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酷全案董事長孫茂林:短視頻教育如何賦能品牌方 | 在現場

內容來源:2019年9月5-6日,中國社交新商業大會城市論壇廣州站在廣州舉行,本次論壇共有兩日,議題分別為社群團購全球供應鏈峰會與直播+短視頻內容營銷峰會。
題圖嘉賓:孫茂林 知酷全案董事長
直播+短視頻內容營銷峰會四大主題
《新商業時代的營銷之道》
《流媒體時代的品牌運營方法論》
《MCN的流量秘訣》
《直播平臺揭示流量變現秘密》
人類在經歷了結繩記事、刻書傳道、報刊傳播、電訊傳遞、電視直播、網絡互動之后進入一個嶄新的新商業時代。
那么,在新商業時代下,過往遵循的那些營銷規則和方法是否依然適用呢?是否有新的營銷之道?
《新商業時代的營銷之道》主題共有3場演講:
《新媒體時代下的品牌營銷煉金術》
《靠譜的短視頻教育應該是怎樣的》
《短視頻教育如何賦能品牌方》
很多人在看社群拼團未來會怎么發展,我認為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比拼的是引流、運營社群和賣貨的能力;
第二階段,我相信會不斷地提升社群的技術,比如社群智能化的系統。所有社群的日常運營工作,比如發品牌的宣傳,發產品的照片,做圖、做視頻和寫文字,這些工作只要能夠提煉出來、歸納出來,變成固定的文字和流程,我們就會復制到系統里面去。
比如社群里面有人提問、咨詢產品,我們能夠提煉出來也會歸納到系統里面去,用系統去提升人力,這是我認為社群拼團在第二個階段可以做的,叫做智慧社群系統。

第三個階段,社群開始做更多的價值觀和內容的輸出。目前我們主流的社群拼團都在賣貨,但是我相信這個時代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和產品漸漸合一了。所以提到阿里,你一定會想起馬云;提到董明珠,你一定會想起格力,這是這個時代的特征。我堅信,在短視頻和我們整個直播的商業模式當中,在引流和做流量方面,很多內容創作者是非常擅長的,但大家并沒有考慮清楚我這個號里面做出流量以后,怎么去設計一套商業模式去變現。
首先再次闡明一個觀點,過去我們主要的商業模式大體上分為粉絲打賞、帶貨,當然也會有人去接廣告。但是我相信這都不是特別長久的變現方式,很多人一頭栽進快手和抖音里面的時候,只想過做粉絲、做內容,然后漲粉,并沒有想好如何變現。
我接觸抖音比較晚,去年9月份到11月份,我親自體驗了一下,兩個月做了30萬粉絲。做到大概10萬粉絲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往微信號上引流。引過來流量以后,我就準備用統一的客服號去管理、溝通和互動。這個過程,我們把它稱之為調研。
第三步,我們開始嘗試給所有加過來的粉絲進行兩個動作。第一個是建群,做深度分享,根據他的問題來整理我們輸出的課程;第二,鼓勵這些人成為我抖音的粉絲團。即便是抖音和快手這樣做直播、短視頻的,它其實已經分開了什么叫做平臺流量。普通關注你的就是平臺流量,隨時關注你,隨時可以取消,但是為你付費打賞,成為你粉絲團的屬于你的私域流量。當你離開這個平臺的時候,你可能唯一有機會能帶走的就是你的粉絲團。

在這里我多說一句,我認為阿里也好,京東也好,騰訊也好,這樣的大企業是巨無霸,但是它不應該限制人們的想象,阿里的愿景也只是活102年,我們在座也許有年輕人可以活到103年呢?你會活得比阿里還要長,請問他們不在的時候,是誰去替代它呢?
面對壟斷企業的時候,我們有三種態度:第一種態度,我認慫服輸了,我只要在你的手底下混口飯吃就行了;第二種,可能會有年輕人敢于去挑戰,我就不服你牛,我就要做一套與眾不同的東西,所以才有了字節跳動。
當然,還有第三種態度:我可能沒什么本事挑戰你了,但是我跟大家講,他們也是可以挑戰的,我絕對不會教育我的子孫后代,說你不要去挑戰他們,不要去碰他們。
這第三種立場的來由是,(即使)你(巨頭)的流量很大,但是我也努力做我的私域流量。無論你的樹有多大,我也可以做一棵自由自在的小草,這才是創業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是(成為)這棵樹上的藤蔓,要你生,你就生;要你死,你就死。

