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像軟件公司一樣,靠人工智能贏得先機
(本文閱讀時間:3分鐘)
微軟公司執行副總裁,全球銷售、市場營銷和業務運營總裁讓?菲力浦?古德華
“每家公司,都將成為軟件公司。”這是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在2015年做出的論斷。今天,我們看到,這一預言正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成為現實。我們的世界,越來越依賴于軟件來運行,從生活到工作,從家電到汽車,計算無處不在,并且還在飛速增長——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的總數將從今天的280億,激增到500億。
在微軟看來,在這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蘊藏著巨大的機遇。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混合現實,快速發展、迅速普及的技術創新正在掀起一場工業革命,這場席卷全球的變革,正在推動各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幫助企業創造出融合多種感知能力、橫跨不同設備平臺、以人為中心的全新體驗。
舉例來說,如今的星巴克不僅是一家咖啡店,更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他們早就意識到,數字化轉型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客戶和優化業務運營:通過綜合計算各地店面庫存變化、熱賣單品的種類與天氣變化、營業時間、人群喜好及歷史訂單等數據之間的相關性,星巴克手機應用可以給出非常靠譜的飲品推薦;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幫助他們細致入微地對設備的工作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并在問題出現之前,做到預防性維護;此外還有基于區塊鏈的咖啡溯源跟蹤系統。
中國有超過1億糖尿病患者,其中有超過25%的患者面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導致失明的風險。Airdoc與微軟緊密合作,利用微軟智能云Azure的認知服務和機器學習服務,開發出了可用于及早發現和診斷DR的醫學影像識別系統,這一應用已經被禮來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DR篩查。
五條建議,讓任何公司都能像軟件公司一樣玩轉技術
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面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變革機遇,企業只有與時俱進、積極應對,將技術與業務有機融合,才能在越發激烈的競爭中占得先機。對企業而言,這種轉變不僅關乎技術,更是涉及各個層面的戰略抉擇。作為一家走在全球數字化轉型前列的軟件公司,微軟從自身的轉型經驗出發,為大家提出如下建議:
設定明確的使命和目標
企業戰略的改變必須是自上而下的,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者,要重新思考的問題包括:公司長期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是什么,如何與業務戰略保持一致,以及如何確保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等。在這方面,微軟的轉型是個典型的例子:過去,微軟是要讓每個人的桌上都有一臺PC,而現在,我們的使命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組織,成就不凡——這種變化不光是字面上的口號,更是每天指導我們進行業務決策的綱領。
推動企業文化轉型
企業的文化與使命相輔相成,要建立積極擁抱創新的企業文化,需要強有力的貫徹執行,并且要真正營造出無所不在的環境氛圍。創新文化必需覆蓋的要素包括:勇于承擔風險、強調速度和敏捷性、積極嘗試并吸取經驗、鼓勵相互協作和指導他人、眼光向外拓展外向型思維等。
駕馭創新技術、明確技術路線圖
企業要真正駕馭技術創新,將技術轉化為創新力、生產力,就需要積極提升自身的“技術密度”,而這需要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采用最新、最有效的技術創新,同時,還要積極增強和打造自身駕馭數字技術的能力,才能打造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混合現實、量子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和邊緣計算,這些最具潛力的技術創新為企業提供了構建未來的基礎模塊——其中,人工智能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中,最具商業潛力。
針對自身業務的現實需求,制定明確的技術路線圖是實施技術創新的關鍵步驟。無論是何種技術,企業可以嘗試將其應用場景劃歸到如下四個主要方面:予力賦能員工、密切客戶溝通、優化業務運營、轉型產品服務。這四個方向,也是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落腳點。
重新定義運營和業務模型
新的運營模型要明確以下問題:角色和職責——公司的技術創新由誰說了算;績效考核的標準——明確KPI,確定想要達成的業務和數字化成績都包含哪些內容;投資策略和長遠規劃——優先把錢花在什么地方,明確發展目標,并且確保未來發展空間;還有關于人才和管理的問題——是不是需要一個更適應數字時代的負責人,以及如何找到能夠適應未來發展的新型人才。
可持續發展的技能培訓和人才戰略
對企業而言,與技術密度相對應的,是員工的技能水平。一方面,需要推動現有員工與時俱進,增強他們的技術能力,以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同時,企業更需要補充新鮮血液,引入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根據微軟與IDC共同進行的《迎接未來機遇:人工智能激發亞太成長潛力》研究,當前中國企業迫切需要員工具備的三項技能包括:靈活的適應性和持續學習的能力、數據分析技能,以及創新技能。
