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開幕 多位嘉賓判斷計算機行業下一步突破口在于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央廣網長沙9月1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由湖南省政府、工信部聯合主辦的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9月10日在湖南長沙開幕。多位嘉賓判斷,當前,傳統計算機技術發展已經逼近物理極限,計算機行業下一步的突破口在于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但這會對芯片和操作系統等軟硬件提出更高要求。
計算機領域最著名的定律就是摩爾定律,它說的是集成電路上的元器件數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增加一倍,計算機性能也將相應提升一倍。但近年來,隨著芯片的晶體管越做越小,摩爾定律被認為已經接近物理極限。特別是半導體制造巨頭臺積電已經開始籌備3納米工藝工廠建設,并預計在2022年實現量產,這個3納米被很多業界人士認為就是芯片制造工藝的極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曼青在2019世界計算機大會上判斷,計算機行業將進入超越摩爾定律的時代。“現在大家也在討論摩爾定律會不會走向崩解,但是我想不管怎么樣,另一個超越摩爾定律的時代已經來臨,不是在一個芯片上擠滿更多的電路,而是要在一個芯片上擠滿更多的功能,這個時代已經來臨。”
也就是說,筆記本電腦、臺式機甚至平板電腦、手機這些產品功耗性能提升多少、設計有哪些變化將不會是計算機行業以后關注的核心。實際上,這些產品產銷也已經迎來天花板。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利華指出,與此同時,計算機也迎來了全新發展空間。劉利華表示:“計算技術基礎理論架構多路演進,高性能計算、內存計算、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等前沿熱點持續涌現,以計算技術、模式、應用的創新變革為主要特征的先進計算時代正逐漸走來。”
這些前沿計算機技術基本都與人工智能相關。專家認為,未來的計算機將是人工智能計算機,感知能力、自然語言處理能力、思考和判斷能力將逐步提升,隨之而來的行業變革將超乎想象。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學軍說,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將對軟硬件提出更高要求。在硬件方面,處理器將經歷一個從本能反應到后天反應,再到慎思反應的過程。楊學軍表示:“本能反應型智能微處理器類似于一種邊緣神經的能力,后天反應型智能微處理器類似于一個人的小腦,慎思型智能微處理器類比于人的大腦。當然這個路徑可能是漫長的,但是目前本能反應型智能微處理器的設計,我認為未來5年之后會推動計算機產業特別是計算萬物蓬勃發展。”
在軟件領域,目前每一類人工智能都有大量專用軟件面向特定環境執行固定任務,好比一個個垂直的煙囪,這些煙囪之間如何打通和協同是一大挑戰。同時,人工智能如何利用軟件應對復雜環境以及具備群體智能,也是挑戰。楊學軍認為:“機器人要融入人類社會,這個環境非常復雜,它要有機器人跟機器人的協同,也有人機的協同,也還要適應這種復雜的環境,這樣機器人的行為就復雜多變,具有不確定性,如何管理控制這種不確定性是挑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