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CV智識(ID:CVAI2019),作者為余洋洋,編輯為張麗娟,鈦媒體經授權發布。
“北京的學校差不多集中了中國十幾億人中最優秀的人才。”
正如商湯科技創始人、前MSRA視覺計算組主任湯曉鷗所言,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腹地的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 ,北接清華、北大,南臨人大、北理工,東近北航、北郵,由于近水樓臺先得月,這里匯聚了一批中國最優秀的科技人才。
商湯的湯曉鷗、王曉剛、林達華、楊帆,曠視的孫劍、印奇,依圖的朱瓏、林晨曦、顏水成,碼隆科技的黃鼎隆、Matt Scott,中國的AI先驅與創業者們在這里相遇,他們曾是在MSRA勠力同心做研究的同事、師徒。走出MSRA,投入到火熱的AI創業浪潮里面去,他們搖身一變成為公司創始人、CEO、首席科學家。
MSRA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一起做研究、互相交流、互相認識的絕佳平臺。即便離開研究院,轉戰商海,面對的又是另一翻天地,身份變了、角色變了,不變的是科學家們多年來共同堅守在科研一線所鍛造出來的信任與情誼。
相對的,中關村如同海明威筆下那一席流動的盛宴,“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論渠道哪里她都與你同在。” 簇擁在熟悉的MSRA周圍,年輕的AI獨角獸們在這里茁長成長。
而在沒有自己的可落地產品之前,這些新興的科技公司往往需要幾位知名專家的背書,于是有了“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的存在。
對于AI公司為何熱衷設立研究院并請學術大牛坐鎮,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與數學系教授、前騰訊AI Lab主任張潼就向CV智識分析稱,“研究院有幾個功能,一個功能是它會在短期項目上支持一些產品;另外一個是本身它也會對做一些技術儲備,為開發一些產品做積累;還有一個我覺得挺重要但被忽略的一點,研究院作為公司的人才儲備,在產業迅速變革的時候,這些人才才能產生價值。”
在張潼看來,微軟在多輪時代浪潮之中成功轉型,重回全球市值第一寶座,正與其人才儲備息息相關。
“比如說微軟,”張潼告訴CV智識,“它原來就是一個軟件公司,但后來在做搜索的時候,雖然沒有做到谷歌的程度,卻能夠很快地起來,包括現在做云計算,它為什么能夠成為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就是因為技術的儲備、人才的積累,在公司轉型上,如果沒有這些人才儲備,就沒有辦法去做這些事情。”
?“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們帶領著各自的公司,不斷地突破技術難題,為創始人、CEO分擔了不小的一部分壓力。
王曉剛是商湯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商湯研究院院長。年輕時的王曉剛和湯曉鷗等人一同經歷了許多學術生涯的高光時刻。
二人都畢業于中科大,都曾赴麻省理工學院(MIT)求學。王曉剛赴港中文多媒體實驗室讀書期間亦師從湯曉鷗,且是后者的得意門生。隨著商湯的成立,王曉剛又和湯曉鷗一道,踏上北去的路,擔任商湯研究院院長至今。
而當時,時任MSRA副院長張宏江向正在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做老師的湯曉鷗發出邀請,希望他來擔任媒體計算組主任。雖然舍不得離開遠在香港的妻兒,湯曉鷗仍然在新任MSRA院長沈向洋的撮合下加入計算機視覺組,媒體計算組也被并入計算機視覺組,由湯曉鷗一并帶理。
“我第二天就答應了,Harry(沈向洋)也怕夜長夢多,隔天我們就把很多細節敲定了,沒有經過任何面試,我就在幾天之內成了研究院的人了。周六,我就買了房子。那一周,感覺上像兩個戀人生怕對方反悔而匆匆領了結婚證。”
湯曉鷗曾在一篇自述中回憶起那段經歷,雖然匆忙,但他絲毫未覺得后悔,“我對研究院其實愛慕已久,研究院在我心里很像銘銘,大有天下第一銘(名)的氣勢。”
正如湯曉鷗在自述中所言,在MSRA任職三年之內,湯曉鷗帶領團隊在一流的計算機視覺會議(ICCV[2], CVPR[3], ECCV[4])發表了60多篇論文。發這些論文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吸引了很多好學生,“這些年我見過很多非常優秀的學生,有些已不能用優秀來形容,只能說是天才。”
王曉剛正是湯曉鷗在MSRA遇到的“第一個天才學生”。
在湯曉鷗眼中,王曉剛在碩士階段就發表了五篇CVPR/ICCV。除此之外,湯曉鷗還頗為欣賞王曉剛的人品,“他的才華和人品如此出眾,以至于我毫不猶豫地將妹妹嫁給了他。”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