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拍照比剪刀手泄露指紋引熱議 專家稱照片需滿足多條件
原標題:是真的嗎?比“剪刀手”拍照會泄露指紋 專家稱照片需要滿足多種條件才有可能提取指紋信息 不會實質性擴大安全風險
近日有報道稱,拍照時如果鏡頭距離夠近,“剪刀手”照片通過照片放大技術和人工智能增強技術,就能將照片中人物的指紋信息還原出來。“只有超過3米拍攝的照片才難以提取其中的指紋”。
據介紹,指紋信息通過照片被提取后通過專業材料制作成指紋膜,可被不法分子用于通過指紋來識別身份的渠道,比如指紋鎖、指紋支付等。經媒體報道后,拍照是否能比“剪刀手”在網上引發熱議。
對此,有專家表示,這一說法是“偽安全概念”,理論上是有泄露指紋信息的可能,不過也受到拍照清晰度以及上傳照片是否被壓縮等因素影響,日常拍照不用過多擔心,對安全負責任的公司都不會把生物識別技術作為唯一驗證手段。不過專家也提醒,在公共場合,還是要注意保護個人生物信息的安全。
指紋能夠被復制?
網絡照片清晰度
不足以識別指紋信息
人臉、指紋、瞳膜等,本身很容易被復制或模仿,在技術上也沒有什么難度,使用一些不太復雜的人工智能技術,也能制作出可以突破各種刷臉系統的“動態智能電子臉”。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稱,拍照“剪刀手”確實有泄露指紋信息的風險,但是也并不意味著只要“剪刀手”拍照就會泄露信息。“剪刀手”照片泄露用戶信息一般有三方面的條件,即手離相機足夠近、相機分辨率足夠高,以及上傳的是原始照片,而網絡照片受到自身清晰度的影響,不足以完全識別指紋信息。
生物識別還可靠嗎?
不適合做對安全性
要求高的系統驗證
絕大多數的安全工作者或密碼工作者只會把生物識別技術看作是讀取一串方便記憶的口令,而不是將其看作一種安全驗證技術。生物識別技術不適合用來做對安全性要求高的系統驗證。對于安全性要求較高的復雜系統,需要使用零信任機制下的動態加密驗證技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