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車的風潮,從大洋東岸席卷而來。
“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最早向國內布道,是在2014年4月,特斯拉向第一批中國用戶正式交付Model S車鑰匙。
這第一批用戶中包括汽車之家總裁李想、UC優視董事長兼CEO俞永福、新浪CEO曹國偉等人,他們中一些人后來創立了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新能源企業。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嘗到美味后,造車夢在國內許多大佬心中扎根發芽。不像馬云和王建林等大佬投資傳統造車企業,一些地產、制造業、互聯網行業的大佬,不顧造車的千難萬險,紛紛跨界下海造車。
賈躍亭、許家印、董明珠、李斌、何小鵬等大佬,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馬斯克為了造車賭上全部身家,賈躍亭為了造車拖垮上市公司樂視,不過這些先例都沒有打消大佬們造車的決心。
涌入造車行業的“新勢力”,哪些大佬的夢想最能成功?
賈躍亭:“即便萬劫不復,也在所不惜”
“(法拉第未來的項目)僅6月時口頭會談過一次,就沒有再接觸了。”9月初,呼和浩特經濟開發區一名招商工作對外提到,當時FF的投資方九城與開發區政府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以最大努力在約定期間內達成協議,備忘錄有效期為3個月。”
9月前的最后一天,這項協議也沒有再次會晤。無法籌集6億美元啟動資金,或許成為FF再次無法落地國內造車基地的重要原因。
但賈躍亭造車的決心沒有改變,“我之所以放棄一切,只為把FF做成。”賈躍亭在微博上表示。9月3日,據媒體報道,法拉第未來創始人賈躍亭將辭去原CEO職務,出任CPUO(首席產品和用戶官)。
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一心想要將FF做成的賈躍亭似乎即將要被踢出局。老賈堅持了5年的的造車夢,會就此收場嗎?
幾乎與特斯拉進軍國內時間一致,2014年4月,賈躍亭聯合前特斯拉高管和蓮花中國區高管在美國加州成立了公司,法拉第未來誕生。面對不看好的員工和投資者,賈躍亭說:“即使把上市公司拖垮,我也義無反顧。”老賈這句決絕的表態,如今卻驚人應驗。
在2017年的一次采訪中,賈躍亭表示,樂視汽車項目投入超過156億,實現量產總投入至少需要400-500億元。曾有媒體計算,其中賈躍亭個人投資已超3.5億美元。短期內缺乏大量資金注入,FF將進入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2018年6月,恒大健康宣布通過以67.467億港元入股法拉第未來。所有人都以為是老賈“忽悠”到了救命稻草,殊不知這僅是許家印開展造車計劃的第一步,獲得先進的新能源車技術。
傍上恒大這個土豪后,賈躍亭加快燒錢速度。也許為別人的造車夢想買單,并非許家印的初心。充當了臨時錢包后,賈躍亭要求剝奪恒大融資同意權,撕毀所有合作協議,最終二者只度過了4個月甜蜜合作期。
令賈躍亭近乎瘋狂成魔的FF,在今年“Car and Coffee”的一排豪車中露面,但無展臺無試駕的做法,依舊使賈躍亭難以擺脫“PPT造車”的名頭。
曾豪言“即便萬劫不復,也在所不惜”的賈躍亭,如今逐漸遠離權利中心。似乎正在失去FF控制權的賈躍亭,還能否實現自己的造車夢,目前還很難說。
許家印:首富造車,“有錢就行”?
