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廈門市入選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以來,全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社會科技投入(R&D)占GDP的比重達3.26%,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03%,擁有國家級創新平臺30個,有力地促進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創新創業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構建創新體系,增強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瞄準國際先進,引進建設清華海峽研究院、國防科技大學軍民融合研究院、中船重工725所材料研究院、中科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廈門大學能源與石墨烯創新平臺、廈門北化生物產業研究院。布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達500家,提升建設各類公共技術服務平臺81個。
瞄準高端,加快發展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平板顯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突破千億元規模。聯芯12英寸晶圓、天馬微電子、三安集成電路實現規模化生產。美亞柏科、美圖移動、大博醫療、艾德基因成為行業明星。率先全產業鏈布局碳化硅第三代半導體。搶占先機超前布局石墨烯產業創新體系。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成為上市企業主力軍,已有主板上市企業45家,境外上市企業2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62家。
筑巢引鳳,不斷聚集創新創業人才。出臺“雙百計劃”,每年投入1.5億元,先后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領軍型創業人才636名,其中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102人,創業企業總估值超過600億元。實施全國首個臺灣特聘專家引進制度,引進臺灣特聘專家(才)112名,創建全國首家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
“百花齊放”,開創創新創業新局面。培育市級眾創空間165家(其中國家級14家)、市級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17家(其中國家級4家)、全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4家,擁有場地面積167.2萬余平方米、創業團隊/企業4334個、創客超過4萬人,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13個(其中國家級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