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9月11日-14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廣州市人民政府等相關部門做指導,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四屆廣州國際新能源、節能及智能汽車展覽會在廣州保利世貿博展覽館舉辦。
期間,由車云網和中國機械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舉辦,電動邦聯合主辦的“新生態新勢能——2019新能源汽車大會”于9月12日-13日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三層舉行。本次大會以”新生態 新勢能”為主題,邀請業內重量級專家及企業大咖參會,將圍繞”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生存之道”、“智能充電的大賽道”、“新能源的氫趨勢”等話題分三場進行討論,共同探討新生態下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之道。
論壇期間,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以“新格局、新思想”為主題發表了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
尊敬的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此次2019年新能源汽車大會,與各位一起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我們的主題是萬物互聯,智慧出行。未來新能源主要是智能時代,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講新能源汽車,不管是插混還是純電,對傳統燃油車動力系統的區別,我覺得把新能源汽車的定位做得太low了,我認為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最大的區別是智能化,而不是驅動系統的變化。
后補貼時代會加速整個行業信息化、智能化的爆發,也是整個行業加速優勝劣汰、創造全新頭部企業的時機。
所以今天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汽車行業跨入智能汽車時代的一些想法。
當下以5G為代表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科技等新一輪科技革命,不僅僅對汽車產業,對全球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汽車產業進入轉型升級關鍵期,“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讓我們整汽車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我們會前交流時,認為接下來新能源汽車發展,會面臨著一個甜點和痛點問題,我們給客戶能帶來什么好處,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同時客戶對你的產品和服務存在什么樣痛點和抱怨,這個痛點是相對傳統燃油車來說,我們也不能一葉障目,我們目前在什么方面,給客戶帶來不便或者不方便的體驗,這就要靠我們接下來去解決。我們認為只有解決痛點,提供甜點的企業,未來兩到三年才能生存下去。
未來跟汽車相關的不是汽車,是5G技術的應用,2019年或者未來十年,是5G技術商用的元年,由于5G技術以更快的速度、更小延遲,超高流量密度,為我們整個網絡數據傳輸帶來千倍以上能效提升,這給汽車行業帶來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智能化,我們不僅僅是驅動方式的轉變,更多是智能化的轉變,所以我們認為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是電動化EV,智能網聯是ICV,所以未來是EV+ICV。
華為是世界的驕傲,目前是全球最領先5G科技頭部企業,廣汽新能源的承諾是:先人一步科技享受,我們跟華為結成了戰略聯盟一部分,跟華為簽署第一個5G技術應用相關協議,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推出相關新能源產品上將會搭載5G,率先讓客戶體驗5G標準、5G科技帶來的顛覆性體驗。
既然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在座很多都是從傳統燃油車過來做新能源汽車的,我們是領先一步的睿智者,純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更有利于搭載未來智能系統,因為這不僅僅是驅動系統,燃油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驅動,是機械驅動,肯定有一個延后性。跟電動車的比較來說,這肯定是有延后性的。傳統燃油車的搭載和新能源汽車的架構是完全不一樣的,新能源汽車未來一定會進入以太網架構,而不是傳統燃油車所用的架構,以太網+5G技術應用,將會使所有智能終端變得更快速、便捷,更適應未來數字化需求。
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現在我們離不開的智能終端是手機,未來5-8年,我們離不開的智能終端可能就是純電動智能汽車,將是5G+AR時代新的智能移動終端。
我們對整個未來技術路線做探討后,我們想談談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方向。
現狀大家都知道,整體汽車需求乏力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出現短期下滑,但是整體1-8月還是保持在很高的增長,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由原來A00向A級進行升級,從客戶類型來看,行業客戶應該是主力,但是私人市場也在進行蓬勃發展,未來三到五年如果痛點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我們相信到2021年,新能源汽車也會迎來私人客戶爆發式增長的拐點。
