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SAP首席科學家鄔學寧加入e成科技 引領AI驅動人力資本新范式
9月16日,前SAP硅谷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鄔學寧宣布正式加入e成科技,任首席數據官(CDO, Chief Digital Officer)一職,直接向e成科技CEO周友鴻匯報。鄔學寧加入e成科技后,將構建并優化e成科技人力資本數字化平臺的數據與算法體系,進一步推動AI技術在人力資本場景下的落地。
鄔學寧,復旦大學客座教授,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能與管理變革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18年被第一財經和阿里巴巴旗下的DT財經聯合評選為中國數據科學50人成員。他長期致力于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究與應用,在零售、金融、制造、醫療、智慧城市等不同行業,積累了豐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創新經驗。
e成科技作為HR賽道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首次設立CDO(首席數據官)一職并邀請鄔學寧加盟,表明e成科技在AI技術頂級人才引進上不遺余力的搶先投入,以及為打造人力資源行業最具實力AI團隊的不懈努力。
鄔學寧的加入對于e成科技具有重大意義:不僅進一步明晰了未來發展藍圖——加大發力人工智能引擎建設,推動AI技術在人力資本領域的落地,而且也傳達了一個信號:人力資本與企業核心業務緊密集成的發展方向。
今天,e成君將帶你走近這位e成科技首席數據官,聊一聊對人工智能、組織管理及企業數字化轉型有怎樣的看法。
在談到為何在數據科學與AI領域堅持奮戰多年時,鄔學寧提起了兒時的夢想,誰能想到一部名為《機械戰警》的好萊塢大片竟影響了他的職業選擇與人生方向。電影中的機械警察成為了他“人工智能”的啟蒙,讓彼時還在讀高中的鄔學寧萌生了一個想法:“我以后也要做機器人!”
△ 《機械警察》海報(來源:百度百科)
這并不是一個心血來潮的靈感,而是成為鄔學寧考學與職業選擇的燈塔,他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由“三錢”之一的錢偉長院士設立的全國唯一“機器人工程”系,雖然入學后發現實驗室的機械臂與自己夢想中擁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相去甚遠,但他對AI的熱情并沒有熄滅,仍利用空余時間追隨導師學習神經網絡和計算機視覺等知識。
畢業后,鄔學寧又去澳洲學習管理,加入SAP后,將自己的IT背景與管理知識相結合,深入多個不同的行業與業務線的產品工作,但是這仍未能觸達他內心深處的夢想,他內心總有種感覺:“這些都不是值得我用一生為之努力的方向?!?/p>
直到一次澳洲某酒類品牌市場定價的項目,鄔學寧的團隊利用數據建模成功地解決價格預測難題,讓他真切感受到了數學模型的魅力,也幫助他在迷茫中確定了人生的方向:“對,這就是值得我用一生去奮斗的事業。”
自此以后,鄔學寧就認定了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的方向。兒時埋下的夢想種子終于開始發芽,當初的選擇與多年的堅持并沒有白費。
“我之所以選擇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作為人生方向,一是因為從小對人工智能感興趣,二是數學是上帝的語言、宇宙永恒的真理,數學理論的美感和其在數據時代的無所不在價值都常常讓我感到震撼,很多人認為最‘無用’的,恰恰是最‘有用’的?!?/p>
從2016年AlphaGo 4:1擊敗李世石,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開始,互聯網大廠紛紛All in AI,AI創業公司也方興未艾,人工智能成為了萬眾矚目的風口?,F在,三四年時間過去,C端AI的熱潮已經有所冷卻,冷靜下來的行業開始思考,風停了,AI該如何落地。
“AI下半場的主戰場在企業(B)端,不會再像C端的上半場那樣,由于資本的涌入一哄而起,因為資本的退潮又一地雞毛,我們需要長期的努力,腳踏實地,深入行業和企業的每一個場景,去探尋AI的落地,真正實現商業價值?!?/p>
鄔學寧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如是說道。
AI正在滲透不同產業。比如近期大火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結尾處就提到了自動化技術替代工人的可能性。
△ 《美國工廠》影片截圖
