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AMA)日前敦促美國人停止使用任何形式的電子煙,直到更好地掌握一定數量的肺部疾病案例的病因,以及查明與使用電子煙相關的死亡病例的原因。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隨后表態支持AMA的觀點,建議美國人暫時不要吸食電子煙產品。
可以預見,美國醫學界對待電子煙產品的態度,將對該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當然,這也會波及正在快速擴張的中國電子煙產品市場。要知道,中國是全球電子煙產品最大的生產國,占據全球95%的份額,而且,中國擁有3.5億煙民,也是電子煙產品消費大國。美國出于健康安全考慮的“暫停”建議,傳到中國煙民耳朵里,可不是鬧著玩的。
事實上,自電子煙產品問世以來,醫學界對其市場價值一直持懷疑態度,“暫停”甚至“禁止”的呼吁聲從未間斷。除了對電子煙產品作為煙草替代品的實際替代作用不認可,認為其號稱的“戒煙”功能涉嫌虛假宣傳,更重要是認為其存在健康安全風險:電子煙產生的氣溶膠含有許多有毒有害物質,電子煙中的各種添加劑成份也存在健康隱患,而且對尼古丁等含量標識模糊,容易導致吸煙者吸食過量;另外,電子煙在使用中會產生高溫,并可能發生電池爆炸爆燃、煙液滲透,傷及使用者。
盡管美國電子煙品牌JUUL在核心技術尼古丁鹽上取得突破,并借此成為電子煙市場領導者,但這種技術仍存在健康安全問題。相比此前使用游離堿式尼古丁的電子煙煙油,含尼古丁鹽的電子煙煙油口感還原度更接近于真煙,也更容易讓人“上頭”。數據顯示,尼古丁鹽發明之前,美國已經有60%的煙民嘗試過用電子煙替煙,但是只有6%的人成功轉化為電子煙用戶。而尼古丁鹽發明之后,美國煙民的電子煙轉化率提高了5倍,改變了美國30%煙民的吸煙方式。表面看,新技術提高了“戒煙率”,但這種“戒煙”并非是煙民真的不吸煙了,而只是發生了“吸煙轉移”,由吸食傳統煙草轉變為吸食電子煙,而且成癮。
既然任何新技術都無法改變吸煙有害健康的事實,電子煙產品的社會價值就要慎重考量。行業內猜測電子煙發展未來存在3種可能性:第一種,電子煙被納入煙草專賣制度,從政策上完全禁止;第二種,通過牌照或稅收的方式來管制電子煙行業,行業將失去五到七成的高毛利,但有更穩定發展的空間;第三種,政策限定電子煙中尼古丁的含量,以確保電子煙對傳統煙草沒有那么強的替代性,即把電子煙的市場空間劃定在一個范圍內和傳統煙草作區分。
不管哪種可能,電子煙產品只要能夠生產并進入市場,就必須像其他任何產品一樣,要有一套標準法規管著,不能亂來。而就目前國內電子煙產品市場現狀看,亂象頗多,無論如何都該進行規范整頓了。有業內人士稱,整個行業進入門檻低,許多中小企業技術實力和管理水平都很差,它們生產的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有的甚至沒有批號,標簽也不全,就在市面上流通。考慮到當下正是電子煙投資風口,大量資本不斷涌入,接下來的市場會更加混亂。
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和監管機制,電子煙產品行業亂象已經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關注。在不久前國家衛健委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委正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監管。根據電子煙產業界的預測,新國標最快將于10月份落地。
國際經驗和研究表明,自主戒煙與輔助戒煙(依靠藥物或替代品)的成功率相差無幾,而已經戒掉煙的人中大多數都是毅力戰勝者。所以,最后提醒廣大煙民:戒煙無捷徑,關鍵靠自己。電子煙吸還是不吸,這本不是個問題。
2021-12-03 中國財經發布了 《區塊鏈技術助力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歐科云鏈持續研發輸出創新成果》的文章
2021-11-18 中國財經發布了 《歐科云鏈:元宇宙的吸引力在于可以帶來新發展機會和希望》的文章
2021-11-15 中國財經發布了 《火鏈科技CEO袁煜明:用區塊鏈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