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一直是科技發展中最核心的話題,是技術突破和提升的關鍵,也是日前教育領域中最關注的方向。
“香港科技大學的教學焦點,就在創新。”譚嘉因院長說道。
在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浪潮中,“創新”亦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其所存在的價值已不再僅僅拘泥于技術發展和突破的本身,而更注重的是與其他技術和應用場景結合過程中的“創新”。
“尤其是在一些還沒有被AI技術所深入的應用場景中,AI可以如何創新性的與之結合?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一個話題。”譚嘉因院長如此說道。他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抱有很大的希望,認為在未來的應用場景探索中,AI具有著無限可能性。無論是新興技術還是已知的應用場景,AI都可以與之尋求一個巧妙的結合點,創造出新的機遇。
談及此,譚院長很開心的表示AI會與很多新興技術進行碰撞,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尤其是當下的技術新星――5G技術,會以其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為AI帶來強大的賦能,幫助AI在機器學習和指令設計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個性化、更優質的產品。無論是專業性較強的科技領域還是更復雜多變的的日常生活領域都會探索出多樣的應用場景以造福人類。
而在“創新”中,人才是關鍵,譚嘉因院長也突出強調了人才在科技創新創業過程中的重要性,且他還表示幫助培育人才、培養團隊也是其職責和使命之一。
盡管科技人才層出不窮,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年才俊投身于此,但在當前的創業環境下,科技產業創業成功率極低。究其根本,或許并不是科技與金融要素的不足所致,而是缺乏系統支持平臺,一個能夠將專利技術、政策、人才、產業、管理等要素注入初創企業體內,讓其快速成才的平臺。
鑒于此,譚院長等人本著想要為科技創業人才們提供一個系統的支持平臺,為其打造一個較為成熟高效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將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年輕人“領進門”,讓idea能夠快速成為足以面向市場的成功創業公司的初衷和想法,創辦了“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期望這個大賽可以為這些“新鮮血液”搭建一個幫助創業者持續成長的平臺,真真切切的幫助到這些有著無限可能和無限創意的年輕人們。
以下部分為網易智能采訪實錄:
網易智能:請問譚院長,我們香港科大當初創立百萬獎金創業大賽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
譚嘉因:因為我們是科技大學,我們的教學焦點就是放在科研上面,尤其是像商學院、理學院、工學院這幾個學院會很看重科研。我們會去思考,可不可以在“創新”方面有更多的合作,給一些在科技以及商科方面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我們舉辦了這個比賽。
網易智能:今年的創業大賽您覺得有哪些亮點?
譚嘉因:我們每一年都會找一個主題,那么去年的主題就是“機器人”,今年的主題是“AI”。而“人工智能”的應用是我們這次比賽的重點,尤其是在一些AI技術還沒有進入的領域中,如何創新性地去將AI技術與之結合?在這其中有沒有什么新的想法?是我們今年的研究課題。
網易智能:今天的決賽入圍項目,您對哪家企業的項目印象最為深刻?
譚嘉因:我這次看過了差不多三十多個項目的展示,他們都是很有創意的,也很難講哪一個是最突出的。
網易智能:您認為,5G技術會與人工智能技術擦出怎樣的火花?
譚嘉因:5G技術擁有著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就是進行大量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而AI是利用大量的數據給機器進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以及進行一些指令設置的嘗試和探索。那么5G在在這其中的作用就是收集更大量的數據,進行更加廣泛全面的數據分析,比如不同的區域會產生不同的數據,那么在5G技術加持下進行更全面的分析之后,會生成一個對于這個地區更適合、更高效的指令設計。
網易智能:您認為,在未來幾年的人工智能領域中,我們還可以探索怎樣的應用場景?會出現哪些新的趨勢?
譚嘉因:其實他的應用領域還是非常廣泛的,比如你剛剛所提到的5G,5G和人工智能的結合會制造出很多新的機會,而且能夠探索出比現在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包括醫學、生物、甚至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中國的AI發展真的很快,因為AI是基于大量的數據,那么中國有著大量的人口,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也是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中國在很多AI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
網易智能:如果讓您給人工智能創業者一些建議,您最想說的是?
譚嘉因: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但歸其根本,機器所做的決定其實都是由人來決定的,那么如何讓機器去學習和判定這個決定是否可以做?會產生哪些隱患?人與機器之間的分工是怎樣的?機器人的職責所在又是什么?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重要話題。(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