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Hermes Rivera?on?Unsplash,文:飲杯否,責編:阿sea
一、一個被寵物狗需要的早上
卷簾門“嘩啦”一聲從里面打開了。
這是禮拜天的早上七點,私營寵物醫院老板黃國偉穿了一條大褲衩,白大褂還沒來得及穿整齊,就慌慌張張打開了診所的門。他嘬著牙花子,以一個能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姿勢站在門口四下張望著。
按照以往,他通常會在半個小時后才開門營業,但在五分鐘之前,他接到一個的電話,對方很焦急,稱自己的寵物狗吐了一夜,腹瀉不止,“感覺快不行了。”
寵物醫院的位置并不難找,地處商圈附近,十分便利,能直接輻射到周圍好幾個居民區。
類似的緊急情況時常會發生,黃國偉已習以為常,寵物就診的頻率越來越高,也讓他從側面得出了一個結論,“能明顯感覺到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
黃國偉的寵物醫院共有兩層,面積不到200平,一進門就是收銀臺,收銀臺兩邊各擺了一棵大型的發財樹,后面的墻上用粗狂的黑體字寫著“無愛心者,無以養寵;無信仰者,無以醫寵。”
再往里走,畫風突變,一張沙發,一張餐桌和一臺壁掛式電視,餐桌上還剩了半盤冒著熱氣的餃子。一眼望去,臥室、衛生間和廚房盡收眼底。
在一樓的盡頭,黃國偉用玻璃墻做了一個隔間,籠子里飼養著各個品種的寵物狗和寵物貓,生人一進來,頓時吠成一團。
順著樓梯拐上二樓,消毒水的味道撲面而來,紫外線消毒燈散發著幽幽的藍光。里面的手術室、輸液室、診療室、藥房,化驗室和X光室一應俱全,才讓人意識到這是一家頗為專業的寵物醫院。
這家寵物醫院既是黃國偉的工作地,同時也是他的家,除此之外,還兼具銷售寵物及寵物用品、寵物婚介和寵物美容的功能。
事實上,這樣的寵物醫院在整個行業中尤其具有代表性。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7月底,中國共有超過23000家寵物醫院,其中具有一定專業水準且為連鎖經營的寵物醫院占比不足10%,而90%以上的寵物醫院均為單店經營,規模多以中小型為主,經營面積集中在300平以下。
在這些中小型單體寵物醫院中,所扮演的角色通常極其多元化,除了主業醫療外,還兼顧售賣品種寵物、寵物產品,給寵物做藥浴、做美容,意圖通過“打亂拳”的方式彌補收入過低的困境,“沒辦法,行情不好,單靠給寵物治病掙不著錢。”
二、寵物醫院難撕暴利標簽
數據反映出來的結論好像和黃國偉的說法出入很大。
根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18.11-2019.8)顯示,人均單只寵物犬年消費達6082元,同比增長9%;人均單只寵物貓年消費金額為4755元,同比增長10.3%。
在醫療這一項上,寵物狗就醫的年平均花費為1557.2元;寵物貓就醫的年平均花費為1446.1元,其中疫苗和驅蟲占了絕大部分。
寵物年消費增速可觀,寵物數量的增長同樣毫不遜色。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城鎮寵物數量達到9915萬只,同比增長8.4%。
而寵物市場的規模也在寵物年消費和寵物數量的帶動下最終突破2000億關卡,《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寵物市場整體消費規模達到了2024億元,比2018年增長了18.5%。
華經產業研究院在經過調研后得出一個結論:2019年,在整個寵物市場中,占比最大的是寵物食品,為34%,市場規模達688.2億元。寵物醫療緊隨其后,占比23%,市場規模為465.5億元。
相比之下,在2018年中,寵物醫療在寵物市場中的占比不足20%,市場規模約為338億。
如果再將寵物醫療市場繼續細分,還可以分為寵物藥品、寵物醫院和寵物疫苗三大板塊,其中寵物藥品和寵物醫院的占比分別為52%和46%,寵物疫苗占比2%,市場規模分別為242.1億元、214.1億元和9.3億元。
而在2018年,寵物醫院的市場規模約為200億元。
數據反映出了一個結論:無論是寵物市場、細分下的寵物醫療市場還是再細分下的寵物醫院市場,都表現出了增長態勢。
市場規模和行情形勢一片大好,寵物醫院真的不掙錢嗎?
