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聊風花雪月,這個中秋我們漫談AI!
大家覺得人工智能和中秋節,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圖片
近年來,生物識別、機器學習等技術的不斷突破,帶動了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和強勁應用,作為時代前沿的智能科學技術之一,其與傳統節日的融合變得愈發密切。不管是從旅游規劃角度解決國慶出游問題,還是從交通管理方面緩解春運壓力問題,人工智能都展現出了強而有力的作用。
那么,大家覺得人工智能和中秋節,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馬上,傳統的中秋佳節就將來臨,究竟人工智能和中秋節都有哪些不得不說的“秘密”?傳統節日與現代科技的交織又到底帶給了雙方怎樣的發展影響?我們不妨一起來漫談挖掘一番吧。
中秋漫談之“AI與月餅”
說到中秋節,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吃月餅,而月餅恰恰是AI與中秋的第一個聯結點。
眾所周知,如今月餅的口味和種類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比如原來只有“咸甜”之爭,而現在什么小龍蝦、酸菜牛蛙等各種口味的月餅都已經屢見不鮮。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是生產方想以獵奇口味制造噱頭提升銷量,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們的消費需求和偏好正在不斷變化。
如何才能在眾多變化的需求與偏好中,找到滿足消費者且提升銷量的方法呢?這便需要AI的助力。因為AI非常善于挖掘和分析大數據信息,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預測,如果能將這一功能用于食品、餐飲等領域,便能輕松精準的找到滿足消費需求的口味和產品。
而目前,這樣的應用早已出現。例如可口可樂公司針對不同的消費市場,便利用AI分析大量消費者數據找出各自偏好,因地制宜的制造出了不同口味、甜度和能量的產品;同時在餐飲行業,麥當勞也借助AI分析訂單數據,借此來了解顧客到底想吃什么,以及喜歡吃什么。
由此可見,AI也完全可以用于月餅等產品的消費需求分析中,以此來更有方向的提升月餅的銷售。尤其在當前我國月餅正飽受蛋黃酥、綠豆糕等產品競爭,銷量正在逐年下降的背景下,AI的融入或許將給中秋傳統食品帶來新生命和新動力。
當然,在與月餅等食品的融合上,AI的應用不僅作用于銷售方面,同時也可作用于生產方面。過去,月餅新口味的誕生需要人們不停的嘗試、試驗和改進,這是一個費時費力費錢的探索過程,但有了AI之后,不僅辨味、調味不再需要人工,而且AI還能分析模擬出各種可能的口味搭配,讓創新過程變得更加簡單、便捷和輕松。
在今年早些時候,媒體曾報道過一家叫麥考密克的國外調味品公司,便利用AI分析食譜來探究新味道。據悉其開發一個名為“ONE”的平臺,該平臺能夠利用人工智能創造新的口味組合。未來,對月餅的生產來說同樣可以這樣做,借助AI的力量來探究各種新奇的口味組合,或許將給行業和市場帶來新機遇與新活力。
中秋漫談之“AI與月亮”
除了月餅,人們在中秋節還會想到的應該就是賞月,而月亮與AI間又有很多不得不說的聯系。
近年來,人們賞月已經漸漸開始習慣于借助各種智能產品,比如相機、手機等等。其中,AI技術的融入讓手機的照相功能愈發智能與先進,其也因此成為了人們鑒賞和記錄月亮的不二選擇。
在今年,華為特意推出了一款擅長拍月亮的P30 Pro手機,其中便應用到了先進的AI技術。據悉,AI會利用算法對拍攝的照片進行優化和還原,過去人們看起來模糊不清的月亮能夠更加細致和真實,令人非常震撼。
在網上,由于拍出的月亮過于細節和真實,網友們一度以為該手機拍的照片都是P圖,由此也可以看出AI在賞月方面的顯著應用價值。沒錯,有了AI的助力,未來人們賞月將變得更加有樂趣和有體驗,能清晰看見并記錄下月亮最美的樣子,無疑是AI帶給人們最好的中秋禮物。
當然,光遠距離的看還不夠,AI還能引領我們做到的,甚至是近距離的接觸月亮,也就是探月行動。目前,人工智能在月球數據上的應用,不僅能夠輔助太空科研人員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同時還能為我們的具體探月行動提供幫助。比如推算月球探測求的最佳著陸點;推測和規劃月球車的行動路線;幫助科學家分析月球地質情況等等。
而在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后,人類的登月行動便有望開啟,屆時人工智能還將繼續發揮功效。眼下,人們遲遲無法開啟登月行動,是因為載人宇宙航空中存在大量安全風險和成本問題,人工智能的加入則能大大提升人們的風險評控能力,現在一些航天專家已經在利用AI技術構建火箭與航天飛機等的事故檢查系統,未來AI的助力或許真能實現人們期望中的“嫦娥奔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