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4日,“新時代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論壇”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邀請了國內技術服務、技術交易、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等領域智庫專家、區域代表、科研院所及高校園區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等共同參與,就技術服務如何進一步發揮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這一主題展開研討。
會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的專業人才,尤其是技術經紀人受到普遍關注,建立高端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制定嚴格的技術經紀人考核指標成為共同呼聲。
高端院有35個研究所,在運行中他們發現一個普遍現象,科研轉化“一將難求”。張向軍解釋,這個將,首先得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技術經濟人,有的企業侵權案已經打到了國門口,要了解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布局、反訴訟,還要解決市場對接、投融資、技術簽訂和法務等一系列問題,這需要技術精湛的經紀人。
另外在制造業中,成果一旦進入生產,也需要去調節生產、管理、銷售、市場一系列關系的職業經理人。張向軍表示,團隊的普通成果要通過這樣的人才可能走向市場,否則就會陷入死亡谷,胎死腹中,而這類人才目前在市場上極為欠缺。
對此他建議,一是把技術人員向專業技術經紀人方向培養,在我國跨行業合作中發揮作用;二是政府搭臺,加強團隊創業人員綜合能力培訓;三是將高校作為前端復合型人才培養組織,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學習意識;四是將科技經紀人的轉化效果定為考核指標,引領新型科研機構注重科技經紀人機制,向優秀指標邁近。
在技術經理人和技術轉移團隊的建設上,高靜建議從科協的角度,鼓勵高校、院所和企業,甚至一些社團,建立一個聯合培養機制,例如從產業化端結合事業單位里的聯合團隊,將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列為一個特殊的支持計劃,同時不斷去完善它的評價考核和職稱評審機制。
“我一直在呼吁一個題目,就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是一個專業,一個職業,一個產業,但是一個專業現在沒地學,是一個職業現在沒有職稱,是一個產業現在沒人管,我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朱希鐸表示,科技成果轉化需要高端復合型人才,但缺乏頂層設計,在當下教育體制的限制中,無處培養這樣的人才。
他建議,成立一個高端人才研究院,這種技術經理人的培訓學院,會跨很多專業知識,而不是大學里的某一個專業,它的培訓方式本身又比較系統,不是簡單地上課,還得實習,還得體驗實操,還得積累一定的東西。這樣一個科技成果轉化的黃埔軍校,會真正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培養出既高于科學家,又高于企業家、投資家的高端人才。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