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紅星新聞記者從青羊區中小學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師資培訓會上了解到,青羊區一期投入經費人民幣4千多萬元,在全區32所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并在這32所中小學選擇師資、教學空間等條件比較好的學校,建立示范校人工智能實驗室。
它們除開展本校的貫通課程外,還會輻射周邊的學校,并為周邊師資、教學空間條件較弱的學校,提供貫通課程的入校師資支持、以及主題型和實踐型活動的場地與師資支持等。
“進入新時代,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育更需要緊跟時代潮流。”青羊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學校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科技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人工智能人才高地。“青羊區目前開啟了全區首批32所人工智能項目學校,43間專用實驗室建設。”
下一步,各學校要系統全面推進人工智能機器人課程的落地。有條件的學校要緊密結合自身情況,研發人工智能校本課程,形成區域新的教育名片。并通過一系列學生比賽活動,選拔和發掘優秀學生,做好區域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儲備以及成果輸送。
此外,還將組建青羊區中小學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工作專家團隊,幫助各中小學開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師資培訓、課程研發、課題研究,打造人工智能機器人教育名師團隊。
紅星新聞記者 張瑾 圖據ICphoto
編輯 陳怡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