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視頻行業格局和未來發展趨勢兩個角度,說下自己對視頻行業的 7 點思考。
一、行業格局 1、長視頻:賠錢買吆喝的版權
這個賽道的玩法是通過大量優質自制劇、綜藝和電影版權來獲取會員。對標的是 Netflix。
舉例,一部有可能要火的電視劇或者資源,各大視頻平臺會瘋狂砸重金買版權。因為大家都明白,買下這塊版權,就會吸引到想要關注這塊內容的海量用戶(中國在線視頻用戶以每年 28% 的增速在增長)
而且中國三大視頻平臺后面爸爸站的分別是 BAT 三巨頭,誰都不缺錢。那這就意味著誰都想吃下這塊蛋糕,所以都將內容版權炒上了天價。
因此目前這個賽道上,各家都是集體虧損的狀態。
以行業頭名愛奇藝為例,2018 年實現營收 250 億,同比增長 52%,凈虧損 91 億,較 2017 年增加近 2.5 倍;
優酷所在的阿里巴巴數字 與娛樂業務在上年第三季度虧損 48.05 億元;據有關人士透露 2018 騰訊視頻虧損也高達 80 億。
大家都不缺錢,大家都已經往里面砸了數百億,誰這個時候松手就是前功盡棄。即使虧損,也不得不繼續跟。
這種格局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結局只有大家繼續燒錢,直到有人死掉退出游戲或者合并出局。
同樣玩版權模式的還有音樂、電視電影、小說、體育賽事等。
騰訊音樂也是虧損狀態,阿里的阿里影業已經跌成仙股,樂視體育已經倒閉,萬達體育納斯達克上市就暴跌 35%。
2、短視頻:快手抖音為首,中長尾平臺面臨生存考驗 1)短視頻行業風頭正茂
用戶規模超 8.2 億,同比增速超 32%,意味著 10 個移動 用戶中有 7.2 個正在使用短視頻產品。
2)短視頻的時長也在爆發式增長
月人均使用時長超過 22 小時,同比上漲 8.6%,背后體現的是各大平臺圍繞用戶注意力的爭奪。
短視頻正在侵蝕著其他泛娛樂行業的時長,在線視頻、在線閱讀、 游戲等泛娛樂行業的月人均時長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3)細分來看,短視頻可以大概有這些類型
以快手、抖音為代表的 媒體類;
以西瓜、秒拍為代表的資訊媒體類;
以 B 站、A 站為代表的 BBS 類;
以陌陌、朋友圈視頻為代表的 SNS 類;
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電商類;
以知乎、小紅書為代表的社區類;
以快影、VUE、剪映為代表的工具類。
4)從巨頭布局角度來看
5)目前主要變現模式
廣告,電商,游戲發行、聯運,直播分成
3、B 站——中國 YouTube?
在說完目前的主流視頻網站后,想特別說下 B 站。最近玩 B 站比較多,覺得很有意思,確實有點 YouTube 的感覺:
1)時長上
有長、中、短視頻都有。
2)內容上
種類很豐富,像個寶藏啥都有。
雖然微博也是綜合類型,但是 b 站有很濃重的社區氛圍,廣告少,讓人感覺內容不水,通過彈幕還能體驗即時交流。
3)雖然 b 站也像愛優騰一樣,通過賣大會員看劇的模式,但這塊業務并不是 b 站的核心
B 站獨特的優勢在于 UGC,用戶自創內容占 85%(數據待考證)。
B 站要做「中國 YouTube」的決心路人皆知,也是資本市場對其最大的期待之一。
4)但想要做中國的 YouTube,不可能只以學生群體作為主要用戶
B 站的問題在于用戶群體單一化。想要做中國的 YouTube,不能局限在二次元人群,得引入主流人群。
想要引入主流人群,必須有覆蓋面更廣的通行證。這個通行證可以是生活、娛樂,也可以是數碼 等等,但不會是二次元。
因為二次元內容壁壘對于三次元的大眾來說實在太深了。(拿我舉例,我泡 b 站,但我依然對二次元無感) 所以 b 站要繼續做大,去二次元化、逐漸弱化番劇,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轉型是一種對核心用戶的背叛。可是人人網的前車之鑒告訴我們,當你的用戶成長以后,「背叛」起平臺來也是毫不手軟的。等到 B 站的年輕學生們逐漸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又有多少還會混跡在 B 站的番劇頻道呢?