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駕馭人工智能,微軟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展開戰略合作,推出了全球首個線下互動教學與線上課程雙向資源相結合的“微軟人工智能商學院”課程。雙方不但將合作開發MBA和EMBA課程,還將推出專題高級管理培訓、行業分享會、座談、論壇以及線上課程等形式豐富的互動活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將負責課程項目框架的設計與搭建,由微軟提供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講師及相關技術資源的支持。
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共同創造人類未來
普華永道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估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推動全球GDP增長14%,相當于為全球經濟增加近16萬億美元。而經濟學人智庫(EIU)針對4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不同行業的企業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相信人工智能在未來5年內,將為其所在行業帶來積極影響,94%的高管認為,人工智能將幫助解決企業面臨的戰略挑戰。
作為最早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企業之一,微軟在不斷實現人工智能前沿研究重大突破的同時,也在于大力推動普及人工智能全民化,幫助每一位開發者、每一家企業駕馭人工智能創新,贏得數字化轉型的先機。
在商業領域,微軟面向不同行業和應用場景,推出了多樣化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模板,例如:新一代的業務虛擬助理,既可以用來在企業內部,為員工解答HR或者法律相關的問題,也可以對外提供服務,通過與客戶互動,自動響應客戶的需求。這些對話機器人可以完成非常復雜的功能,比如目前微軟官網Microsoft.com上的機器人,每月完成400萬到500萬次對話,可以解決20%~30%的問題,在確保用戶滿意度的同時,還大大節約了運營成本。
面向零售供應鏈、制造業和安保等領域,可以對人、物、活動進行監測的人工智能系統,能顯著提升生產力和準確性;在市場營銷、法律、金融等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專業人員完成復雜任務;在知識挖掘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搜集相關信息,生成定制化的知識圖譜和業務洞察,幫助人們快速做出決策;此外,還有自動化控制系統,其不僅能用于無人車駕駛,還能實現自動化的網絡管理和威脅防護。
在中國,科勒與微軟合作打造智能家居平臺,利用微軟智能云Azure上PaaS級的物聯網服務,提供了對智能衛浴設備的遠程監控和管理功能,并支持通過移動設備和語音命令進行控制。康佳也在利用微軟智能云Azure的物聯網、人工智能服務,完善和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平臺。游族網絡將Microsoft Translator翻譯服務嵌入到全球發行的游戲中,讓世界各地的玩家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自由地相互交流。
今天,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創新,正在讓從前的幻想成為現實。作為一家負責任的技術企業,微軟在推動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在認真思考可能由此帶來的社會影響,以及人類將要面對的共同挑戰。微軟提出了人工智能六大準則:公平、可靠和安全、隱私和保障、包容、透明、責任,并確保在開發和應用人工智能的過程中,始終堅守這六項準則。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確保從頭開始打造負責任的人工智能。
微軟相信,人工智能的作用是增強人類能力,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要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在過去18個月中,為“AI for Good”項目投入了超過7500萬美元,希望能通過擴大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改善地球環境、殘障人士生活和人道主義援助提供支持和幫助。
在深圳,我們榮幸地邀請深圳市殘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及信息無障礙研究會的創始人鄭衛寧先生作為微軟人工智能商學院的“榮譽講師”。微軟與鄭衛寧先生結緣于1997年,在殘友成立初期有著緊密的合作。鄭衛寧先生的傳奇經歷以及他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了許多人。20多年來,他創建的殘友集團已經雇傭4000多位不同程度身體殘障的員工。他創建的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對多種軟件、互聯網產品進行無障礙測試和改進,以科技的力量改變殘障朋友的生活質量,讓每個人平等地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更需要與殘友軟件、信息無障礙研究會這樣的合作伙伴加深合作,通過廣泛地匯聚來自各方的不同觀點和看法,積極破除溝通障礙,以更加包容的態度推動技術的發展,讓人工智能技術,平等地造福于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欲了解更多微軟資訊與故事,請點擊閱讀原文前往微軟新聞中心查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