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8月26日-29日,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召開,本屆智博會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主題,匯集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國內外知名院士、世界500強企業負責人,充分展示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云計算、5G、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成果。
5G時代 上云正當時
重慶作為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當前正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歷史機遇,而智能對重慶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也在近年逐漸顯現。今年上半年,重慶市智能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230億元,同比增長16.9%,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1%,目前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化工、材料、能源、消費品為核心的“6+1”工業體系。
為助力重慶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華為在博覽會期間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共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重慶中心,以華為鯤鵬處理器為核心,結合重慶當地優勢資源,建設全棧的鯤鵬IT基礎設施及行業應用,培育和發展一批鯤鵬計算產業上下游企業,將重慶建設成為中國計算產業高地。
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云業務總裁鄭葉來在“重慶·選擇不凡 華為云城市峰會2019”上指出:“5G的快速發展,將加速萬物互聯,而各種各樣的業務場景將催生復雜的多樣性計算的需求,要求云服務商提供多元化云服務,多元化將成為一個產業發展趨勢。面向5G時代,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越來越緊密,未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必然與智能化水平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政企上云正步入深水區,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p>
伴隨著工信部正式發放5G牌照,5G時代正式來臨,AI、物聯網等智慧科技將迎來大發展,作為底層支撐技術的云計算業務也必將成為發展趨勢。工信部曾先后印發了《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和《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2020年)》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國新增上云企業100萬家的目標??梢哉f5G時代帶來的機遇,大家都希望抓住,形成優勢。
云化未來
面向政企客戶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傳統應用上云、企業應用移動化/社交化、核心應用智能化、應用泛在聯接成為同時并存的需求,多樣應用將匯聚在云上,政企業務上云正成為“數字城市”建設的關鍵基礎。選擇適合的云服務提供商,對未來城市的智能化發展至關重要。
面向未來的智能時代,重慶市正在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協同發展智能產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并加速驅動傳統企業的智能升級。在助力重慶智慧產業創新發展中,華為云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2018年8月24日正式落戶重慶仙桃國際大數據谷的華為重慶DevCloud創新中心正在成為重慶當地政企數字化轉型的一股重要驅動力,創新中心專家團隊充分利用政府為廣大軟件企業提供的軟開云政策福利,釋放華為30多年積累的軟件開發經驗和業內領先的研發理念,構建立足渝北、輻射重慶的云計算、大數據產業生態圈,解決政府和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實現效率的提升和價值的創造,助力相關科技企業數字化轉型。
以鋼鐵制造業為例,中冶賽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王勁松在此次峰會期間分享了中國鋼鐵智能制造領域里程碑式的標桿項目,并聯合華為云發布了中冶賽迪水土云&華為云聯合解決方案。未來,中冶賽迪將采用與華為公有云統一架構和功能的HCS Online解決方案,以減輕其對云平臺軟硬件的運維負擔。
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華為云規模客戶數翻了33倍,收入同比增長了5.5倍,是全球市場增速最快的一朵云。
鯤鵬凌云
計算產業是中國經濟產業的重要一環, 計算力在云時代尤為重要,華為云中國區總裁洪方明在峰會期間表示:“華為將以鯤鵬和昇騰為錨點,致力于成為產業鏈的一環,與產業界各方共同成長、共享市場,共鑄數字中國底座。”
如果說Cloud 1.0時代,創新型和小微型互聯網企業成為部署云計算的主體,主要是出于自身業務的互聯網屬性和成本原因考慮。而在Cloud 2.0時代,傳統企業或者政府的傳統IT架構向云計算遷移,則是基于整體效能提升的訴求。
但因為本身體量大,信息化程度不同,傳統線下業務重,各行各業場景復雜多樣,政企要考慮將哪些業務上云,如何將業務上云,以及如何保證系統在遷移過程中的穩定性,如何統一管理復雜的多云和混合 IT 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很難通過一套完全通用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一蹴而就地解決。
為此,華為云打造的鯤鵬計算產業是以鯤鵬處理器為核心,聚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構建全棧的鯤鵬IT基礎設施及行業應用。華為云提供包含鯤鵬、昇騰甚至GPU、自研加速器在內的多樣計算能力,支持從視頻處理、到移動應用、到AI、到IOT等多樣應用匯聚上云,提供最佳的性能、性價比、能效比。
鯤鵬云提供全國產化商業軟件集成解決方案,行業覆蓋政府、金融、能源、游戲文娛等,基于華為擁有全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鯤鵬全棧云,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安全可信云服務以及自主可控的應用生態。
此外,針對行業的特點和客戶對數據和隱私保護、安全的要求,華為云還提供混合云的交付模式。鯤鵬混合云不僅可以更好的滿足一些本地應用,如生產制造、ERP 系統的承載訴求,更進一步優化基于 WEB、移動應用的負載處理。華為云提供 HCSO(HUAWEI CLOUD Stack Online)的方案,將鯤鵬云服務以云服務延伸的方式,在客戶機房進行交付,并保持與華為云進行同步升級,且實現上層業務無感知。
華為在芯片、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網絡、安全等硬件設備以及云平臺軟件、歐拉操作系統、大數據平臺、高斯數據庫等領域的技術儲備及產業鏈整合能力,實現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基于鯤鵬的行業解決方案孵化平臺、鯤鵬計算展示平臺、鯤鵬計算產業創新基金和鯤鵬開源社區,華為實施鯤鵬云生態策略,開展鯤鵬人才培養計劃。目前國內首家鯤鵬政務云完成驗證并部分遷移,用于支撐首都之窗、移動公共服務平臺、云管家等業務。此外在 cocos、內蒙古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久澤科技、捷順等行業客戶也進行了應用,并且,已有中軟國際、軟通智慧、用友、思普等 25 家伙伴加入了“鯤鵬凌云伙伴計劃”。
在Cloud 2.0,擁有全棧全產業鏈能力的華為云,正在逐步成為越來越多政企上云的首選云服務商,華為云也將和合作伙伴共同開創中國計算產業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