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I領域中領先的0.3%: AI熱潮過后,隱藏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然而,當前的人工智能領域就像是一杯搖晃很久的啤酒,既有真酒,更多的是存在很大的泡沫。Google的AlphaGo帶來的成功,給人們畫了一個又一個熱氣騰騰的大餅,投資界、產業界和學術界紛紛砸錢入局,但能真正落地的AI技術少之又少。
如今,人工智能的虛火已降,市場也將慢慢回歸商業本質。在這背后,隱藏的機會是什么?創業者能從中吸取怎樣的經驗和教訓?為什么初創公司必須找到合適的方法和時機來將AI落地商業化?
目前,國外大約有34596家企業標榜自己為人工智能企業,但其中只有100家企業的收入超過5000萬元,僅占整個市場的0.3%左右。如果你相信馬云的話,你可能會設想未來通過人工智能的幫助,可以過上每周僅需工作四小時的生活。亦或者擔心未來人工智能將取代自己的工作職位。但初創公司必須未雨綢繆,通過盈利來證明人工智能不是泡沫。
為什么初創企業必須找到合適的方式和時間來將AI落地商業化?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愈發成熟。
(2)熱潮過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資源越來越有限。
(3)市場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話語權。
人工智能:模仿人類的技術已經足夠成熟。
簡而言之,人工智能旨在使機器擁有人類獨一無二的智能的品質,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人類。 由于人類的智慧沒有邊界,人工智能同樣是無限的。
以智能為中心,人工智能其實是一系列技術的組合。它可以完成眾多任務,包括“內部”信息處理以及與外界的信息交互。到目前為止,機器感知,思考和做的能力使機器能夠參與人類世界的許多活動。現階段,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應用于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NLP,激光雷達,機器人等領域。
由于對人工智能的宣傳過頭,資源變得越來越有限
AI領域的投資活動正在明顯降溫。
從2014年到2017年,人工智能相關投資實現了可持續增長。直到2018年,AI領域的投資活躍度顯著下降,比上年下降了20.7%。 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的投資活動數量全年僅為23.7%,預計今年的投資活動和投資額將進一步下降。
同時,私募股權投資更多地集中在頭部企業和中后期創業公司,而且市場對公司的估值也在縮減。
早期階段,投資機構更看重初創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算法。經過一段長時間的算法逐鹿階段,選擇合適的賽道,并在細分領域最有可能獲得可觀利潤的創業公司更能受到資本的青睞。
此外,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市場機會也在逐漸縮小。
歷史上,人工智能經歷了三起兩落。自2012年以來,人工智能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新創業公司的數量增長了近四倍,并在2016年達到頂峰。之后氣氛迅速降溫,許多創業公司也未能在資金流失中存活下來。
大多數創業公司通過與頭部企業合作開始實現商業化,先花費數年時間完成項目,然后再將其標準化為可重復使用的產品。要想做到這點, 除了技術背景外,創業團隊的業務能力也很重要,例如行業知識,產品經驗,銷售能力和融資背景。
現在,人工智能的后起之秀必須爭奪市場上的位置。除了彼此競爭外,他們還面臨著與大型科技公司和行業巨頭競爭的壓力。目前,行業公司通過在企業價值鏈中使用人工智能吸引了不少注意力,并旨在通過人工智能重塑業務。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需要主動尋求一些機會,否則將面臨著被其他行業玩家取代的風險。一旦行業巨頭建立自己的AI團隊,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AI初創公司必須為即將到來的行業變革做好準備。
市場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話語權
任何一項顛覆性技術,都會經歷從產品發展到行業,最終成為社會效用的階段。 在此過程中,市場供需將引導發展方向并促成最終的市場格局。電力、石油、煤炭、汽車、電腦,互聯網等均是如此。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成為整個社會的下一代通用工具。 因此,在最需要以及應用場景最密集的地方,AI企業最能獲取利潤。在一些細分領域,第一個能通過產品獲利的企業,即使只是測試版,也有更大的機會從賽道中跑出,而其他企業只能接受“免費”作為最佳策略。
那么,什么時候是合適的時間節點?現階段,是否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什么是最有前景的行業,以及需要深入研究的垂直行業是什么?
AI初創企業如何成功商業化落地?期間需要避免哪些彎路?
隨著技術的發展, 企業下一階段的人才發展戰略是什么?如何進行產學研結合?
在AI領域,中國模式的全球復制機會有哪些?
基于此,億歐國際EqualOcean將于本周日9月22日舉辦WIM X Beijing系列沙龍第三場以“AI商業化落地”為主題的沙龍,邀請眾多AI領域的企業家前來參與討論。WIM Salon的合作伙伴有:Mydream+,Chinaccelerator,皮皮班,Startup Grind,Nordic-China Startup Forum。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