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youhaoxifilm),作者 澄田花苗。
“電影的豆瓣評分已經漲到了8.9分。”在9月5日一場《羅小黑戰記》(以下簡稱《羅小黑》)點映的映后交流中,主持人興奮地說道。
“這是大家的鼓勵,分數偏高。”比起主持人的激情激昂,導演MTJJ木頭則十分冷靜。
豆瓣開分8.8、三輪點映好評如潮,這部被粉絲稱為“熬得我都老了”的國產動畫電影版終于在上周登陸全國院線。由于番劇版在八年的時間里打下了豆瓣9.6分、粉絲熱情忠誠的觀眾基礎,電影版一經定檔就立刻受到粉絲的追捧,成為為電影宣傳造勢的“自來水”。
《羅小黑戰記》
而在《羅小黑》提檔至9月7日上映后,首日排片占比也達到了25%,對于國產動畫電影來說,這是非常高的成績;影片也在首日拿下4496.9萬的票房,盡管遠遠低于《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上映首日的1.3億票房,但這樣的成績仍然遠超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排名第二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以下簡稱《大圣歸來》)和“黑馬”影片《白蛇:緣起》兩者分別1799.9萬、975.9萬的首日票房。
多位動畫電影從業者對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表示,《羅小黑》取得的成績對于一部2D的國產動畫電影來說已經相當不錯,只不過由于其出現的時間節點恰逢《哪吒》狂攬48億票房之后,又由于在粉絲圈層中好評如潮,觀眾對國產動畫電影的期待被這部現象級的影片陡然拔高,才造成一種目前票房1.8億的《羅小黑》似乎低于很多人預期的“錯覺”。
48億和1.8億,哪個數字更接近國產動畫電影的正常體量?中國的電影觀眾青睞的到底是什么樣的成人向動畫電影?
01.《羅小黑》為什么出圈難?
在《羅小黑》點映期間幾乎零差評、粉絲高呼“有生之年終于等到了”的背后,得益于番劇版自2011年3年更新開始的良好口碑。盡管截至2017年,七年時間里番劇只緩慢地更新了26集,導演和創作團隊被粉絲催更已經成為了彈幕的“日常操作”,但番劇版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6分,這樣的成績不僅是在動畫中,即便在所有影視作品中,都名列前茅。
《羅小黑戰記》系列均收獲高評分
從燈塔專業版的數據來看,《羅小黑》的映前累計想看數為327857,比《哪吒》的250693和《大圣歸來》的2317都要高得多,這意味著在影片上映前已經積攢了大批對影片充滿期待的觀眾群體。正是基于大量粉絲的期待和不錯的映前口碑,《羅小黑》將原定于9月12日的上映日期提前至9月7日。
不過,粉絲之外,并非所有路人都會為它買單。
在首日拿下了近五千萬票房后,上映第三天,《羅小黑》的票房就跌至一千兩百萬,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維持著單日千萬的票房成績,與《大圣歸來》、《哪吒》等爆款影片后期漲勢強勁、不斷逆襲的情況相去甚遠。這樣的票房走勢,往往是粉絲向電影最常見的情況——粉絲第一時間涌進影院,為首周票房貢獻力量,但在后期影片熱度和口碑沒有大規模擴散的情況下,票房的走勢開始疲軟。
《羅小黑》票房走勢
“我看完之后也認為這是一部粉絲屬性較強的影片。”一位動畫電影導演對毒眸說道。亦有影評人認為,《羅小黑》的故事設定和講述對于非粉絲來說并不友好,沒能出圈也不算意外。而在一位數據分析師看來,《羅小黑》現在的票房對于成本來說尚屬不錯,像《大世界》、《大護法》等2D影片都遠不及它,“在粉絲體量有限、影片沒有完全出圈的情況下,《羅小黑》目前的表現屬于‘正常發揮’”。
實際上,從“羅小黑”這個原創IP本身來看,與“哪吒”“大圣”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公共經典IP不同,前者本身仍然屬于小眾IP。劇版《羅小黑》在豆瓣有34799人進行了評分,短評數9716條,劇評52條,與很多IP劇如《西游記》和《盜墓筆記》等相比,其聲勢和討論度并不算高——“羅小黑”并不是傳統意義上家喻戶曉的名字。
“就好比做孫悟空,不需要在片子里花時間為觀眾鋪陳解釋背景,這是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的形象,但羅小黑還是小眾的。”一位資深動畫電影從業者對毒眸坦言。有多位影城經理也對毒眸表示,非粉絲觀眾對于《羅小黑》設中世界觀的設定和作者的表達方式接受度還不是特別高,“普通觀眾走出影院沒有《哪吒》那種強烈的共鳴和共情。”
臨時提檔也讓《羅小黑》的口碑沒能有充分的時間在在非粉絲圈中進一步發酵。在凡影市場監測數據中可以看到,《羅小黑》的知曉度僅為市場均值水平的一半左右,甚至還不及同檔期的《寶萊塢機器人2.0:重生歸來》和紀錄片《徒手攀巖》。
同時,在各社交平臺和毒眸的讀者群中,常出現的討論是:“沒有看過原作去看電影版能看懂嗎?”不少非粉絲電影觀眾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需要原作基礎的影片。
而由《哪吒》點燃全民觀影熱潮之后,觀眾對于“國漫崛起”和動畫電影的期待大幅提升,較高的心理預期對于《羅小黑》這樣一部“小眾”影片來說實則不利。凡影觀眾調研數據顯示,《羅小黑》的映后口碑一般,“推薦度”和“預期達成”指標均未達到均值,不甚理想。作為一部IP電影,未能成功破圈,非粉絲觀眾的觀影熱情并未被全面調動。
在非大IP、對普通觀眾友好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羅小黑》要出圈絕非容易事。“《羅小黑》是架空的,充滿了作者才華和表達,但不是有《哪吒》那般大眾共鳴和普世情感的。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給了粉絲一個交代,并沒有過多地去迎合大眾。”上述動畫電影從業者表示。
02.什么樣的動畫電影會被觀眾買賬?