寵物主王阿姨并不這么認為,相反,她認為寵物醫院簡直是暴利行業,“周圍的幾個寵物醫院都去過了,洗個澡花了80元,做個好點的藥浴要花100元到400元不等。”
王阿姨50多歲,兒女不在身邊,她的精神寄托是一只四歲半的泰迪。周六晚上,泰迪不知道在路邊吃了什么東西,后半夜出現了嘔吐、腹瀉等癥狀,一大早跟黃國偉通完電話后,王阿姨就抱著泰迪慌里慌張地趕到了寵物醫院。“看完病,可能幾百上千塊又沒了。”
另一位寵物主張鑫和王阿姨持相同的態度,他堅持認為沒有比寵物醫院更掙錢的行業了。
張鑫算過一筆賬,只要感冒發燒去趟寵物醫院就下不來幾百塊錢,如果再加上絕育手術和每隔數年打一次的狂犬疫苗,前前后后差不多要花費20000元左右,當然這還是在沒得大病的前提下。
根據國聯證券研報顯示,整體來看,給寵物看一次病的平均花費是500元左右,而診斷和檢查基本要花費100元以上,涉及到手術則要花費5000元以上。
除了寵物主的切身體驗,寵物醫院給出的就醫價格似乎也證明了這是一個暴利行業。
在大眾點評上,北京人氣最火爆的幾家寵物醫院標價之高令不少寵物主望而卻步。以母貓絕育手術為例,價格最高的寵物醫院收費在3000元左右,價格最低的寵物醫院收費仍然需要400元,另外幾家的價格分布在600至1600元之間。
在此之前,曾有寵物主揭露過寵物醫院的暴利:寵物做一次核磁共振需要3000到4000千元不等,而相比之下,在省級醫院里,人做一次核磁共振的價格不到千元。
眾多事實堆積在一起,就可以發現一個矛盾無比的情況:寵物醫院是一個毋庸置疑的暴利行業,但很多從業者卻表示根本掙不到錢,甚至還要靠售賣寵物用品、寵物寄養、寵物美容等多元化業務創造收入。
三、寵物醫院真的不掙錢嗎?
發展至今,寵物醫療行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在上游,是寵物醫療產品供應商及生產商,為寵物醫院提供檢查設備及生物制藥,負責鏈接上游和中游的則是寵物醫療產品渠道商,渠道商取得廠家的代理或經銷權限后,再將產品銷售至中游的寵物醫院,而產業鏈下游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付費對象,即寵物主,另一部分是就診對象,即寵物。
矛盾或許就發生在中間環節上,原因無非是寵物醫院越來越多。
寵物數量的高增長直接帶動了寵物醫院數量的增長。根據數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共有17000多家寵物醫院,2019年2月,寵物醫院的數量變成了19000家,到了7月份,這一數值又變成了23000多家,短短5個月時間,寵物醫院的數量增長了近4000家,增長速度可謂極快。
黃國偉也感覺到了危機,“這附近又新開了兩家寵物醫院,生意被搶走了不少,再這樣下去就要關門了。”
一組調研數據揭示了寵物醫院從業者過得并不順心:在中國,大部分寵物醫院正陸續進入虧損階段,根據統計,30%的中小型寵物醫院已陷入虧損,超過40%徘徊在虧損和盈利的邊緣,能真正實現良好盈利的不足30%。
即便如此,依舊有越來越多的外行和資本進入寵物醫院行業,試圖分一杯羹。2018年8月,寵物醫療連鎖企業瑞鵬集團與高瓴資本進行全面整合,新集團擁有超過1000家寵物醫院。處于行業第二的瑞派集團實力也不容小覷,擁有超過400家寵物醫院,并且這一數字還在穩定上升中。
寵物醫院如雨后春筍,供給側增速漸漸大于需求側增速,為了獲客,同一區域內的寵物醫院之間甚至開始不惜成本大打價格戰,然而價格戰無異于飲鴆止渴,等利潤被徹底消耗干凈,關門倒閉也只是時間問題。
黃國偉將寵物醫院行業定義為“表象上的暴利行業”,表象上暴利并不代表真的能掙到錢,“開一家寵物醫院的投資成本太大了。”
和黃國偉的觀點基本一致,北京一家連鎖寵物醫院的院長鄧薇同樣認為開一家寵物醫院的投資成本讓人難以承受。
想在北京開一家連鎖寵物醫院并不容易,僅僅是加盟費就需要5萬元到10萬元。除了加盟費,房租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連鎖寵物醫院的經營面積在200平左右,那每個月的房租差不多在2萬元以上,而且基本是押一付六,這也就意味著,僅僅是房租最低就需要15萬左右,然而這還沒完,因為裝修費還需要預留出15萬元到20萬元。
“以上的費用只是前期準備工作,重頭戲是藥品購置和醫療設備購置的費用,這些沒有30萬根本拿不下來,而且寵物醫學人才十分緊缺,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在北京開一家連鎖寵物醫院的投資成本至少需要80到100萬元。”
社會上現有的寵物醫院基本上是民營醫院,屬于營利性商業機構,醫療設備也都是自費購買,政府沒有補貼。在一家普通的寵物醫院里,B超設備、驗血儀器幾乎是標配,而大型寵物醫院還會配備核磁共振設備。“每一件設備都是花金白銀買來的,因此大多數寵物醫院只能靠提高就診價格以求最快速度追回成本。”