你在快手、抖音做了3000萬粉、4000萬粉又如何?那些過去流行過,我們不提名字的大網紅,不是分分鐘被封殺嗎?其實他們也沒干什么違法犯罪的事情,就是被封殺了嘛,你說會不會很無奈?只是封了你的號,你就沒有出頭的機會。至少能做好私域流量,你不用擔心被封殺了。
所以我把私域流量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我認為做的是開放型的私域,也就是引到我的微信群,但是這些人是流動的,有可能今天在,有可能明天退群,但是這里面會產生相對來說粘度比較高的,就是在社群平臺當中跟你合作的群組。這些人、這個群解散了,群主依然還在,就像一家餐廳,每天走過來吃飯的客人叫流動型,但是能夠充值成為我的會員就是穩定的。
即便我有一天被房東要求這個店,你不能租了,你換一個地方開店,我依然可以把我的會員客人帶過來,我們可持續的生命力會變得長久,這是我認為社群拼團私域流量的商業模式存在的原因。
第三點,現在已經有人嘗試做社群拼團的高級階段,輸入你的人格,確定你的價值觀,持續輸出你的內容,甚至帶教育性質,典型的類似于樊登。像樊登這樣有知識、有水平的人在中國大學里面比比皆是,但是能夠把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影響更多人的其實數得出來就這幾個。
樊登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做公域流量還是私域流量?在各個地方去演講、引流、推廣、廣告營銷,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把他的會員引到自己的社群,再引到自己的線下會場樊登讀書會,再注冊到我自己獨立的系統和我的APP里面去,成為我的會員。各位同不同意?
再小的企業、再小的個人創業,我覺得都得有一個做私域流量的初衷和想法,這是一定的。但是,它一定跟現有的大平臺、大企業形成沖突。我是大企業,我希望你永遠在這里混。早期的淘寶創業者應該有感受吧,最開始非常舒服,淘寶各種補貼、各種賦能,你要什么給你什么,你不要什么,我強行都要給你。

現在呢?我說什么,你就得聽什么。馬上到“雙11”了,每年“雙11”對很多電商的商家是一個愛恨糾葛的過程。為什么?不做吧,又不行;做完“雙11”,幾個商家真正賺到錢的?為了平臺做事而已。無論你做得多大,你還是一棵藤蔓而已。
我認為所有有能力去做內容和做流量的人,越早做自己的私域流量越好,但是你必須想好怎么變現,社群拼團肯定是其中最容易的入門方式。
理由是社群拼團是最輕的方式。你既不要自己花很多錢去開發系統,也不花心思去搞工廠、跑供應鏈、做庫存,產生巨大的積壓和成本的投入,你可以直接把供應鏈接入到你的系統來,每一個內容創作者能支付得起,所以它非常輕,試錯成本非常低。
第二,做拼團的最好的理由是什么?我認為它是一個百搭的引流的商業模式。我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服務實體美妝的,我很清楚的大量的實體美妝店鋪都缺客流,這10年以來一直在做拓客,但是拓客的成本非常高。很多店鋪這幾年開始逐漸嘗試建立社群,把自己的顧客和會員放到社群中服務,但是它并沒有很好的變現方式。
社群拼團可以跟每一家不同類型的實體店進行對接。對接的理由有三:第一,不需要實體店支付一分錢。第二,在做社群拼團的時候,實體店加入成為我的群主,但是他保有他的客戶成為他的私域流量。
不管你開什么類型的店,總能找到一款、十款、一百款搭到你的店里。假設我們有不同類型的實體店,美容的、美發的、飯店的、餐廳的、生活的、便利的、超市的,你如果沒有建群,我們告訴你如何去建群,只要你有顧客進店,從你門口路過,就可以掃碼進群。
如果客戶不愿意掃碼,我們在拼團里面挑出產品特價的、優惠的,1塊的、9塊9的,讓客戶能夠占到便宜,愿意進群,總之幫你促銷引流,你的店就是一個流量入口。大街上的叫公域流量,引流進店、進群的叫私域流量。

