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IFA一開展,雷科技(微信:leitech)就在柏林展館里馬不停蹄地開始體驗了。現在,就跟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全世界的廠商們帶來了哪些新東西。
幾乎每年的CES、IFA之類的大型展會上,索尼都會展示自家的高端電視。的確,在這個領域,索尼一直是開掛般的存在。
今年IFA,索尼帶來了一款Z9G 8K HDR電視新品,8K、HDR以及索尼一直引以為傲的BRAVIA技術。就現場體驗的直觀感受來說,一個是覺得比較有視覺沖擊力,畢竟屏占比很高;第二個是畫質的確很好,清晰度和色彩觀感基本做到了極致。
每次遇到重大展會,索尼基本都會把旗下的相機、音頻、視頻類的產品全部拿出來秀一遍。這次同樣也是如此,不過,我們發現索尼給新款手機Xperia 5劃分的展臺面積相當大,看來索尼移動雖然存在感不強,但索尼并沒有放棄在手機業務上的努力。
索尼Xperia 5采用了驍龍855芯片和UFS 3.0閃存、后置12MP三攝,算是2019年安卓旗艦機的主流水準。而在展區,索尼一直在重點強調這款手機的“帶魚屏”的優勢,好幾個展臺上都放著用來對比的16:9和21:9手機。
的確,更加修長的屏幕,可以在游戲等場景下獲得更多的畫面。此次索尼用來做例子的就是海外非常火的《堡壘之夜》手游。
索尼Xperia 5的造型整體而言比較有特色,手感也比較出色,但黑科技感的確也沒有那么強了,尤其相比以前的產品來說。
今年IFA上,索尼旁邊緊挨著的就是LG的展臺。和年初的CES一樣,LG展臺入口處,將大量曲面OLED屏幕組成了巨大的顯示屏,并且播放著視頻內容。不得不說,LG這招百試不爽,看起來的確極為震撼。
這次IFA,電視巨頭都推出了8K產品,LG也不例外。LG更是給自己的產品安上了一個“全球首款8K OLED電視”的頭銜。
為了凸顯自家8K電視的優勢,LG還在現場來了個PK,讓友商和自家的8K電視播放同樣的內容,并且用相機拍攝放大局部畫面,把結果實時顯示出來。從現場演示來看,LG的8K產品在解析力上的確更勝一籌。
LG展臺上,還有LG G8X新機。這款產品最大的賣點是采用了雙屏設計,準確來說,是專門給它配備了一塊屏幕配件,通過USB-C口連接后變成雙屏設備。
這樣一來,這款具備了更大的顯示面積,用于展示更多的內容,也能更加好地實現多任務功能。
當然,美中不足的是,雙屏狀態折疊時,機身厚度和重量都會明顯增加,續航估計也會受到影響。
此外,LG G8X的兩塊屏幕都是水滴屏設計,削弱了本身的科技感。
國內首批5G手機已經開售,三大運營商的5G基站也在重點城市開放,想體驗到5G網絡,并不算特別困難。
歐洲的5G進度和國內相差不大,今年6月份開始,各國5G陸續開始商用。在IFA展館,我們看到了T-Mobile的展臺。T-Mobile是德國電信的子公司,市場主要覆蓋歐洲和美國。
在T-Mobile的體驗區,我們測試了一把5G網速,下行速率可以超過900Mbps,上傳速率則比較一般。當然,通常這種展示中,5G網速都是被“優化”過的。
T-Mobile還開辟了一塊云游戲展區,從實際體驗來看,效果已經相當不錯。用戶不需要下載體積龐大的游戲文件,也能流暢地玩各類大型游戲,延遲控制在了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
摩托羅拉在國內手機市場上的存在感不算強,但在海外依然有一定的號召力。今年IFA上,摩托羅拉的新機Moto One Zoom把重點放在了后置四攝上,這個相機配置看起來相當豪華,具體為48MP主攝+8MP長焦+16MP超廣角+5MP景深。
相對相機來說,Moto One Zoom的性能和外觀設計就比較中規中矩了。它采用了一顆驍龍675芯片,配備了4GB運存,如果在國內肯定是不太夠的。外觀方面,這款手機采用的還是水滴全面屏設計。
摩托羅拉的展臺上,還有一款主打入門市場的新機Moto E6 Plus ,具體配置:聯發科P22處理器、6.1吋720P水滴屏、13MP+2MP雙攝、2+32GB/4+64GB存儲、3000mAh電池。
這款手機的參數比較一般,但起售價只要139歐元(約合人民幣993元),滿足低端市場需求問題不大。
我們這次在IFA的時間比較有限,在各個展臺停留的時間也不算長。不過,在看過了這些知名廠商的最新產品后,還是能得出一些結論的。
首先,在影音核心技術方面,索尼等老牌國際巨頭的確更加有優勢。它們多年的技術積累,讓其他廠商短時間里很難超越。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差距已經在漸漸縮小。TCL等國產廠商在秀肌肉,沖擊國際廠商的優勢區域。
其次,在手機產品上,國際品牌在產品設計和綜合競爭力方面,相比國產品牌,存在一個此消彼長的現象。
就產品形態來說,國內手機市場上,旗艦和中端產品,已經在向“真全面屏”過渡,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折疊屏方案。而國際品牌中,除了三星,大部分產品則普遍還在用水滴、劉海全面屏設計,硬件堆料也比較吝嗇。
當然,國產手機行業的整體飛速前進,很多時候是被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倒逼的。相對而言,海外市場的生存環境要更寬松些,也正因為如此,國產廠商紛紛出海,未來給這些國際品牌帶來的壓力還會持續增加。
至于時下比較熱門的5G,在進度上中國和歐美基本處于一個水平線上,至少沒有落后。而云游戲等相關概念,在國內也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
另外,在智能家居領域,國產廠商要比國際廠商更積極些。一方面,這可能和國內外不同的生態環境有關。在海外市場,除了手機,各品牌的電視以及其他智能硬件,基本都傾向于加入谷歌的生態圈,很少會各自為戰,在IoT平臺上,也在等著谷歌來引導。這種“安逸”,難免會削弱它們的布局能力。
但在國內,由于特殊的生態環境,缺乏一個統一的平臺,規模比較大的國產廠商基本都會積極組建自己的IoT平臺,并且已經在進行各種嘗試。華為、小米、TCL等廠商的IoT體系,都已經初具規模,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對用戶來說,目前國產廠商的智能家居方案實現成本更低、體驗更好。
坦率說,雖然今年IFA上海外廠商的展品不少,但能獲得的驚艷感其實不多。科技行業中的技術進步大都是漸進式的,并不會每年都有爆炸性的革新。老牌國際廠商們的展品,多多少少給人一點吃老本的感覺。折疊屏、5G、AI……這一系列的技術名詞,在褪去了最初的新鮮光環后,如果找不到實用的落地方案,消費者們的熱情自然就會消退,甚至開始出現疲勞感。
下一次技術革命,會由國產廠商去引領嗎?不妨一起期待下。
(在看引導:相信國產能崛起的,點點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