鄔學寧認為,未來一、二十年里,工廠工人的重復勞動很可能會被機器人技術大規模地替代。隨著工業4.0的到來,從現在的大規模的標品制造過渡到未來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AI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AI也將帶來商業模式的重構,幫助企業創造卓越的用戶體驗,從產品經濟轉型為服務經濟 / 體驗經濟。比如:以前廠商賣咖啡機給消費者,未來企業可以贈送給消費者一臺裝有傳感器的咖啡機,“咖啡云”可以追蹤每一臺咖啡機的牛奶和咖啡豆的使用狀態,在快要耗盡時,及時地為消費者提供奶和咖啡豆的補給,從而將原先的一次性交易延伸為長期的多次服務,并創造了卓越的用戶體驗。
關于人類與人工智能的關系,鄔學寧認為,目前AI仍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與人類智能不可同日而語, 大部分AI只是在進行數學的最小化優化,沒有任何意識,比如AlphaGo并不知道自己在下圍棋。人類還不清楚意識的機制,更不用遑論機器意識。
就像吳恩達所言:“今天擔心邪惡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出現,就像擔心火星上人口過剩一樣。”
相比于擔心人工智能統治人類這種科幻式的災難,我們更應該思考諸如自動駕駛普及后,卡車司機如何就業的社會現實問題, 李開復老師預言,未來15年,將會有近一半的工作機會被AI所替代,如此大量人員如何獲取新的技能,順利轉型是更現實的問題。
也有很多領域,AI難以替代人類。比如,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就很難被替代,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即使醫生的工作大部分被AI替代了,護士的工作AI卻很難替代。目前,醫療影像AI的診斷能力已接近于資深醫生,AI成為醫生助手是伸手可及的未來,但是病人總是需要護士的照顧,這種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交互,是AI無法替代的。
鄔學寧認為, AI如同核能,既可以被用來造核彈,也可以被用來發電,只要合理利用,并不會對人類產生威脅,而將成為人類無所不在的得力助手,解放我們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美好生活和進行創造性的工作。
在談到為何加入e成科技的時候,鄔學寧說到,未來的AI一定是以人為本的,企業要做的不僅僅是業務模式與產品的創新為顧客服務,也要利用AI更好地為員工服務。
從經濟社會層面看,人作為社會最寶貴的資產,很多時候并沒有充分發揮價值。目前企業的組織方式難以做到每個人都人盡其才,一方面導致巨大的人才浪費,另一方面個人價值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過去30年,互聯網已經建立的無所不在的連結,在大數據和AI的助力下,共享經濟提升了社會資源利用率,共享經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充電寶和共享單車,必將對人力資源這個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近兩年來,企業在經濟下行和合規性要求的雙重壓力下,提高人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已經成剛需,這也是這兩年靈活用工市場井噴的原因。
e成科技擁有AI+人力資本雙重基因, 具有將AI技術與企業業務場景深度融合的潛力,一方面幫助個人充分發揮價值,另一方面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e成科技利用專家+AI+數據三駕馬車,實現人力資本的數字化升級,賦能人才資源在經濟社會的合理配置。從員工的角度看,找工作變得簡單高效,按需工作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從企業層面看,能快速為每個崗位發現合適的人才,企業管理者可以實時了解當前的業務和組織人才戰斗力的情況;從社會層面來看,助力整個社會的人才流動與配置的優化。
在加入e成科技之后,鄔學寧將率領團隊,緊密結合實際應用場景,優化算法和產品架構,推動數據智能的落地,為人力資源工作者、候選人、員工和企業管理者創造價值和帶來更優工作體驗,幫助企業提高能效,用科技的力量,讓”按需工作”成為可能,讓工作更美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標簽是個性化,現在的企業大規模制造標品,未來的企業更關注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對于HR來說,組織中的“人”和員工關系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視。目前主流的企業管理理念仍舊是基于上世紀初工業革命時期的“泰勒科學管理”發展起來的,通過標準化的流程來提高生產效率,把人看做自動化流水線的延伸。
