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作者:松露,編輯:張潔,制圖:毛寬。
目錄
1.136萬粉YouTuber停更!KOL們“轉身離開”時經歷了什么?
2.Instagram推出假新聞核查功能,真的能阻止假新聞的傳播么?
3.紅海領域競爭白熱化?YouTube推出“時尚”垂直頁面對標Instagram
136萬粉YouTuber停更,KOL們“轉身離開”時經歷了什么?
又一位知名YouTuber宣布停更了。
9月7日,擁有136萬YouTube訂閱用戶和94萬Instagram粉絲的Christine Sydelko,已經宣布于本月“退出互聯網”,并稱KOL的工作是“瑣碎且微不足道的”。
同時,她在自己Instagram上發布了這條推文的截圖,標題是“再見”,向所有粉絲告別。
Sydelko從2015年開始發布視頻作品,最開始是在另一個平臺Vine上因為喜劇視頻而出名,之后轉向YouTube。
她最有影響力的一條視頻,是站在紐約的人群中,將“Merry Christmas”的圣誕祝福錯誤地念成了“Merry Chrysler”,獲得了2582萬次觀看和近10萬次點贊。
但是,截止到9月初,Sydelko已經有7個月沒有在YouTube上發布過任何作品。6月上旬,她在自己的Twitter上表示自己并不喜歡做一個KOL:
“我發現自己是一個不能讓別人滿意的KOL,這也是我感到焦慮和抑郁的原因。我希望我可以完成學業并且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很好。”
評論中有人建議她去買一部翻蓋手機,她回復“這個想法已經考慮過很多次。”
Sydelko在推特上表達了自己對KOL的工作感到疲憊和厭倦,其中她最難以忍受的是那些為了吸引關注、時刻在”做戲“的KOL,這種“虛假”讓她感到不舒服。
而且Sydelko非常在意個人隱私,她對某些拍日常生活來強調創意的行為感到厭煩,在她看來,她的個人隱私比粉絲想看的東西更為重要,盡管有些題材確實看起來很有趣。
實際上,Sydelko對KOL工作的厭倦并不是個例,許多知名YouTuber都曾或多或少透露過自己的壓力和心累,包括PewDiePie、Alisha Marie、Elle Mills等都在因為高強度的壓力而自我掙扎。
2018年5月,在YouTube上擁有820萬粉絲的Alisha Marie發布了一條標題為“我不再熱衷”的視頻,視頻中她淚流滿面地向觀眾傾訴了自己的壓力,說她不再為自己制作的內容感到驕傲,她需要休息一段時間。
這條視頻發布后,Alisha停更了2個多月才重新開始發布作品。
也是在2018年5月,20歲的Elle Mills發布了一條視頻透露自己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越來越嚴重,堅持到現在只是在看自己的極限在哪里。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少有10位知名YouTuber決定停更,而飽受壓力折磨卻依舊堅持更新的創作者數量要更多。
在許多人眼中,YouTuber像是創作機器,不斷創作出內容,甚至以自己的正常生活為代價,但心理治療師Kati Morton認為“當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的獎勵不等于或超過我們必須投入的努力時,就會發生焦慮或者抑郁的情況。”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那些已經停更的YouTuber是很難再重新回到這個舞臺上的,不在于他們想不想,而在于他們的能力是否允許。
因為粉絲對他們的要求會更高,粉絲想要看見歸來的YouTuber和以前相比,是一個更好的2.0版本,這會給YouTuber帶來更大的壓力,有些YouTuber甚至還未完全擺脫以往的消極和焦慮情緒。
Instagram推出假新聞核查功能,真的能阻止假新聞的傳播么?
你被社交媒體上的虛假新聞誤導過么?
