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風清揚轉戰新“江湖” 阿里人工智能之路怎么走?
在剛剛過去的9月10日,不僅是我國教師工作者的節日,也是中國互聯網世界的一個重要日子,因為花名“風清揚”的馬云將正式離任阿里巴巴董事長。很多人說,馬云已然“歸隱”,從此相忘于江湖。但是,馬云卻不這么認為。
圖片
“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10日晚上,馬云在杭州奧體中心如是說道。他還笑稱,“世界那么好,機會那么多,我又那么愛熱鬧,哪里舍得這么年輕就退休離場”。是的,卸任董事長并不意味著馬云徹底離開阿里,他仍然是永久合伙人,也是一名終身的阿里人。
馬云不再,AI“風起”
在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史上,馬云無疑是一個時代符號,而阿里巴巴也堪稱是我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縮影。回顧阿里的發展歷程,從艱辛創業、到享譽全球,從瀕臨絕境到四千五百多億美元市值,從PC端到移動互聯網,從大數據、云計算到人工智能……
如今,“風清揚”離場而去,轉戰新的“江湖”。在物聯網、5G、人工智能風起云涌的當下,阿里將在新任舵手張勇的手中駛向何方呢?
很顯然,近些年來的中國互聯網格局已經大有變化,BAT三雄爭霸的局面已經消逝,以“AT”為首,加上美團、京東、百度、拼多多等新老玩家組成的第二梯隊,正逐步形成“兩超多強”的新格局。此外,新一代創業公司相繼嶄露頭角,也給頭部企業們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不僅為中國提供了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重大機遇,而且也為國內的新公司、中小企業提供了崛起的機會。雖然新格局正在形成,但是其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逆襲者”不斷出現,行業競爭態勢也將隨時改變。因而,抓住關鍵的發展契機,尤為必要。
而這契機,當然就是人工智能。
“決戰”AI,生態為本
世界各國政府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愈發重視,我國當然不例外。而歷經20年成長,已然是全球互聯網巨頭的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也日漸完善。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掌握核心技術,在互聯網時代以及未來的智能時代又將如何立足呢?
從時間線來看,2015年開始,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開始陸續發布人工智能及相關產品,涵蓋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覺識別等領域;2016年,阿里云啟動城市大腦,推出了人工智能ET;2017年,阿里提出“產業AI”布局,從視覺、語音、算法到芯片構建立體合作伙伴生態;同一年,阿里成立達摩院,下設14個實驗室,其中就包括主攻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智能實驗室;2018年11月,阿里云升級為阿里云智能。
從投資動作來看,阿里先后投資了美國AI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以及深鑒科技、寒武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又收購了國產芯片公司中天微。2018年9月,云棲大會上,阿里正式宣布成立芯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打出了一張關鍵的牌。
放眼未來,人工智能的價值將不斷升級,加入這一競爭高地的企業也將越來越多。僅從國內來看,無論是同級別的騰訊,還是被吐槽掉隊的百度,都在人工智能方面持續加大投入。阿里要想在這樣的競爭形勢下突圍,從“生態”著手將是關鍵選擇。
不管是谷歌也好、蘋果也罷,包括悄然崛起的華為,都越來越重視產業生態、產品生態的整體構建。因此,阿里要想走好人工智能之路,構筑人工智能人才、研發體系,推動技術的商業化落地,不斷完善生態鏈條,降低長期投入成本,就是致勝之道。當然,這些仍需一步一個腳印,踏實且具開創新地逐步去完成。
風清揚轉戰新“江湖”,而阿里又將在人工智能這個新的“江湖”闖蕩出怎樣的未來呢?我們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