二、發展趨勢1、內容發展趨勢1)目前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短劇。
不管是短視頻平臺還是長視頻網站都在加碼微短劇。
2018 年愛奇藝就上線了《生活對我下手了》的短劇,單集不足 5 分鐘。
快手推出小劇場,平臺也為短劇做出讓步,改變視頻播放形態、上下滑動播放、突出訂閱、劇集選擇、評論彈幕等,都只為有更好的觀看體驗。
抖音上的《不過是分手》、《七舅腦爺》、《霸王別急眼》等短劇也受到熱捧。
微視上線了一部微短劇《有戲男女》 。
短劇在題材、敘事方式、互動玩法上都會是傳統影視劇的顛覆,值得期待。
2)目前短視頻的內容在母嬰、軍事、財經、 、文化教育、旅游、運動健康、科技等領域內容數量偏少
化價值高,精品內容依舊稀缺,存在大量藍海空間。
2、產品形態趨勢
如果說短視頻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還抱著懷疑的態度,覺得可能會熱鬧過后,落下的一地雞毛,那么現在是星辰大海了。
短視頻會取代圖文成為下一個內容源,甚至超過圖文流量。
總結眾多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發展歷史,基本都是從初期的技術、產品競爭,到后來的內容、運營競爭,再到最后商業價值的比拼。
短視頻行業的發展階段大致可以這樣劃分。5G 時代的到來,會推動短視頻進入下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3G 時代圖文是主流、4G 時代短視頻直播是主流、5G 環境下,視頻和直播將變成最基礎的用戶廣告場景, 和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也全部獲得高速發展的土壤。
未來 5G 網絡的傳輸速率可達 10Gbps,這意味著手機用戶在不到一秒時間內即可完成一部高清電影的下載。用戶對長視頻、短視頻消費更加自如。
有人說,5G 時代視頻將占據 90% 以上流量。
三、頭部紅人競爭趨勢
有人說,快手和抖音用戶群開始重疊。未來的競爭將不僅僅是用戶的競爭,而是對優秀制作者的競爭。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因為火的人,想在各個渠道都分一杯羹,不太會被某個巨頭或者幾個寡頭壟斷。
比如 papi 最初是在微博火起來的,現在活躍在抖音快手微博 b 站火山西瓜所有渠道。
微博不想簽獨家嗎,只是留不住啊。或者說如果你簽了獨家,就說明你話語權也沒那么強。
其他渠道只要及時跟上,并保證足夠的變現機制,網紅們不會吊死在一棵樹上的。
反例是天涯:天涯出了很多超級 IP,但卻沒有享受到該有的 ip 紅利。
《滾蛋吧!腫瘤君》、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孔二狗的《黑道風云 20 年》、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等等很多超級 IP,其實最早都是出自天涯社區。
這個問題的原因,依靠自身巨大流量培養出一些熱門 IP,然而熱門 IP 誕生之后,由于沒有后續的一系列變現盈利機制,天涯一度成為了其他影視出版甚至游戲公司的免費 IP 資源庫,導致很多天涯爆紅的作者出走。
未來關于快手、抖音、微博、小紅書、各大 mcn 等頭部紅人之間的戰爭并非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博弈。
四、短視頻和直播
短視頻和直播是相互成就相互競爭的關系。
各大平臺也都在布局直播,直播的變現能力也有目可睹:
快手 2018 年 200 億營收大部分來自直播。2016 年就開始發端的淘寶直播,作為 " 內容 "(商品)+" 工具 "(直播)的新組合形式存在,并捧紅了李佳琦等一線帶貨網紅。
直播優勢在于實時互動,應用于游戲、交友、大型活動和賽事等,直播的意義就在于圍繞一個內容核心,用戶可以獲得主播的實時反饋,眾多用戶之間可以一起交流,彈幕、抽獎、競猜等玩法使用戶能夠長時間沉浸在熱烈激情的氛圍之中," 尖叫點 " 密集。
而短視頻優勢在于精彩內容的單向輸出,時間短,優質內容密度大,可對內容進行多次消費。短視頻的內容涵蓋范圍也更廣,可以記錄生活日常、展現精彩瞬間、輸出小知識、分享雞湯,還可以直接安利商品、服務等等。
對直播而言,短視頻可以成為引流和內容沉淀的方式。對于短視頻而言,直播可以成為其變現的途徑," 短視頻 + 直播 " 的形式被越來越多的產品采用。
看到一個預測:5G 時代互動廣告玩法會增加 1000 倍。
一旦 5G 開始規模化,視頻行業將會發生新的洗牌。在短視頻和直播,廣告主、代理商、明星網紅、傳播渠道、短視頻平臺、消費用戶之間,將誕生一個跨介質的開放型交易平臺。
來源: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