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在其他友商對云計算技術真偽之爭中,也正是在大片的爭議和推算的過程中,阿里云所帶領的云計算產業也形成了。”在8月23日舉辦的“創峰會·聊城站”論壇上,阿里云山東大區技術總監張立國發言表示,任何一種新技術出現的時候,往往大家都是用一種質疑的眼光去看待,但當新的拐點出現的時候,新技術的推廣將以完全碾壓的趨勢覆蓋傳統的產業。

數據顯示,今年云計算使用率第一次超過傳統IT架構使用率,且云計算使用率超過50%,云計算在核心技術和產業規模方面,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張立國表示,今年云計算的拐點已經到來。
會上,張立國與大家分享了阿里云過去十年與未來十年在云計算上的布局,以及阿里云計算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標桿項目中的實際應用案例。
張立國介紹,阿里云過去十年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IT基礎架構的云化。即將企業的信息化架構進行云化。
第二,核心技術的互聯網化。阿里云在每年雙十一的時候,研發了數據庫的體系,還有分布式云應用的體系,來實現數據化的轉型。阿里云將核心的數據庫數據輸入出來,使線下的企業智能化。
第三,應用的數據化和智能化。主要體現在城市治理、工業、農業方面。像眾所周知的城市大腦,是國家四大人工智能平臺之一。
在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中,阿里云與其展開了以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為目標的戰略合作,包含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4部分。
在教育行業,阿里云在安全性和穩定性上,解決了偉東云教育基教的彈性伸縮問題,在去年,偉東云一次性將400臺教育行業的機房全部遷移至阿里云。
在零售行業,幫助齊魯糧油智慧交易平臺建立了數字化體系,1500家糧油企業打通了經銷商體系、分銷商體系,實現了在線定貨、電子發票一站式的數字化經銷。
在工業領域,立足山東,輻射北京和東北,阿里云幫助山東在淄礦集團打造了全國第一個水泥熟料的工業大腦,通過數字化、人工智能,對水泥熟料產品線進行了優化,節約能耗。
目前,阿里云在19個區域,有52個可用區,伴隨著阿里云的國際戰略,在國內有北京、青島、張北等,在國外有迪拜、法蘭克福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基于阿里云、螞蟻金服,以及菜鳥物流基礎設施,阿里巴巴打造了一個服務于電商、本地生活以及大文娛各業態的龐大生態。張立國表示,一方面,阿里云基礎設施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快速走向國外,讓國外的消費者購物更快;另一方面,國外的企業也可以快速地使用阿里云基礎設施走向中國。
未來十年,阿里云將成就4個加速火箭。
第一,達摩院加持的云。目前在下一代人機交互、物聯網、機器智能領域進行投入,這是阿里云做的核心技術。
第二,數據智能的云。當行業的業態全部都運用到云計算之上,可以運營很多的批量計算和實時計算。
第三,最佳實踐的云。目前整個阿里巴巴有60%到70%的業務運行在阿里云之上,未來一到兩年,阿里會將所有的業務都搬到阿里云上進行運營,在此之上基于海量數據運算做數據分析。
第四,被集成的云。目前整個阿里云在全國已有8000家合作伙伴,阿里云做核心的技術能力能夠與生態伙伴一起,為政府和企業進行聯合賦能。
張立國相信,夢想永在,自證預言。?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