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陸軍戰術云應用模式分析
美陸軍早就將云計算列為發展重點,并期待通過“戰術云”在戰術邊緣實現類似商業云的功能、速度和可擴展性等優勢。陸軍首席信息官(CIO)/ G-6辦公室運營和架構總監兼首席數據官Tom Sasala表示,美陸軍希望能夠在戰術級利用企業云的靈活性與大型商業云服務,并將其納入戰術戰場。
愿 景
美陸軍希望將互聯的高性能計算能力嵌入到各種無人機,士兵佩戴的傳感器,以及車載情報、監視和偵察工具中。美陸軍將利用云技術來處理邊緣數據,而不是在現場收集數據并將其回傳處理,因為后者是一個耗時且需要占用大量帶寬的過程。那么,戰術云如何轉化為戰斗力呢?
圖1 互連的戰場物聯網設備能夠轉化為戰斗力
更好的數據,更快的速度
陸軍領導人在最近發布的關于戰術網絡未來趨勢的文件中指出,戰術云可以更有效地獲取戰斗人員手中的數據。邊緣計算使得作戰人員即便在斷開與廣域網(WAN)連接的情況下,也能夠訪問以前只能在大型數據中心使用的數據和軟件。Frost&Sullivan的首席分析師Brad Curran表示,這些數據可能有以下幾種形式:
伊利諾斯州大學的Tarek Abdelzaher教授表示,在常規云中,需要一臺與某個遠程服務器通信的機器。而使用戰術云,則可以在移動和異構設備、手持設備、移動平臺上安裝的設備,或無人值守地面傳感器等任何形式的可用資源上執行云計算功能。
在更小、更靈活的平臺上實現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為指揮官提供其所需的輸入,以便更有效地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可以將各種傳感器插入到小型平臺以實現即時的態勢感知。若配備了振動傳感器,在遭到火力攻擊時可以定位射手。可以通過測量電磁頻譜找到敵人的位置。因此,可以將這些傳感器集中到一起,就可以在一個特定的地點找到一個火箭發射器,然后通過目標選取設備來精確定位并摧毀它。
這些不同的應用案例取決于陸軍能夠在本地以可靠的形式快速訪問、共享和處理數據。這是戰術云的固有優勢。通過這種方式,云技術可支持更快的作戰節奏,允許指揮官實時處理有價值的傳感器數據,從而即時采取行動。
云驅動的人工智能
陸軍領導人表示,戰術云也將成為支持陸軍新興人工智能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陸軍網絡跨職能團隊主管Peter Gallagher少將指出,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是可以從云計算能力中受益的技術。這兩項技術對于士兵如何管理、解釋和使用數據至關重要。Gallagher少將列舉了三個可通過邊緣計算的強大能力推動AI應用的案例:
除此之外,軍用硬件(military hardware)繪制路線的能力也可能會發揮作用。
未來戰爭的愿景是讓更少的士兵參與戰斗,讓大量無人平臺代替人類完成各種任務。正如士兵需要在本地進行通信一樣,啟用的設備也需要強大的連接和數據共享。本地的設備之間也需要進行協調,共同制定計劃并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部署在邊緣的云功能可以大大減輕IT負擔,簡化指揮所的技術要求,并簡化部署的軍用硬件。Sasala指出,美陸軍可以在一系列應用程序中虛擬化并共享云計算和存儲,而不是將這些資源鎖定在特定數量的服務器中。本地化云還可以緩解衛星和其他網絡基礎設施的壓力,邊緣處理可以釋放這些資產以用于更高端的用途。
結 語
陸軍領導人表示,戰術云預計于2023年前部署到戰場,所有這些愿景都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Sasala領導的團隊在本財年為一個試點項目提供了資金, 希望通過該項目找出戰術云這一新興計算范式的最佳用途。此外,美陸軍還將研究擴展戰術云的實用方法,以便將這一技術推廣到集團軍級。
本文來源:防務快訊
C2
序號 |
|||
學術活動 |
|||
西安 |
CICC |
||
西安 |
|||
西安 |
|||
武漢 |
|||
西安 |
|||
連云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