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個人”的概念得以強化,從博客、微博、微信的興起,再到抖音、快手等一系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催生了一大波網絡紅“人”,他們通過內容創作,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然而,內容迭代衍生出的眾多平臺,導致扎根于單一平臺的紅“人”們無法跟上市場的節奏,在行業發展和規模化效應驅使下,各種MCN機構應運而生。
經歷了高速發展,根據《2019中國MCN行業發展白皮書》,截至2018年12月,MCN機構數量超過了5000家,并且90%以上的頭部紅人被MCN公司收入囊中,或成立了自己的MCN。
內容賽道上,MCN機構打得一片火熱。發展至今,不同業態的MCN依托于各大主流媒體平臺,為內容的生產、分發及紅人孵化貢獻著強大的力量,其商業形態更加多元、變現途徑愈加豐富。
那么,MCN到底是什么?一家優秀的MCN服務商應該做哪些事情?如何高效率達成變現目標?各方力量的加持下,未來MCN機構的規模和體量會呈現什么趨勢?圍繞MCN的諸多話題,我們找到了映天下CEO艾勇,一起聊了聊。映天下成立于2016年,2018年定位商業MCN機構,憑借差異化運營,后發制人,映天下贏得了相當的市場份額,業務涵蓋短視頻營銷、內容電商、社交經紀、全域整合營銷多個領域,成為了國內領先的跨平臺MCN內容服務商,開始為諸多企業進行私域流量運營服務。
圖/映天下CEO艾勇
MCN的興起
什么是MCN?援引YouTube官方定義: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與多個YouTube頻道具有隸屬關系的第三方服務商,可提供用戶群拓展、內容編排、創作者協作、數字版權管理、獲利以及銷售等服務。換言之,MCN作為內容生產者和YouTube之間的中介機構,不生產內容,只是將眾多力量薄弱的內容創作者聚合起來建立頻道,通過規模效益,幫助他們解決推廣和變現的問題。
從2016年開始,MCN概念驟然興起于國內,短視頻爆發后,內容以及品牌端的雙向商業需求,以及各大平臺的扶持,為MCN的快速發展搭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加速了這一舶來概念在中國本土落地。
不同于YouTube一家獨大,國內各大主流平臺在內容生態里的主導地位以及彼此獨立,使得國內MCN呈現出“中國特色”。出身不同,MCN的分類實際上也有很多種,根據2018年艾瑞聯合微博發布的《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中,把MCN公司劃分成三類:1.營銷類:這類MCN較少培養自己的網紅,更多是作為平臺服務商,代理他們的營銷服務;2.內容類:這類MCN大多有自己的原創內容,會不斷簽約網紅,變現方式以廣告為主;3.電商類:這類MCN變現能力強大,大多有自己的電商平臺和app,培養網紅的目的主要為了帶貨。
綜合國內MCN發展現狀,艾勇更認同MCN的傳統說法:“內容創作者加入一家MCN機構,本質上不是為了成為更好的創作者,而是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商業通路,市場不缺多一家生產內容的公司,解決內容變現、商業化才是稀缺的,是有價值的”。把商業側作為新切口,映天下進入了MCN市場。
連接多邊資源的MCN
互聯網思維的實質是“連接”,即連接一切可以連接的力量。MCN在內容產業鏈里的角色,同樣是連接多邊關系。內容創作者需要吸引不同使用習慣的粉絲、提升自身知名度,實現內容變現……對于平臺來講,需要引入更多優質的創作者,提升整個平臺的內容的質量……品牌方在面臨傳統營銷策略失效后,如何借力以短視頻為代表所帶來的流量,做品牌或產品營銷……如何實現三方的有效連接,成為MCN的首要任務。
作為一家新興內容生態服務商,映天下梳理了內容創作者、平臺以及品牌方之間的訴求與痛點,在市場中不斷探索自己的路徑:深刻洞察國內不同平臺對于內容生態的核心訴求,積極參與平臺內容升級、提升內容變現效率、推動創作者層級流轉,擺脫單純的中介角色,真正為平臺、品牌主和創作者三方創造價值。
對于創作者,頭部效應集中的情形下,艾勇希望和頭部資產形成非常緊密的捆綁。除了在內容制作、流量曝光上給創造者們提供關鍵支撐,在他看來,以品牌資產、粉絲資產、內容資產為核心的社交資產,才是創作者們商業價值提升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所在。為此,映天下推出新廠牌“星映傳媒”,專注明星社交經紀,目前已經與國內頭部經紀公司與明星工作室達成合作,并積極拓展更多戰略合作伙伴一起加入。
在平臺主導的內容生態中,艾勇堅持以平臺為核心,在每個平臺進行深根。除了作為創作者的提供方,持續為平臺輸出內容、帶來更多用戶;同時充當代理商,代表品牌方在平臺上做內容營銷。此外,平臺也在用資本、資源、流量、政策對MCN機構進行大力扶持,有能力MCN機構也應該深刻洞察平臺訴求,積極參與、配合平臺內容生態的建設、管理和商業效率的提升。
對于品牌方,艾勇認為首先要解決品牌廣告主和平臺創作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供需匹配,構建二者之間的關系。其次,映天下也會著重關注品牌方的痛點,在各個平臺協助品牌做整個內容體系的規劃,做好口碑化、社交化的營銷,構建企業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最終達成商業轉化。
MCN的趨勢與未來
隨著整體市場的不斷擴大,MCN機構也保持快速的發展,如何打造優質的內容創作團隊和高效運作模式及商業變現途徑,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將是擺在每一個MCN機構面前的重大挑戰。
作為早期微博商業化的深度參與者,艾勇從自己的視角提出,中國獨特的平臺割裂式的格局與商業化模式,導致大規模的平臺級MCN機構尚未形成,這條賽道依然存在著非常高的向上整合的空間。
此外,隨著平臺轉向算法驅動模式,創作者數量不斷增加,品牌主愈發看中效果轉化,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數據”在商業運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價值。為此,映天下著力于“內容+數據”的雙核驅動,今年上線了趨視產品小程序版本和以數據驅動的短視頻營銷模型,以期擁有平臺級的商業、數據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