現在隨著數字化的演進,組織的邊界逐漸消亡,我們可以看到諸如Airbnb、滴滴這樣的技術型公司,可以通過平臺讓所有人都有可能為其工作,企業不再需要通過勞動合同來捆綁人和企業之間的勞動關系,況且,一紙合同也無法阻止員工上班時間玩手機。企業的HR理念也將從人才的為我所有轉變為為我所用,這是共享經濟思想在HR領域的體現。
數十萬人的超大型企業可能會逐漸減少,轉而出現更多充滿活力的中等規模公司。我們可以大膽地想象:一個完全自由勞動力的市場,技術平臺來實現人與工作機會的自動的高效匹配。
因此,面對未來可能的組織變革,HR面臨從管理員工到賦能員工的范式轉變,激發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潛能成為企業的主要目標。利用數字化工具,比如對話機器人和自動化工具,提升工作效能與員工體驗,是HR在轉型中需要提升的能力。
“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未來的HR會迸發無限的可能,比如:通過HR物聯網,追蹤員工的動態大數據,將員工行為數據與績效掛鉤,讓績效管理更加真實有效,而不僅僅是考勤打卡刷臉;通過AR/VR進行員工游戲化培訓;通過腦電波地圖而不是面試來分析候選人……”
鄔學寧說道。
面對洶涌而來的技術變革大潮和商業模式的躍遷,很多企業開始著手數字化轉型。
鄔學寧指出,數字化轉型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對整個商業模式進行重構,而不僅僅是某一個業務線或者工作流程的數字化。國內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仍舊是少之又少。比如,某手機制造廠商用算法替代人眼識別手機屏幕的壞點,某數據中心利用算法來降低能耗,某保險公司利用計算機視覺對車輛事故繼續自動定損,等等,這些例子都是利用AI對現有業務進行改良的經典案例,但還稱不上是完整的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亞馬遜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數字化轉型的典范。
早期,亞馬遜通過線上書店實現了書籍銷售過程的電子化,銷售的對象仍是實體書籍;然后,一方面通過kindle閱讀器,亞馬遜又地將閱讀的形態從紙質書變成了電子書,增加了諸如筆記、標簽等閱讀場景下的功能,提升用戶體驗,還通過終端收集讀者的行為數據,形成讀者對書籍內容的真實反饋,對作者的內容創作、商業預判都具有指導意義。由此亞馬遜成功改變了整個內容創作模式的閉環,不再是單向的、廣播式的傳播形式,而是讀者與作者之間雙向的互動;另一方面,亞馬遜將線上書店擴展為電商平臺,并進一步發展成為今天全球最大的云計算廠商(AWS),通過數字化實現了商業模式的成功轉型。
鄔學寧建議,企業數字化轉型既要重視自下而上的具體落地場景,也要著眼于自上而下的全局規劃,用數字化思維去思考整個商業模式的創新。要充分考慮企業四大范式轉移的背景:
1. 數字化平臺:從 大規模流程體系 到 場景定義的服務化框架;
2. 扁平化組織:從 金字塔科層結構 到 小組制平臺型組織;
3. 場景化商業:從 B2C 到 P2P;
4. 生態化產業:從 劃界 到 無界。
對于鄔學寧來說,雖然HR是一個全新的賽道,但對數字化他并不陌生。千差萬別行業場景最終都被映射為數據,并在此基礎上建模、模擬和預測,在這個層面上,并無本質差別。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電影“黑客帝國”中的場景正在變為現實:現實世界被映射為虛擬的數字世界中,在數字世界中的模擬和優化,又反作用于現實世界,閉環正在成型。而他早已諳熟此道,并將全球各行業的AI創新落地經驗帶到e成科技。
有了鄔學寧的加盟,e成科技也將如虎添翼,進一步完善AI+HR的產品及理論框架,利用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的力量,以人為本重塑組織與社會,真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推動人才資本在社會范圍實現有效、良性的流動,讓工作更美好。
e成科技作為人力資本數字化平臺,是數字化人才戰略領先者,開創性地將AI技術與人才戰略升級場景深度結合,形成數字化招聘、數字化員工服務、數字化人才咨詢等支柱產品線,為企業招對人,用好人,助力人才戰略成功創造價值。e成科技始終秉持"Talent Before Strategy(人才重于戰略)"的愿景,將“科技助力人才升級”作為自身使命不懈奮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