《羅小黑》的票房并沒有帶來《哪吒》之外的另一個驚喜。“動畫電影在國內票房的頂,正常的話也就十幾億,畢竟《哪吒》只是極少數。”在毒眸與多位從業者的采訪中發現,在他們看來,爆款只是個別情況,從業人員對動畫電影的票房并不對有過高期待。
票房排名前15的動畫電影,數據來源:拓普電影智庫
拓普電影智庫數據顯示,在國內上映的動畫電影票房前20的影片中,過10億票房的僅有5部,5億票房就能殺進歷史前15,大部分曾經熱賣的動畫電影如《瘋狂動物城》、《尋夢環游記》等,票房也只有十幾億。
而總票房排名前二十的動畫影片中,二維影片則僅僅只有2部,這兩部則都是被業內人士稱之為日本“大師級”作品的《你的名字》(5.76億)和《千與千尋》(4.87億),國內的二維動畫目前無一上榜。與3D動畫電影相比,2D影片在大銀幕并不占優勢。
“盡管2D動畫有它自己的美學高度,但短期內很難與3D動畫的市場和票房抗衡。”有從業者表示,二維動畫所需要的角色心理描述、面部表情的夸張在大銀幕很難被觀眾完全接納,“尤其是在3D技術成熟、已成大勢的當下。”因此,從這個方面來看,普通觀眾對2D的《羅小黑》不那么感興趣,也并不意外。
同時,在燈塔數據專業版提供的動畫電影票房排名前五的用戶畫像中可以看出,拋開《哪吒》這一全民爆款的“個例”來看,另外4部動人向影片30-39歲的觀眾構成在20%至35%不等,40歲及以上人群也在10%至20%之間,因此,一部動畫電影要想出圈,除去年輕人,滿足具有消費購買能力的30歲以上觀眾的需求同樣十分重要。
而《羅小黑》的受眾構成在這兩個年齡段占比則僅有10.5%和6.2%,很難成為對不同年齡的觀眾有吸引力的爆款。
在從業者看來,除去《熊出沒》等低幼動畫電影之外,想要吸引更多年齡層的人,角色人設立得住、能被觀眾喜歡,劇本扎實、有邏輯,有段子有梗,基本是好的動畫電影,甚至所有好電影的標配:“《哪吒》能成為爆款,因為它在故事、情感上都達到了優秀電影的標準,而不僅僅是從動畫電影層面來看如何做得好。”
在標配之上,要爭取更高的票房和更多觀眾的喜愛,從以往能豪取票房、成為全民爆款影片的經驗來看,不管是《戰狼2》《流浪地球》還是《哪吒》,都具備普世的、強烈的情感沖擊,而這種情感沖擊帶來的共情共鳴和話題討論度無疑是爆款的必備條件。
不過,對于國內的動畫電影人來說,即使對“套路”了如指掌,能將其付諸實踐、打造出優質動畫作品的情況仍然是偶爾發生的少數。尤其是自上世紀國內動畫產業沒落之后,人才技術的缺乏,也讓國內這些年來優秀的動畫電影數量始終不足。(點此閱讀:《哪吒》破紀錄已無懸念,但多數動畫電影人還在為錢發愁)。
“什么是好的、觀眾喜歡的,大家都知道,但是能做出來還是太難了。”上述自身動畫電影從業者說道。如果《羅小黑》的出現意味著《哪吒》之后動畫電影的市場和票房回到了“正常發揮”的水平,那么在更多讓觀眾驚喜的作品大規模出現之前,也許還需要給國產動畫電影更多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