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科創板迎來“創新藥第一股微芯生物,發行價為20.43元/股,開盤價125元,首日高開逾500%。最引發市場關注的是,微芯生物發行市盈率為467.51倍,創28家科創企業之最。與此同時,其背后的VC/PE機構也浮出水面。作為始終在微芯生物董事會擁有席位的重要的早期投資人,德同資本總裁田立新近日接受了投資界(ID:pedaily2012)采訪,講述了投資微芯生物背后的邏輯,以及對目前創投市場的種種觀察。
“我們14年下半年進入,15年西達本胺獲批”,田立新表示,“像微芯生物這樣的醫藥公司我們還會去持續投資,甚至按照科創板上市的第五套標準,不看利潤,就公司的新藥價值、市場未來大小。”
投資界:微芯生物上市第一周突破400億,請您談一下德同最早投資微芯生物的邏輯?
田立新:我們2013年開始接觸微芯生物,2014年投進去,算下來從投進去到現在5年時間,不長不短。投資邏輯主要包括三點:第一我們很看好這個市場。整個中國生物醫藥的市場增長非常快,但是這個市場也很遺憾,就是95%都是仿造藥,5%新藥都不是真正的原創新藥,創新藥1%都不到,大概只有0.1%。當初我們投微芯生物的時候覺得不可能永遠是這樣的;第二,我們看好魯先平博士,魯博士這些年在世界上重磅級的文獻、雜志發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回國以后,這個團隊還能持續創新;第三,整個團隊執行力非常重要,對醫藥這樣特殊的行業,你沒有準備搞十年二十年的想法或者這種持續的信念堅守是很難的。
投資界:投的時候是領投嗎?
田立新:為了避免創始人和管理團隊持股比例降低,我們是以受讓國有股東老股的形式投進去,并且買的有一部分用于激勵管理團隊。我們幫微芯生物設計了股權回撥激勵機制,這樣一整套做完了,管理層股份還不是很大,如果沒有做這個,那股份真的是更小了。當然這也是醫藥創新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所以我們其實從投資的第一天開始就在為公司的發展考慮,這些算是我們做的一些增值服務吧,從13年14年就為微芯以后登錄資本市場做準備,幫助他更早更完備來籌劃。
投資界:目前德同還有什么項目在備戰科創板,主要分布在什么細分領域?
田立新:會的。你們可以看到,醫療健康我們持續會在發力。中生物醫藥市場從2017年、2018年2200多億的規模到2022年預計4000多億,都是非常可觀的增長,這個領域我們會持續發力。除了醫療以外,我們覺得科創板也很適合其他的創新領域發力,比如互聯網。德同資本從2000年開始做投資,關注互聯網,投的項目都是比較早比較大,而且很多都有董事會席位,有些互聯網企業預計今年年內會報會。硬件方面我們曾經在沒有科創板的時候一年上了七個IPO,科創板肯定會讓優質的標的更早走向資本市場。科創板涵蓋德七個細分領域,我們三大方向其實已經完全涵蓋了這七個細分領域。
投資界:今年德同在醫療領域德投資節奏是否有調整,微芯生物投資成功了,會不會以后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步伐會更大一些?
田立新:從醫療方面大環境講,現在是投創新藥、消費升級最好的時候。中國醫療健康或者服務行業是內需,我們會持續投入。帶量采購還有兩票制,反而是一個新的機會,有些企業利用了這個機會反而發展得更快。市場經常在變,對我來講,投資的機會價值永遠不變,但是公司怎樣更好抓住機會,更快成長,具體方法要與時俱進,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投資界:之前看到公開信息有提到我們做了一個科創板的基金,這支基金跟德同的其他基金有哪些不同?
田立新:我們這個基金已經宣布了,規模20億。基金出資方包括國投創合、上海科創、元禾辰坤、前海母基金等一線市場化機構投資人。我們會把科創板作為最主要的退出渠道。基金會采用兩頭走的策略,早期和晚期項目同時覆蓋,把DPI和IRR兩個數據都做好。
2022-07-13 投資界發布了 《粉絲社區服務提供商「花果山傳媒」獲B站投資》的文章
2022-04-20 投資界發布了 《深圳市政府引導基金又要投5家GP》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廣西兩支新基金成立,總規模40億》的文章
2022-04-19 投資界發布了 《石家莊擬設立20億元數字經濟子基金》的文章
2022-04-14 投資界發布了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