如何抉擇?
顯然,“眾矢之的”的滴滴還沒有做好這樣的價值抉擇與機制設計。雖然它在300多天的整改中,迭代了12個版本,優化了226項功能,但現實要殘酷地多,順風車已不單單是一款互聯網產品,而已成為社會議題。對它來說,任重道遠。
但是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滴滴也并非純投入無回報。很多人認為網約車沒有壁壘,只要燒錢補貼就能建立起來。其實滴滴經歷這么多的磨難,每一步都會成為壁壘。
當滴滴建立起一整套的流程后,對手再想要反超,在安全和匹配效率上就需要更大的投入。
這種競爭壁壘,會讓滴滴的平臺角色更加凸顯,小運力會更加傾向于入駐滴滴,由滴滴統一調度,而非自己再造平臺。
04結語
近日來,滴滴組織順風車公眾評議、吐槽、線下調研,好不熱鬧。
但是沒有哪款互聯網產品是通過征求意見和吐槽而完善的,順風車安全最核心的,還是滴滴那226項改進是不是改到點兒上了,價值觀是不是以用戶為出發點。
程維在順風車事件后曾在內部信中坦白,“好勝心蓋過了初心,狂奔的發展模式早已種下隱患。內部體系提升跟不上規模擴張,就像靈魂跟不上腳步。”
All in 安全的一年,滴滴“忍辱負重”,如今程維找到了滴滴的初心了嗎?這次又能否邁過順風車這個坎兒呢?
2023-04-18 鉛筆道發布了 《又一波社區經濟興起:席卷100多個社區 訂單總數超100萬個》的文章
2023-04-07 鉛筆道發布了 《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北京跑出“第一棒”》的文章
2023-03-20 鉛筆道發布了 《制造強國征途,智能檢測裝備這個“扶車人”已開始率先發力》的文章
2022-11-11 鉛筆道發布了 《長期主義“陪跑”式服務,聲網如何構筑千億實時互動生態》的文章
2022-11-10 鉛筆道發布了 《首飛前夕,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重磅亮相珠海航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