虛假新聞——這個令全世界都頭疼的事情,微博為此設置了辟謠賬號「微博辟謠」,專門處理互聯網虛假新聞和謠言;Facebook在2016年推出了“事實審查”計劃,被多次標記為“虛假”的信息進行深度審查和處理。
在8月中下旬,Instagram也公布了應對虛假新聞的措施,允許用戶標記其認為包含虛假信息的帖子,事實審查員將根據官方給出的評判標準來確定其是否包含虛假或者誤導信息。
被判定為包含虛假或誤導信息的內容,將在標簽搜索和發現頁面中被屏蔽;反復發布或分享此類信息的賬號,其主頁會收到警告通知,并且賬號面臨被限制通過廣告賺錢的能力。
實際上,Instagram上一直存在著大量的虛假新聞。有業內人士聲稱,關于疫苗接種、5G手機技術和食品毒素等錯誤信息在Instagram非常普遍,“健康類錯誤信息可能會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目前,Instagram母公司Facebook已經與全球25個事實查證組織建立合作,全力推進“事實審查”功能,但問題是這種方式能否真正阻止虛假新聞在這個月活10億的平臺上傳播?
BBC采訪了數位事實審查員,他們不僅表示出了對額外工作量的擔憂,還對虛假信息具體范圍的模糊性有些意見。
現階段,“Instagram平臺工具對于虛假內容內容沒有具體且明確的界定,發送給我們的需要審核的內容比Facebook要少很多”,美國非營利性組織PolitiFact的執行董事Aaron Sharockman說。
Sharockman表示他平均一天只能收到31篇Instagram帖子,“而且很難找出構成錯誤信息的內容,即使我收到了很多帖子,也不會評價它們為虛假內容。”
“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帖子,并有權限在這些帖子內部搜索。在Instagram上用關鍵字搜索內容很困難,尤其是搜索圖片信息。”
有一種說法認為,病毒式的圖像和視頻傳播會成為“虛假信息和新聞的未來”,Instagram也會因此成為最理想的傳播平臺。
在今年亞馬遜雨林的火災期間,麥當娜、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羅納爾多等有著巨大社會影響力的人物都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他們以為的“亞馬遜火災”圖像,累計獲贊超過1400萬。
但實際上,這些圖像分別拍攝于1989年、2012年和2013年。
項目研究員Samantha Bradshaw試圖解釋這個現象,她認為“沒有人有時間閱讀長篇文章,人們只想要一個簡短又易于消化的圖像或視頻。”
同時她也指出,Instagram推出虛假新聞標記工具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并沒有解決虛假信息出現和傳播的根本原因,“平臺應該深入思考是什么導致虛假內容傳播,他們或許需要解決有關算法和商業模式的問題。”
紅海領域競爭白熱化?YouTube推出“時尚”垂直頁面對標Instagram
熟悉YouTube的觀眾都知道,在油管上最受歡迎的頻道往往是游戲、音樂或是vlog,而Instagram則與“時尚”“美妝”等關鍵詞綁在一起。
但根據Statista數據顯示,去年美妝視頻在YouTube上累計超過1690億次觀看;YouTube官方表示,從2014年到2018年,時尚和美容頻道數量增長了6倍以上。
在這種勢頭下,最近,YouTube推出了名為「YouTube Fashion」的時尚領域垂直版頁面。這個垂直頁面將時尚頻道、品牌合作、T臺現場直播等類目合并在一起,既能發現Camila Coelho、Huda Beauty等創作者,也能找到LV、Dior、MK等時尚品牌。
YouTube認為這樣做將會為平臺和創作者都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負責推動時尚創作者和品牌合作的是主持人Derek Blasberg,YouTube去年開始聘請他擔任時尚和美容合作伙伴負責人。
Blasberg本人在Instagram上有900萬粉絲,但他的YouTube頁面設置了訂閱數不公開,并且他表示“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YouTube創作者”。
盡管他對自己的想法如此,他卻一直在說服其他品牌、設計師和模特入駐YouTube,成為平臺創作者,比如貝克漢姆的妻子維多利亞。維多利亞在YouTube上有10.5萬訂閱數,但在Instagram上她已經擁有2600萬粉絲。
“我們不會擔心這種差距,因為我們不會與Instagram競爭,只是想作為Instagram的補充。”Blasberg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而YouTube Fashion的推出,也證明了YouTube試圖進一步扶持時尚領域、推動其商業化的決心。
實際上,這并不是YouTube第一次針對垂直領域推出專門頁面,之前與Twitch競爭游戲領域時,YouTube也曾推出過游戲垂直頁面,現在,游戲已經成為YouTube上增長最快的垂直行業之一。
或許,在這種扶持之下,YouTube的時尚領域也將迎來井噴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