第二,社群里面所有的互動和流程,我們已經做了標準化的內容和產品,我們來統一輸出,你只要建完群,派你的員工管理收單就好了。
第三,所有引流過來的顧客在群內成交的,可以不用提供顧客的地址,只要提供你店鋪的地址,我們把物流的貨發到你的店內,顧客即便要取這個貨,也要去到你的店內,這就是“進店”,最重要的是你不用花一分錢,能夠無縫對接所有的產品,擁有自己獨立店鋪的線上商城。
引流進店的客戶屬于你的,賣出去東西的利潤是屬于你的。
我們還可以做第二件事情,把社群拼團里面挑出來對這家店對口性比較強的,比如做母嬰的,我選擇他店內沒有主做的母嬰產品,只要他店內沒有重疊的,打包成一個禮包,298也好,398也好,498也好。加入拼團,我們要給你做一系列的服務,從教育到社群、運營、技術賦能,這些服務,我們統統免費,只要你購買這個禮包就可以了。

假設你愿意購買這個禮包,我們接下來把禮包分拆一次,誰談成這家店,他就能獲得這個禮包一半的利潤,接下來這個店鋪就掛在群主和團長旗下。
今天做微商的,我認為也無縫對接,我從來不認為微商應該轉型做社群拼團。三個問題,我們要克服。
第一,微商的利潤是高的,它是獨立性的產品,可以有溢價的。而拼團的產品是通貨產品,它很難有溢價,因為它在很多渠道有銷售,拼團只是渠道之一。
第二,代理已經習慣了做招商和零售賺取高利潤,他并不習慣拼團的低利潤。

第三,社群拼團通常只有三級群主,而正常的微商層級通常都超過四級,這句話說得不算過分吧?這是層級不夠匹配。
如果我是微商品牌方,我來做社群拼團,我會從高層開始給團隊輸出信息:一定不是說我們接下來不賣這個品牌了,轉型做社群拼團,那團隊就會懵了。
我可以告訴團隊,目前我們引流是比較困難的。接下來流量從哪里來?我們做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叫社群拼團。在這個工具里面,我們對接了供應鏈所有的產品,挑選最適合我們顧客的。這個工具里面引過來的流量都在代理建的社群里,它屬于你自己的。
最后總結一下,所有的公域流量就像一條一條的大河,每一個內容創作者就像不同等級的釣手。在釣魚的過程當中,大家就會選位、找水層、找水深、配餌料,然后選定天氣、找準氣壓、準備開釣。

釣手的技術不同,釣位不同,水平不一樣,漁獲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釣王永遠是少數,就像每一個MCN機構,或者直播和短視頻,頭部流量永遠是少數,千萬粉絲的大號永遠是少數。
請問我們這種普通人怎么辦?我們可以自己去釣魚,然后建一個魚塘,我們也可以向釣手,釣到魚的人,買他的魚,養在我的魚塘里面。我不太會釣魚,我可以經營好我的魚塘,努力給這些魚換水、投喂、除菌、除害,讓它長大。事實上,私人魚塘的魚一般長的速度會更快,它是屬于我的,而且有可能子子孫孫都屬于我。只要魚塘在,魚就在,我這個養魚的人生命力就在。
但是釣魚的人就不同,因為大河的主人可能分分鐘就說:對不起,現在禁釣;對不起,現在是禁漁期;對不起,你釣了一條違法的魚。比如說你到國外釣魚,它有嚴格要求的,對不起,你就要活在他的規則之下。
但是我的魚塘不同,我想釣就釣,想捕就捕,我還可以電呢,你管得著嗎——只要不違法就可以。
這是我自己的結論,我認為社群拼團是目前做私域流量最好的方式,我認為它是一個可以跟所有目前主流的商業模式百搭的補充版模式。任何一個商業模式,你可以私底下找我聊,你說我這個怎么加社群拼團,我都可以跟你講出一套加的方式出來,而且絕對可行。
最后一點,所有的企業,但凡想活得長久的,無論你今天有多風光,做私域流量是早晚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你會努力做社群或者做其他載體,當你社群做起來之后,你可能做公眾號或者做小程序。當公眾號、小程序的承載量上到50萬、100萬,你可能做自己的APP,你發現你逐步升級自己的私域流量。
所以今天這個時代,如果你的底氣足夠足、資源足夠好,我們影響不了幾百萬用戶怎么辦?我可以先做社群拼團這種輕的、小的,哪怕我今天只能建10個群,開始就好。
謝謝!
雖然2019中國社交新商業大會已經圓滿落幕
但我們關于社交電商的研討不曾停歇!
2020-06-11 上海晦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布了 《直播時代,我們怎么做才能保護住品牌?》的文章
2020-06-09 上海晦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布了 《羅永浩都搞不定的直播賣課,會是個好生意嗎?》的文章
2020-06-02 上海晦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布了 《小鵝拼拼承載不了騰訊的電商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