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換臉APP真能盜刷你的錢?看完這篇科普放心了)
一款換臉APP一夜之間刷爆了朋友圈,同時也成為了網絡上極具爭議的熱門話題。其中不少媒體指出,用戶如此輕易的就把自己的面部隱私信息透露給別人,一旦發(fā)生數(shù)據(jù)泄露,那么極有可能是一場盜刷的災難,人們對此議論紛紛。
其實如果您懂得一些生物識別技術的話,就會知道僅靠照片或視頻是極難被盜刷的。尤其是在支付級別的面部識別應用場景中,安全高效的3D結構光技術早已經被廣泛應用。在這個“刷臉”開始成為主流的今天,是時候來一波科普了。
1、什么是3D結構光技術
3D結構光技術目前被很多高端手機和安全級別較高的支付場景所采用。為了更好的便于理解,我們不妨把“3D結構光”這幾個字進行拆分和倒敘排列成“光、結構、3D”這些關鍵詞,從而可以讓我們的大腦更好理解其運行的邏輯。
簡單的說,這項技術通過發(fā)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的光線,投射到用戶面部。再通過紅外攝像頭感知面部的散斑,從而描繪出你面部的結構。這些散斑主要反饋的是面部特征的深度信息,所以相當于給你的臉建了一個3D模型,它是立體的。
3D結構光技術的實現(xiàn)原理
因為光的傳輸速度很快,所以面部識別的速度可以達到毫秒級。同時因為這些光線的點陣密度極高,因此描繪的面部細節(jié)極高,可達到百萬分之一安全級別。又因為主動發(fā)光的方式,完全不依賴環(huán)境光,即使在深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也能順利識別。
重點在于3D結構光技術描繪的是3D立體模型,所以照片上雖然是你的臉,但因為是2D平面結構,所以理論上不存在盜刷的可能。
2、3D結構光技術的優(yōu)勢
可能有的小伙伴會問,有的手機前置的“劉海”很大,看起來很復雜。而有的卻相對簡單,只有一兩個攝像頭存在,他們之間有什么差別嗎?這就要談到目前三種常見的面部識別技術,即雙目測距法、TOF飛行時間法,以及今天重點提及的3D結構光。
雙目測距法,即兩個攝像頭模仿人類雙眼,通過不同的角度聚焦物體,從而產生物體的深度信息,在經過算法來實現(xiàn)面部識別。這種方式有一種嚴重的局限性,天黑了人眼的可視范圍和視力會急劇下降,它也是如此,因此很難應用于安全級別較高的支付場景。
3D結構光與TOF之間的光源差異
而3D結構光和TOF是目前更具優(yōu)勢的兩種方式,他們都是3D成像原理,但卻各有利弊。3D結構光是近距離散斑采集進行3D建模,而TOF是遠距離光源采集進行3D建模。所以,3D結構光更適合近距離應用,而TOF可應用于遠距離。
當然,在主流的應用場景中,誰也不會站在10米開外“刷臉”。所以一直引領創(chuàng)新的蘋果公司在2017年發(fā)布iPhone X的時候,選擇的是更適合的3D結構光技術。理論上來講,TOF更為先進,但目前3D結構光更為成熟,所以被采用的也更多。
3、3D結構光的應用前景
3D結構光技術的出現(xiàn),完全打開了人們的想象空間。這項技術不僅可以被安全高效的運用于面部識別解鎖以及面部識別支付等場景之外,結合AR、5G、AI等前沿技術還可以獲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3D結構光,甚至可以被譽為“AI之眼”!
比如這項技術可以應用于掃地機器人,通過“激光建模”來獲得更為精準的線路規(guī)劃。再比如結合AR技術,可以為你的身體建模,打造AR試衣間、AR美顏瘦臉,或更沉浸式的AR游戲。而在5G興起后,這項技術亦可用于自動駕駛,成為汽車的雙眼。
只要你敢于想象,3D結構光技術幾乎在各行各業(yè)都有發(fā)展的空間。也正是因為前景如此廣闊,蘋果才會在2013年花費重金收購以色列傳感器公司Prime Sense,并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fā),最終在iPhone?X上推出Face ID,一鳴驚人。
由于蘋果Face ID所帶來的體驗上升級,因此讓3D結構光技術成為目前各類智能終端用戶所能接觸到的最廣泛且最安全高效的一種3D識別技術。
4、3D結構光在國內的發(fā)展
在3D結構光技術這個專業(yè)領域中,蘋果、微軟、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巨頭公司起步相對較早,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在3D結構光技術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廣泛的今天,我們的國產智能終端廠商一直在苦于尋找可替代的自主研發(fā)技術出現(xiàn),從而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相較于這些美國科技巨頭,我們國內的3D結構光公司雖然起步稍晚,但卻進步神速。在去年中期,開創(chuàng)全面屏新境界的OPPO Find X帶來諸多顛覆創(chuàng)新元素。而這款手機采用的3D結構光深度攝像傳感器,便是來自中國的一家企業(yè)――奧比中光。
OPPO Find X采用國產3D結構光技術解決方案
另外大家熟悉的華為公司,也在3D結構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進行研發(fā),并且目前已經實裝到產品之上。比如在售的Mate 20 Pro就已經搭載3D面部識別技術,并且在實際的體驗上,絲毫不遜色于蘋果的Face ID。
所以,提起3D結構光技術,您別以為只有蘋果的Face ID,其實我們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3D結構光技術并不遜色于美國的科技巨頭。
最后我們不妨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上傳一張2D平面照片就會導致你的賬戶被盜刷嗎?其實在3D結構光技術被廣泛應用的今天,這種情況是幾乎不會發(fā)生的。人們之所以反對“換臉”技術的發(fā)展,其實更多的是該技術有可能觸動道德和法律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