對于補貼大幅度退坡,實際還有一些機會在里面,行業洗牌在加速,電池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管是續航里程還是電耗、能量密度方面,都在進行革命性的變化,因為競爭的加劇,資本在加速撤場。今年新能源汽車為什么覺得很困難?更多是資金問題很難再通過融資解決了,因為融資渠道越來越少。但是這只是陣痛,行業重新洗牌后,電池沒有那么緊俏了,電池成本會大幅度下降。
我們不回避的是,過去我們電動化一直想解決的是五個痛點問題,續航、充電、成本、殘值、質量,相關安全性問題。
過去三年,整個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年前還是300公里為主流,今年沒有500公里不好意思出現在市場上,今年下半年600公里可能會成為標配,所以這種情況下,到600公里的時候沒有一個燃油車客戶再抱怨續航里程問題了。
充電便捷性問題,我們現在主要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充電樁布局已經比較合理了,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分配不均衡,充電樁狀態沒有人進行管理,我們很多時候辛辛苦苦找到充電樁,要么被燃油車占了車位,要么充電樁不能使用,這是客戶經常碰到的痛點,不是找不到樁,是不能用,處于故障狀態,需要政府、社會、主機廠一起協調解決的問題。最后保有量增加,這是巨大的商機,所有的充電樁企業會提升自己的質量和服務。
成本的問題,現在尤其是今年燃油車因為受到國五沖擊,出現巨大的降價幅度問題,但是這是短期行為,未來國家對排放要求會越來越嚴格,國六已經實施了,國七、國八都在路上,這給燃油車帶來一定是成本的上升,國五到國六,至少增加5千塊,國七到國八,成本只會上升,電動車成本只會下降,這是此消彼長的問題。
2021年左右,我相信燃油車和電動車成本會進入相對平衡階段,如果做不到只能被淘汰,市場選擇沒有辦法。如果說電動車比傳統車貴多少可以接受?2萬塊錢,因為客戶認為第一年省下來的錢大概也就2萬塊,第二年省下的錢應該歸我,所以我們把純電動車成本跟燃油車大概也就2萬塊左右的差價,當然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降成本的關鍵是什么?其實靠科技技術的進步和革命。電池成本這幾年為什么下降這么快?是關鍵技術的突破。未來3D技術、智能網聯技術的進步,未來三到五年,我們努力的方向是什么?還是要通過科技,只有科技才能改變我們產品未來的競爭力。做一個小廣告,7月份的時候我們作為行業代表登上央視《焦點訪談》,受中信部委托采訪新能源汽車未來行業的發展,我們總經理作為代表,做了這方面的發言,科技是贏得未來消費者的關鍵。
前面講了很多行業態度,也講講我們是怎么應對這樣一些事件的。首先我們認為未來發展競爭力還是純電平臺,前期投入可能多一點,但是跟油改電平臺競爭,長期來看競爭力大于油車改電車,這是我們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純電平臺最大好處是什么?可以有一個更合理的布局,以電機和電池為中心的合理布局,帶來更大的空間,帶來更大尺寸電池模組應用,未來電池技術的發展方向模組越來越大,油改電平臺,大的模組裝不到車上去,大模組電池的好處是什么?就是讓電池單位重量能量密度更大,存儲更多。
純電動汽車電機趨勢三合一,電機、電控、減速器三者合一,我們非常自豪的說,我們和日方合作伙伴聯合開發出世界最頂級的三合一電機,德國零部件知名專家,現在為止三合一還沒有投產,德國最出名的零部件廠家,他們做三合一電機要明年才可以投入。其實中國的汽車工業特別是智能汽車工業,很多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甚至是世界第一的水平。
我們首先采用這么多科技新技術之后,要做的是什么?超越燃油車。超跑俱樂部標準百公里加速低于4秒,目前市面上超跑俱樂部都是百萬級的車以上,都是至少一兩百萬的超跑才可以,我們用了幾十萬的純電動汽車打破超跑的加速性能。
基于5G技術應用和以太網架構,信息處理比上一代快一千倍,這是未來智能網聯汽車萬物互聯的智能系統,比之前互聯網系統處理效率更高,延遲更少。而我們7月28日作為廣汽集團正式發布我們的ADiGO,智能互聯,我們統一全部歸屬在ADiGO自家系統上,LX車型會搭載3.0系統,智能系統迭代比我們相信來得更快。
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和L2級自動駕駛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就是實現高速公路的放手自動駕駛,LX已經具備這樣的實力,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會把這個功能向客戶開放。換一句話說,智能駕駛、智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遙遠,來的時間比我們想象的更快。我們要打造的是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產品和服務提供,我剛才提到了一點,產品初期比燃油車貴一些,但是整個生命周期使用成本和維護保養成本比燃油車更有競爭力。我們給燃油車客戶帶來完全不同的智能駕駛智慧出行體驗,這是我們主題第二句話:智慧出行。智慧出行要靠新能源和智能新能源汽車。
整個生產模式方面,采取定制化生產模式,這也是傳統燃油車很難實現和具備的。未來的客戶在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情況下,肯定希望打造差異化、個性化需求,我們也不詳細展開了。
未來平臺為王的時代,所有的客戶不管線上在哪一個平臺進行消費或者黏度打發時光,處理自己生活工作的場景,都離不開平臺,增加黏性的東西就是平臺,我們希望把廣汽新能源APP不僅僅作為出行APP,真正深入到客戶的生活場景里面每一個需求上。與傳統不同的營銷生態,打造用戶、主機廠、經銷商服務金三角關系,主機廠離客戶一般比較遙遠,我們要打造直接聯系和主動服務到每一位客戶,不僅僅經銷商給客戶提供服務,主機廠也要到一線來,給客戶提供服務,而且讓客戶第一時間找到主機廠。
創新讓廣汽新能源走在時代前沿,廣汽新能源以5G時代為起點,未來將抓住這一輪發展其余,給我們的客戶提供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和貼心的服務水平,爭取在未來三到五年我們能夠實現全球科技領先的頭部企業。換一句話說,我們有一個夢想,希望在未來十年,我們跟特斯拉不僅僅在中國市場競爭,我們希望在全世界和特斯拉進行競爭,特斯拉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但是我認為不是不能超越和打破的神話。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