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訪網零度調研
研究員:孫書沁
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HK2196)出售和睦家股權的消息得到了資本界的關注;下半年以來,復星醫藥在創新藥研發方面的聚焦與發展也同樣吸睛。
9月4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其下控股子公司漢霖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收到臺灣“衛生福利部”關于其原則同意HLX55用于無其他標準治療的晚期實體瘤治療臨床試驗的函,公司擬于近期條件具備后于中國臺灣地區開展針對該適應癥的 I 期臨床試驗。
中訪網獲悉,HLX55為復星醫藥獲 Kolltan Pharmaceuticals, Inc.許可,并后續自主研發的創新型治療用生物制品,主要用于轉移性或復發性實體瘤的治療。截至本公告日,在全球范圍內尚無與該新藥同類產品上市。
投資者關注的研發費用方面,截至2019 年7月,復星醫藥現階段針對該新藥累計研發投入為人民幣約6122萬元。
而隨著“4+7帶量采購”政策落地實施,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常態化,《藥品管理法》的實施修訂等,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呈現出新的景象,醫藥企業在變化中不斷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行業環境。
毫無疑問,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下,走創新研發之路也成為了復星醫藥的必經之路。近幾年來,復星醫藥不斷加大研發投入,8月28日,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啟宇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復星醫藥在醫療行業的重點賽道、核心是制藥領域的創新研發投入,復星醫藥將繼續專注在大分子藥、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領域的研發。
有專業人士指出,近幾年來復星醫藥已將收購、新建的投入重點放在了藥品研發平臺的建設上,目前已經建成了“4+3”研發平臺——四大平臺:小分子創新藥、高價值仿制藥、生物藥、細胞治療;三大體系:深度孵化、風險投資、授權引進,有助于公司實現從仿制藥到創新藥的轉型升級。
2018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人民幣25億元,較2017 年增長63.92%,占當年收入的10.1%;2019年上半年,公司在制藥業務板塊的研發投入為人民幣12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3.23%。
截至2019年6月底,復星醫藥有在研小分子創新藥16項、生物創新藥12項、生物類似藥20項,引進創新藥8項;仿制藥方面,公司共有3個產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累計有12個產品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
此外,2019年7月,復星醫藥旗下復宏漢霖已經獲批港股上市,利好復星醫藥全面布局藥品研發領域,加速實現彎道超車。
公告顯示,證監會批復核準復宏漢霖新發行不超過96,282,002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全部為普通股。完成發行后,復宏漢霖可到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Henlius Biopharmaceuticals Inc.等13名復宏漢霖股東持有的合計94,366,741股存量股份轉為境外上市外資股,可在聯交所主板流通。
據此,光大證券發布研報稱,復星醫藥覆蓋醫藥健康全產業鏈,業務板塊間具協同潛力,且布局多個創新型平臺,隨著各創新平臺逐步落地,有望逐步實現創新驅動轉型。
預測19-21年EPS為1.22/1.48/1.75元,同比增長16/21/18%,A股現價對應19-21年PE為23/19/16倍,給予19年28倍PE,對應目標價34.16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H股現價對應19-21年PE為17/14/12倍,給予19年22倍PE,對應目標價26.84元,按照2019/9/3的匯率“1港元=0.9152人民幣”折算為港幣29.32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