“造車,有錢就行。”作為曾經的中國首富,許家印深知金錢對造車新勢力的影響。雖沒有像賈躍亭那般頻繁喊口號,但許家印對造車的執著,早已路人皆知。
與賈躍亭在廣州造車的計劃失敗后,許家印開啟了自己造車的旅程。9月9日,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啟動全球招聘,計劃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車產業世界頂級專家和技術精英,工作地點遍布在全國等九個國家。
相比起其他新造車勢力,許家印下海稍晚一些。其并沒有趕在紅利期搶先下手,而是在市場玩家廝殺沉寂后,大規模擴張朝前邁進。
在去年3月26日,許家印袒露自己的造車野心時,便引來眾多質疑聲。大家認為現在入場為時已晚,并直指地產大亨不懂造車技術。許家印調侃,“別忘了我干過十年車間主任,有基本功的。”
摸著石頭過河的許家印,在賈躍亭身上花錢買了教訓后,便開始自己大手筆的造車宏圖。2018年兩次入股78億,成為廣匯第二大股東。并在今年年初,注冊成立了恒大新能源汽車控股公司。
資料來源:中國恒大、恒大健康
許家印乘勝追擊,1月份接連與充電技術、新能源水平以及汽車廠商進行合作。在兩個月后的一次采訪中,許家印對外表示:恒大已經完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并具備世界領先的技術實力,將力爭在3-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緊接著許家印選擇了重工業資源豐沃的東北開始建廠,在6月11日-6月15日5天之內,許家印豪擲2800億,在沈陽建立汽車工廠,繼續推進自己的造車夢。直到6月29日許家印在天津恒大宣布國能93車型正式量產下線,補貼后售價僅16.98萬元,但外界反應整車性能體驗一般。
為了造車,許家印從南走到北。在新造車勢力靜默期,跑步前進的恒大能否突出重圍,在最短的時間內轉移產業重心,實現自己的造車夢,前路還有幾多未知。
董明珠:“沙海摸金”,卻吃遍苦頭
格力“造夢者”一直是外界對董小姐的稱號,在商場摸爬滾打的數十年,董明珠霸氣側漏的性格人盡皆知。將格力打造為全產業共識的標志,一直都是董明珠的夢想。
“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控制家里的空調溫度,享受格力帶來的美味佳肴”。董明珠曾如此描繪她的愿景,格力智能手機領域進場晚,折戟已成事實。但格局仍未確定的新能源汽車領域,董明珠勢在必得。
2016年8月,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提議,欲以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遭到了股東大會的否決。不被理解的董明珠怒斥參會股東:“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在碰了一鼻子灰后,董明珠自掏腰包10億元,入股被自己喻為“埋在沙里的金子”的珠海銀隆。深喑造車行業燒錢快,董明珠還說服好友王健林、劉強東掏出30億元,最終拿下銀隆22.39%的股份。
車企已經到手,董小姐開始一展宏圖。多次為銀隆站臺拉投資,派駐格力得意老將成為副總裁。在董明珠的力挺下,銀隆開始了超大規模的擴張。
據公開信息顯示,僅2017年銀隆先后在成都、天津、蘭州、南京等地建設新產業園,投資總額高達700億元。
但以銷售見長的董明珠,在汽車制造中并不得心應手。大規模的建設投入,使銀隆入不敷出。曾經承諾計劃年產新能源汽車3萬輛,最終在2017年僅生產了6200輛。從2018年1月起,便陸續爆出有供應商上門討債的消息。
外患不斷,內憂也不停息,被高度關注的珠海銀隆相繼爆發出一系列管理問題。先是魏銀倉與董明珠的10億利益之爭,雙方展開了為時5個月的輿論攻勢。最終在今年4月份,以魏銀倉等人被刑事拘留落下帷幕。原本看中銀隆鈦酸鋰電池技術的董明珠,最終在造車路上落得一地雞毛。
今年8月23日,董明珠再次進軍新造車領域,與威馬汽車達成戰略合作。此次摒棄重資產的入股模式,采用輕量化的戰略合作。除此之外,據相關人士透露,格力還與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多家車企合作,合作模式與威馬類似。
原本想跨界融合的董明珠,吃遍了苦頭。背負著造車夢,董小姐此次與威馬等車企的合作是否會重蹈銀隆的波折,還需進一步審視。
李斌:“出行教父”的“蔚來”難測?
