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智匯聊城 鏈接未來’峰會,是阿里云賦能體系落地聊城的又一標志性事件,借助阿里云創峰會平臺,與世界共對話,加深外界對聊城了解與認知。同時匯聚行業頂尖專家學者、國際知名投資人、國內知名創業大咖、知名企業等重量級嘉賓,聚焦新舊動能轉換,為聊城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推動新經濟形勢下的企業轉型與發展。”山東智匯谷總裁高慶民在阿里云創峰會聊城站活動上分享時表示。

8月23日,主題為“智匯聊城,鏈接未來”的阿里云創峰會聊城站在聊城阿爾卡迪亞國際溫泉酒店隆重舉行。聊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洪玉振、聊城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志剛,聊城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郭志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副主任盛朝迅,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智能IoT事業部總裁庫偉,高榕資本創始合伙人高翔,著名學者、商業思想家吳伯凡,中國科技開發院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張世明博士,火星演講會創始人、著名主持人、央廣之聲特約財經評論員、馬丁等重量級嘉賓出席。

活動上,智匯谷總裁高慶民做了主題為《攜手阿里云賦能聊城產業升級》的分享,介紹了聊城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情況,分析了聊城企業發展的六大痛點,重點介紹了2019年山東省級重點工程項目“阿里云創新中心(智匯谷產業基地)”的規劃以及基地搭建的創新賦能體系。
當前,中國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意味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亟待優化,經濟增長動力亟待由舊轉新。
聊城市在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在企業發展問題上,整體存在六大痛點:
第一:缺少企業集聚平臺。主要體現為本地產業分散,業務關聯度低,難以形成集群效應;
第二:創新能力匱乏。整體創新能力不足,技術裝備水平較低,企業發展路線與先進城市發展模式脫軌;
第三:人才層次不高。聊城市有大學、大中專院校20余所,但人才平均層次不高,缺少專業的高端人才培養體系;
第四:缺乏轉型思維。聊城多數企業發展的共性之一,就是缺少強烈的創新、平臺化思維和轉型欲望。
第五:創業困難。本地缺乏成熟的創業指導體系,創業者試錯成本高,導致創業難,創業少,創業氛圍難以形成;
第六:融資困難。小微企業規模小、抵押物不足、財務制度不健全等問題,致使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問題。
2018年底,智匯谷和阿里云合作,阿里云創新中心(智匯谷產業基地)正式落地聊城。針對企業發展的痛點,智匯谷產業基地將引入“5+2+N” “生態合作伙伴”等先進賦能體系。

一是“5+2+N”賦能體系,即“大數據、大金融、大教育、大電商、大物流”五大優勢平臺,“阿里大文娛、阿里大健康”兩大新興產業戰略,以及“農業互聯網、工業物聯網”等N大生態資源。以智匯谷為鏈接平臺,為企業提供優質的集聚平臺、專業的創新環境、完善的人才體系和高端轉型指導、成熟創業經驗以及多方金融機構,針對性解決企業發展六大難題,全面促進本地企業加速發展。

二是“生態合作伙伴”體系。智匯谷將與阿里云創新中心攜手,連接包括阿里云及阿里巴巴的生態資源,聚合了大量行業內頂尖配套服務公司或社會組織,包括政府、服務商、運營商、高校、投資機構、媒體、協會,共同產業基地的生態體系。
通過生態合作伙伴的體系搭建,一方面,促使客戶得到成長、企業實現業務目標、獲得繁榮的生態,圍繞企業從創業初期到成為大型企業之間的過程中的不同的需求,通過組織技術沙龍、科技人才雙選會、創業節、創峰會、政企雙創班和生態大會等形式,為創業者提供人才、資源及資金等方面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本土優秀企業也有機會進入阿里巴巴生態合作伙伴平臺,為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內的各大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獲得更大的市場機會。
伴隨著項目的持續推進,阿里賦能體系正一步步實現落地,目前,淘寶大學已成功舉辦5期,阿里云創學院成功舉辦4期,影響輻射逾5000人以上。


據介紹,阿里云智匯谷產業基地作為承載 “5+2+N”、“生態合作伙伴”等先進體系落地聊城的資源整合平臺,總控制用地約6000畝,含規劃輻射區約5000畝,核心區約1000畝,總建筑面積約130萬㎡,總投資額約100億元。其中核心啟動區約211畝,總建筑面積約39萬㎡,規劃A、B、C、D四大組團,由阿里云創新中心、企業總部基地、5O甲級寫字樓、專家公寓、商務休閑街等功能構成,可以滿足企業多樣化的辦公條件,以及員工生活、辦公等各方面需求。
項目以“國際領先創新產業生態谷”為總體定位,以立足聊城、面向山東、放眼全國、領先國際為整體目標,助力推進聊城“數字信息”、“金融服務”、“文化創意”、“智能制造”等四大核心產業發展。致力于打造成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聊城對話世界的主陣地。
據悉,阿里云創峰會聊城站活動,是在聊城市人民政府、聊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山東智匯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辦、阿里云、釘釘、菜鳥、螞蟻金服協辦,創頭條、布谷鳥等承辦。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