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6年,以歷史寫作為愛好的博主“當年明月”,在網絡上發表歷史隨筆創下近2000萬的點擊率,后被出版社將其出版成歷史小說書籍《明朝那些事兒》,掀起一陣大明王朝熱;
2018年開始,網紅漫畫家陳磊——人稱混子哥——推出了《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半小時漫畫世界史》(后簡稱“《半小時》系列”)系列書籍,沉寂了近十年的歷史文化終于再次掀起了一股熱潮。
只是,這一次講述方式從純文字變成了漫畫,更大程度降低了歷史的閱讀門檻。
在流量紅利見頂、用戶分散的當下,陳磊也在不斷做內容價值最大化的嘗試:進駐抖音、今日頭條、微信公眾平臺、微博等諸多平臺。不過,陳磊(混子哥)告訴鈦媒體,經營最好的平臺是微信公眾號,也是其核心內容產品——“混子曰”——目前的主戰場。
不過,從2018年開始進駐音頻平臺“喜馬拉雅”,并開設付費課程《少年中國史》,彌補了兒童趣味科普歷史市場空白。
《少年中國史》從《半小時》系列的成人化語境中剝離出來,讓更多小學生聽眾覺得歷史不再枯燥,也為混子哥擴充了新的用戶群體。
作為歷史愛好者、曾經的汽車設計師陳磊,從一位2011年擁有微博4萬粉絲的兼職網紅,到2018年在微信公眾平臺收獲300多萬的粉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大V,他歷經了7年時間。
2014年,陳磊因優質的內容引起了張泉靈的關注,后者的紫?;鸷驮缙谕顿Y機構真格基金為陳磊辭職創辦自己的企業——上海壹秋山視覺空間設計有限公司——提供了第一桶金。此后,陳磊的公司又獲得了Pre-A輪融資,目前團隊成員總共有40人左右。
當拿到投資后,陳磊在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抖音、喜馬拉雅等平臺先后試水,也曾屢屢碰壁。
由于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臺需要將混子曰的圖文產品進行再創作,這對于目前漫畫團隊有限的人力來說,會牽扯過多的精力,因此,抖音的內容目前已不再做更新。這也是陳磊的團隊為了“修煉好內功”。
混子哥還解釋了把文字傳播的主要陣地放在微信公眾號上的原因:“微信適合稍微深度的閱讀,但是微博的九宮格媒介表現方式限制了長篇漫畫的知識傳遞,我們覺得前者的傳播效果更好?!?/p>
此外,在“公域流量太貴”成為互聯網領域的普遍共識時,以明星娛樂為基因的微博,對于知識的傳播始終缺乏原動力;而像微信公眾號這樣的后雜志訂閱時代的產物,盡管有了信息流改版的沖擊,因其具有“雜志訂閱”的原始基因,依然具備著內容訂閱者相對的高粘度和高觸達性,也因此被認為是具有高轉化率的私域流量領地。
混子曰微信公眾號內容截圖
在互聯網的下半場,陳磊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主要內容戰場——微信公眾平臺。目前,陳磊的混子曰產品在全網大約擁有700萬粉絲,而這其中由百科、財經、K12教育和健康構成的四個微信公眾號矩陣,總共有著超500萬的粉絲體量,在全網的粉絲中占據了70%以上。
在歷經微博——多平臺聯動——微信公眾號為主的平臺運營模式后,陳磊開始精細化運作自己的私域流量。
與時事、情感、雞湯、八卦追求的時效性和轟動性不同,知識性漫畫公眾號的傳播有著“文火慢燉”的底層邏輯,積累效應是維持用戶留存率的核心方式。
盡管混子哥團隊的漫畫從開始策劃到最終成稿,要經歷15天到半個月的時間,但陳磊不會刻意去追求爆款的內容。如果幾篇文章的流量有一定的起伏,混子哥會覺得稀松平常;如果長期出現大幅度流量的下降,他和團隊才會對內容進行一定調整。
為了深化、系統化內容,在粉絲體量和團隊人數增長后,混子哥的微信公眾平臺由“混子百科”發展為“混子曰”、“混子談錢”、“混子談命”和“著迷小課”4個,40人的團隊分成4個10人小組,彼此相對獨立。設計師與文案策劃彼此的學習和創作進度保持著犬牙交互,由此保證著圖文風格的統一。