原本屬于奧迪的王府井東方廣場展廳,曾經是豪華車排面的象征。今年蔚來大手筆租下這一展廳,8000萬元的年租金,豪氣簽約6年。“(租金)不僅不貴,而且非常值得”,李斌對此非常滿意。
但如今市值暴跌55%,被迫開啟裁員的蔚來,不知后不后悔簽下如此昂貴的展廳。
被行業譽為“出行教父”的李斌,以蔚來資本以及個人名義,在出行領域投資了超過40家公司。沒成想這位70后老將,在造車這件事上遭遇到挫折,如今蔚來正采取各種措施,走出沼澤地帶。
回首4年前,坐在演講臺下李斌,被埃隆·馬斯克的激情演說所吸引,看到了未來汽車改革的方向,下定決心創辦蔚來,投身新能源汽車行業。
從誕生之初蔚來便享有極高的關注度。不僅因為這家企業背后擁有56個明星投資人站臺,更是因為創始人李斌在此之前已經成功帶領兩家公司上市。在造車新勢力中,李斌比起賈躍亭、董明珠等跨界選手,更懂汽車行業。
相比起馬斯克用了8年時間才發布第一輛Model S,李斌僅僅用了3年。
2017年12月,李斌發布了蔚來第一款量產車——ES8。李斌的每一步都在追趕著馬斯克的腳步。但相比起特斯拉是以技術為核心的公司,蔚來更多的是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在制造汽車。
紙上得來終覺淺,一直從事汽車資訊領域的李斌,并沒有過多接觸過汽車制造。新能源造車模式,也使得蔚來汽車自問世以來便伴隨一系列問題,續航、自燃,以及充電、換電等等。并且有數據顯示,截止今年7月,蔚來共計交付量為8468輛,排在了威馬和小鵬之后。
有媒體計算后表示,蔚來每賣掉一輛ES8就要虧損近85萬元。近三年來,由于蔚來汽車研發的巨大投入,蔚來汽車已累計虧損近200億元。銷量下滑無資金回流,研發的高消耗,蔚來汽車在資金上面臨巨大壓力,"自我造血"能力上嚴重不足。
繼去年年底,北美分部硅谷團隊出現大動蕩后,蔚來一直被降薪、裁員消息籠罩。3月份裁員1000多人,8月22日李斌發布內部信,宣布公司預計將在9月減少1200個工作崗位,調整后公司的人員規模約保持在7500人左右。
一直以自信示人的李斌,此次也透露出些許無奈。在新造車勢力中擁有最大曝光的蔚來,也只能在現實困境中低了頭,放緩造車夢的腳步。
李想:“異類理想”,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
相比起其他新造車勢力,李想的理想智造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身為80后青年企業家代表人物,李想先后創辦了泡泡網、汽車之家。李想曾經也被媒體稱為“中國的Elon Musk”,與前面幾位大佬不同,李想對于造車事業并不那么著急。
2015年,卸任汽車之家后,李想覺得,現在造汽車的機會拐點已經到了,到了“創造出行的可能”的時機,便于7月份創立新能源汽車公司。“好的電動車可以到任何地方,不能只在城市里代步”,這是李想給電動汽車定下的標準。
作為特斯拉Tesla Model S的第一批中國車主,4月份李想剛從馬斯克手里接過車鑰匙,真實接觸到自己向往的新能源汽車。隨即便在一個月后,宣布完成A輪7.8億人民幣融資。
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原先李想規劃的SEV小型雙座純電動汽車就是特立獨行的存在,由于遲遲未能等到政策支持,最后不得不放棄,就連已經建好的工廠也得進行改造,以適應全新車型的生產。
最終,身為第一批造車新勢力的李想,所創造的第一款電動汽車——理想ONE,在今年4月10日才正式上線,補貼后價格為32.8萬元,相比起同一時期的蔚來已經晚了兩年。
隨著ONE臨近預訂日期,作為超級大 V 的李想,在微博上越發活躍起來。而這兩車最受關注、也最為獨特的,是它的動力系統,它是目前國內的一眾新造車企業中,唯一選擇增程混動。
按照5月份理想汽車公布的交付計劃來看,理想ONE將于2019年8-9月開始排產,并于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向首批車主交付,與此同時,13個首發城市的交付中心與維修中心也將全部開業。但截止目前,依舊還沒有理想汽車量產的消息。