事實上,想要追回醫療設備成本也不太容易。以一臺20幾萬的中檔寵物DR設備為例,如果拍一張X光片按150元計算,不考慮維修保養費和人工費用的話,要拍1334張才能回本,而設備老化大概是3年到5年時間,一般的中小型寵物醫院如果只依靠接診量的話,基本上很難回籠資金。
醫療設備購置成本價格不菲,藥品購置成本同樣居高不下。
公開數據顯示,在寵物醫療市場的寵物藥品和寵物疫苗這兩大板塊中,超過70%的寵物藥品市場份額和90%的寵物疫苗市場份額基本已被外資品牌壟斷。
進口藥品和疫苗價格雖高,但勝在療效明顯。相比之下,國產藥品和疫苗由于種類單一、療效有限,所以即便是具備價格優勢也始終無法和外資品牌分庭抗禮。“主要是消費者對國產疫苗的信任程度很低。”
還有一層原因,是因為寵物藥品的準入門檻非常高。
黃國偉坦言,“一種新藥想批下來需要數百萬元的費用和幾年的時間,這還不包括前期的臨床。就算批下來了,寵物藥品的生產量也遠遠不及人藥的生產量,分攤到一顆藥上的成本必然水漲船高。有的類似藥品,獸藥價格會是人用藥的10倍甚至50倍。”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寵物醫院的確算得上是暴利行業,但也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寵物接診量過低。
數據顯示,我國寵物醫院日均接診量在10個以內的最多,占比58.9%,其中6到9個占到32.2%,5個以下占到26.7%。
接診量過低最終在寵物醫院的年營收上得以體現,數據顯示,有85.2%的寵物醫院年營收在300萬以下,其中100萬以下的占比最高,達39.1%。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情況是:寵物醫院投資成本(設備、藥品、人員、房租)過高,雖然試圖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可由于接診量過低,同行之間大打價格戰又致使利潤空間所剩無幾,最終導致年營收增長乏力,超過70%的寵物醫院處于業績零增長或者虧損狀態。
四、對寵物醫療行業的監管仍是空白
大批量寵物醫院陷入業績零增長或者虧損的泥潭,為了活下去,只能將成本盡可能多的轉嫁給消費者。
由于缺乏相關的行業法規,監管機構的監督力度不到位,這種行為得到了助長,于是漸漸造成了寵物醫院自主定價和亂收費的現象。
和人使用的藥品有醫藥指導價不同,目前寵物藥品基本以民營為主,監管機構僅僅是對寵物醫院的資質進行審核,但對于寵物醫院的價格標準確卻沒有明確和統一。
對比大眾點評上的就醫價格,可以發現不同的寵物醫院針對相同項目的收費差異確實很大。以最常見的寵物疫苗英特威為例,北京的寵物醫院有的報價40元一針,有的卻報價120元一針,價格相差3倍之大。
鄧薇也還出了一些行業內幕,“有的寵物醫院現在已經練就一種識人收費的本領,你開寶馬去還是開大眾去,同一項目的收費都是不一樣的。”
由于缺乏相關的行業法規,亂收費現象之外,還存在著另外兩重隱憂:一是寵物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二是當出現醫療事故時,沒有能夠維護寵物主和寵物本身權益的保障。
除了醫療行業的中游缺少監管機構的監管,上游的醫療設備生產同樣面臨著監管缺失的情況。
不同于美國等寵物醫療行業發展較早的國家,寵物醫療設備生產有專用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監管相對嚴格。而我國尚未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規范,這就導致醫療設備的質量參差不齊且價格虛高。
“和寵物醫院亂收費的道理類似,”鄧薇說,“很多醫療設備供應商實際上沒有自己的研發和生產基地,而是通過購買配件組裝貼牌的方式包裝成進口品牌,牟取暴利,欺騙不專業的寵物醫院。”
結合所有情況來看,似乎能大概厘清寵物醫療行業的現狀,由于監管尚處于空白期,上游醫療設備和生物制藥供應商瘋狂牟利,導致處于中游的寵物醫院苦不堪言,只能通過提高定價的方式讓消費者消化掉這些成本,然而隨著入局寵物醫院行業的玩家越來越多,消費者在面對天價就診費用的同時擁有了選擇權,從而導致寵物醫院用壓縮利潤空間的方式獲客,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惡性循環。
寵物醫療似乎正在走民營醫療的老路,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寵物醫療最終也會像民營醫療一樣走出無序競爭的泥潭,畢竟每一個行業都會經歷成長期的波折和動蕩。
商人穿上白大褂并無不妥,不妥的是,沒有監管的制約。
下載虎嗅APP,第一時間獲取深度獨到的商業科技資訊,連接更多創新人群與線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