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大數據為農產品銷售加把勁兒
新疆是農業大區,農產品品種豐富且質量優良,但農民因不了解市場需求造成的銷售難題一直存在,這是制約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因素。要破解這一難題,必須思考如何適應新形勢,讓大數據為農產品銷售加把勁兒,讓農民豐產又豐收。
8月31日,《新疆日報》一篇報道中提到一件新鮮事:8月8日“上崗”的果蔬智能自助售賣亭,正讓烏魯木齊市一社區居民的買菜方式發生改變。這個售賣亭不一般,市民用手機掃碼,便可以從中取菜、自動結賬。這個智能售賣亭是為解決于田縣果蔬銷售難題而設立的。但筆者認為,該售賣亭的功能遠遠超出當初設計的目的,因為它有一個其他傳統果蔬店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可以積累不同消費者的消費數據,并分析出片區居民購買喜好,進而實施精準配送。從這個角度講,這個售賣亭是我區探索用大數據助力農產品銷售的有益嘗試。
大數據具有處理速度快、精確度高、價值大等特點。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已跨入大數據時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大數據技術和產品已經應用到非常多的領域,其效果非常明顯。比如大數據在交通領域的應用,讓交通變得更加智慧,讓很多城市交通擁堵狀況得到有效緩解等。可以說,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是能力,就是競爭力。自然,數據也會在農產品銷售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借助大數據對農產品進行銷售,能有效帶動農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匹配。一直以來,因農業生產與市場不匹配,農產品滯銷時有發生。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一個常用的辦法就是借助互聯網,依靠網絡尋找需求者。這固然有效,卻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利用大數據可以有效解決農民和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幫助農業生產者更好地掌握信息,進而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
新疆是農業大區,農產品品種豐富且質量優良,但由于農產品銷售模式傳統單一和信息技術發展滯后等原因,大數據在農產品銷售方面的應用不是很廣泛,農民因不了解市場需求造成的銷售難題一直存在,使得很多時候農民豐產卻不能豐收,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這是制約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因素。要破解這一難題,必須思考如何適應新形勢,讓大數據為農產品銷售加把勁兒。
讓大數據為農產品銷售加把勁兒,不僅要多開發利用如智能售賣亭等智能化產品,還要對每一個農產品標注生長情況、位置等“身份信息”,準確獲得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信息,并通過對有關數據的分析來對消費者群體進行預測,進而實施一種能夠適應不同需求的個性化營銷策略。只有這樣,農產品銷售才能跳出傳統的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怪圈。
讓大數據為農產品銷售加把勁兒,要構建農產品精準營銷模式。要讓龐大的信息落地,成為提高農產品銷售效率的信息,必須依靠精準營銷模式,二者同時發力,才能精確找到消費者,為農產品打開新的市場。
大數據運用是新疆農產品面臨的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讓大數據為農產品銷售加把勁兒,讓農民豐產又豐收。
來源: 國家農業部網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