9月9日,據媒體報道:理想汽車已啟動2020年美股上市工作,本次IPO規模可能在5億美元左右。在此之前8月16日,理想汽車宣布完成5.3億美元C輪融資,由美團創始人王興領投,投后估值約為29.3億美元。
究竟理想汽車會在什么時候上市,截止目前官方還未回復。從根據江蘇省國資委發布的公告中,不難看出,理想汽車長期處于虧損狀態。截至6月30日,公司資產總額為58.42億元,負債9.31億元。
按照李想之前的計劃,兩年后達到年銷5萬輛的標準,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但是現階段消費者很難以40萬(補貼前)的價格購買一款新品牌的增程式電動汽車。若按照計劃時間開啟線下交付,理想將會面對更大的虧損。
何小鵬:輸了“萬輛賭約”,還bug不斷
“欺騙消費者,我要同樣的錢買同樣的車。”7月10日,眾多小鵬車主在小鵬汽車總部和服務中心拉起維權橫幅。原因就是小鵬汽車發布了更高續航里程、更便宜價格的新款G3車型。但過快更新周期加上沒有補貼差價,使剛剛買過上一代車型的車主充滿憤懣。
這并不是小鵬汽車經歷的第一次維權事件,成立于2014年小鵬汽車,在2017年10月,首款量產車型正式下線,率先實現量產。
IT出身的何小鵬曾在阿里任職,30多歲便實現了財務自由。但在何小鵬看來,三十多歲就沒有了生活目標也是很困擾的事情。因此,何小鵬選擇了二次創業,一頭扎進自己敬畏的汽車行業。
在這之前何小鵬是個完完全全的互聯網人,根本沒有接觸過工業制造業。“在汽車行業里面除了體力累、腦力累,還有一個心累。”剛進入汽車行業,何小鵬感覺到處處不適應,甚至連自己的妻子也并不算支持,認為現階段沒必要再用命去搏一個新事物。
“如果一個人懂汽車的硬件又懂一點點軟件,那么他成功的概率是不一樣的。”由于對成功的執著,何小鵬一直對造車事業十分執著。他在內部說過,即便是融不到錢,他個人也掏得起這個錢。
面對外界的各種質疑,何小鵬也經常在微博與網友爭辯,最出名的莫過于與李斌的萬輛交付賭約。2018年李斌提前實現目標,最終獲得賭局勝利,何小鵬向李斌履約了一輛小鵬汽車。
堅持長期測試的小鵬汽車G3,2018年初才首次亮相,并在同年12月正式上市。在今年6月中旬,第一萬臺小鵬汽車G3正式下線,終于完成了賭約中的一萬臺交付目標。
交付量完成的背后也伴隨著種種問題。除去新車換代中產生的維權問題,網上還曾曝出小鵬汽車用裝訂機固定一些部件,在國家電網充電樁爆發大面積停擺等事件。
細數如今的造車新勢力打造出來的新能源車,跳不出三大弊端:續航短,做工差,穩定性低。即使是已在電動汽車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特斯拉,依舊存在這種弊端。
無論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新秀,都試圖在新能源造車領域分一杯羹。然而,新能源車企面臨國外對手強大競爭,產業自身還不成熟的多重困境,未來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2019年3月,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一句“沒有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值得投資”,引發了造車新勢力融資的大討論,并且其認為2019年是造車新勢力倒閉的一年。輿論看衰為大佬造車的下半場蒙上一層陰影。
“造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擁有造車夢想的大佬更很有體會。賈躍亭曾說,“99%的人不看好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就顛覆。”跨界大佬們無一不對造車這份事業懷有激情,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夢,不惜傾其所有竭盡全力。
生于新能源時代,執念于“造車夢”的大佬們,誰能等到夢想成真的那一刻?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