當微信公眾平臺的內容創作形成體系,流量和用戶也會隨之而來。與大多數自媒體內容生產者類似,混子系列的變現方式也主要是做植入廣告。與客戶合作時,陳磊秉承著“做有趣內容”的想法,會選擇接能夠派生出有意思的知識點的商戶,也因此有著較高的轉化率。
如果說植入廣告是網紅漫畫家們變現的第一路徑,那將自己的漫畫集結出版,將漫畫人物做成相關IP產品獲得授權,便是他們另外兩種常見的變現手段。
無論是設計了俏皮可愛的御貓形象“吾皇”的白茶,還是創造了幽默博學的桂寶形象的阿桂,頭部的漫畫網紅大都在網上連載漫畫后成功將其內容出版成書。
同樣,在微信公眾平臺積累了大量的存量歷史漫畫內容后,陳磊也選擇了與出版社合作,將膾炙人口又零散的歷史書寫方式按照時間脈絡整理出來,形成了《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半小時漫畫世界史》和《半小時漫畫唐詩》系列。如今,2017年出版的中國史和世界史系列銷量已經超過300萬。
通過系統化的整理,碎片化的歷史知識得以用時間軸串聯起來,對于全國大量的中學生讀者和最初缺乏歷史興趣、習慣了淺層閱讀的用戶來說,閱讀《半小時》系列是一塊邁入歷史深度閱讀的敲門磚;而對于陳磊來說,也是將團隊的內容價值擴大的一種有效方式。
如果說御貓、阿桂等可愛的漫畫形象天生具有公仔玩偶的IP變現屬性,混子哥和其團隊筆下的人物形象,就是有著明顯“丑萌”屬性、更成人向的作品;并且,與大多數暢銷漫畫不同的是,知識類漫畫的內容中雖有人物角色,但沒有固定的、有著角色身份證的IP化特征和其背后的虛擬世界架構,更多是為了內容而服務。
因此,在IP授權開發之外,陳磊目前更多把新的變現重心放在內容上:比起網紅漫畫家的視覺化變現路徑,陳磊走出了文創IP的另一條通途——做音頻知識付費。
更喜歡被稱之為一個“內容知識傳播者”的陳磊,其漫畫作品有著更多的文字比重和知識屬性。
2018年開始,混子哥的團隊進駐喜馬拉雅FM,《少年中國史(上)》的數十集付費課程陸續上線。
音頻課程中的筆記卡
對于混子哥來說,在喜馬拉雅開設課程的邏輯主要是填補少年兒童歷史學習的空白,去撬開最需要對歷史產生興趣的2億潛在受眾的市場。
對于《少年中國史》的核心用戶——05后和10后,以及其背后的核心付費用戶80后來說,父母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和孩子作為移動互聯網原住民的特點,對于《少年中國史》這樣的音頻課程的廣泛傳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內容方面,閱讀了《半小時》系列、并聽了《少年中國史》音頻后,鈦媒體發現,前者的圖文形式盡管顯得比較兒童化,但本質在用語方面還是成人化思維;而《少年中國史》的音頻內容雖大都取材于《半小時》系列,但用的是二三年級小學生也能理解的口吻,并且還特別加入了此前書中沒有的、一些歷史主線之外的趣味內容,對小朋友來說非常友好。
換言之,在對待這個擁有不同細分受眾群的產品上,陳磊做了個性化訂制。在《少年中國史(上)、(下)》中,除了百集音頻外(目前推出了六十集,還在更新中),還專門為七八歲的兒童制作了和朝代、人物、歷史事件等相關的歷史筆記,便于溫故而知新。
從盛行碎片化文字,到流行圖片和視頻的傳播,再到音頻開始進一步蠶食用戶更零散的移動和睡前生活場景,互聯網時代的媒介流行形式始終在變快、變短,愈發速食化。但無論人們接受知識的習慣如何變化,大眾總還是需要一些系統的知識獲取,讓自己慢下來。
而知識類網紅作者們,只要有存量的和不斷更新的內容,瞄準精準的市場,就可以持續開辟自己的變現領地。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陶淘)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