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一顆配備人工智能的對地觀測衛星準備發射
?-Sat 人工智能(AI)
版權:CERN/M. Brice
幾個月后,歐洲第一顆配備人工智能的對地觀測衛星即將發射,以展示機載人工智能如何提高將地球觀測數據發回地球的效率。這種革命性的人工智能技術被稱為“?-Sat”或“PhiSat”,將搭載于FSSCat任務中的兩個立方體衛星的其中一個上發射,這是在哥白尼大師獎(Copernicus Masters)中獲冠的主意。
作為2017年Copernicus Masters的冠軍,FSSCat任務由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Universitat Politecnica de Catalunya)提出,并由歐洲公司和研究機構組成的一個財團開發。
這兩顆立方體衛星均為鞋盒大小,將使用最先進的雙微波和高光譜光學儀器,通過哥白尼陸地和海洋環境服務(Copernicus Land and Marine Environment services)收集數據。這兩顆衛星還攜帶了一套衛星間通信技術實驗。
ESA一直在與合作伙伴努力開發?-Sat,以證明人工智能的在太空中的潛力,從而進一步推動探測任務。
在?周(?-week),ESA地球觀測計劃主管約瑟夫?阿蘇巴赫(Josef Aschbacher)表示:“我們看到?-Sat有很大的前景,多虧我們的合作伙伴,它現在已做好發射準備。”
FSSCat
版權: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UPC)
“我們生活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數字技術的發展速度加上衛星所提供的豐富信息,以及對這類數據日益增長的需求,意味著對地觀測的未來有許多邁出一大步的機會。
”關于?-Sat - 歐洲首個太空中的人工智能 - 我們目前就要做這個。”
其中一顆立方體衛星上的高光譜照相機將收集大量的地球圖像,其中一些由于云層覆蓋而不適合使用。為避免將這些不夠完美的圖像傳輸回地球,?-Sat人工智能芯片可以將這些圖片過濾出來,從而使只有可使用的數據被傳回地球。
引領人工智能算法發展的余弦遙感公司(cosine Remote Sensing)的馬可?埃斯波西托(Marco Esposito)解釋道:“儀器雖然小巧緊湊,但涵蓋了高光譜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功能并增強與熱紅外波段,因此它是非常強大的。它將獲得兆兆字節級的數據,這些數據可用于,例如監測植被變化以評估水質。“
“然而,生成如此大量的數據實際上會帶來一個問題,因為這些數據必須得到有效處理才能及時到達用戶手中。而我們有效地賦予了?-Sat 自己的大腦,使它可以在衛星上處理數據來檢測云層圖像。“
“這不僅能確保更好的數據質量,還能極大提高交付效率。”
Talking ?-Sat
來源:ESA
ESA的馬西米利亞諾?帕斯蒂娜(Massimiliano Pastena)指出:“事實上,這將是第一顆在軌道上展示人工智能應用的衛星,我們非常期待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發射。”
約瑟夫?阿蘇巴赫(Josef Aschbacher)補充道:“我們完全相信 ?-Sat是對地觀測衛星任務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我們每天都要獲取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都必須送回地球進行處理,所以通過衛星在軌道上進行一部分處理顯然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我非常自豪的是,ESA和我們的合作伙伴將歐洲置于對地觀測新方法的前沿。同時,我宣布?周開幕,我們的努力不會止步于?-Sat-1,我們也將很快發布一個新的挑戰來開發?-Sat-2。“
來源:
http://www.esa.int/Our_Activities/Observing_the_Earth/First_Earth_observation_satellite_with_AI_ready_for_launch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