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將電子游戲、emoji、Apps和計算機字體等納入其永久收藏之后(當然不是和畢加索同處一室),曾被置于“神壇”的藝術似乎在被重新加以理解。對于游戲的藝術性,?MoMA?策展人?Antonelli?認為,作為參與者的體驗是評判其藝術性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藝術本就應該在各個層面上創作出不同的感官體驗。
?

Emoji初收錄于2016年
被MoMA收錄的app
MoMA希望告訴人們,藝術和設計不止是裝飾或奢侈,而更應是隨著普通生活演化的東西。當藝術越來越走下“神壇”接觸大眾的時候,它與日常生活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融合方式。

參觀者體驗被收錄游戲《吃豆人》
無論是將藝術生活化還是生活藝術化,曾專注于藝術與設計的各個品牌開始創造與觀眾更多可能性的“交流方式”,讓衣食住行都可以變得很“文藝范兒”。?
家居類
“性冷淡風”的家居開創品牌之一的MUJI無印良品,曾一度刷新了人們對于生活日常器物審美的認知。而后,MUJI更將審美提升到生活的方方面面,ATELIER MUJI(無印良品上海環貿廣場店)的展覽便在用藝術的眼光重新審視生活。

無印良品網站
《生活在上海的99人》用鏡頭捕捉街頭普通人的獨特之美,MUJI希望通過展覽帶給人們全新的日常穿搭靈感,并對“獨特風格”有更為多元化的定義;《坐與榫卯》從中國傳統研究生活美學的《長物志》出發,讓觀者了解家具的演變發展過程,并延伸至當下的家居生活。?

展覽《生活在上海的99人》

展覽《坐與榫卯》
作為全球著名的時裝品牌,Zara和H&M也“不務正業”的開始了家居產品方面的探索。兩個品牌的定位偏向于追求精致生活品質的消費者,設計上以簡約為主,又有著極強的包容性風格特色。它不局限于單一的風格:波西米亞風、地中海風、北歐風都被成系列的融入于設計。從臥室到廚房再到浴室,它們的產品包羅了幾乎所有能觸及的角落,選擇和搭配都變得豐富有趣,生活的點點滴滴好像都可以被“設計”。


Zara?Home

H&M?Home
老牌奢侈品牌愛馬仕,在融合了中國傳統工藝文化后開創了具有獨特東方氣質的品牌“上下”。設計師認為文化物品的價值是超越商品的,她希望將中國傳統的藝術和文化、詩意和靈感引入年輕人當下和未來的生活,并將它傳承下去。?


上下品牌作品
餐廳類
在將日常家居生活變得藝術化之外,一系列的時尚品牌則在“吃喝”上做起了文章。全球首家Vivienne Westwood Cafe在上海K11落址,曾擔任倫敦西好萊塢酒店等眾多時尚建筑的室內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將時裝秀后臺以及英國十八世紀“茶室”元素引入咖啡店設計,并將品牌獨特的土星標志和英倫格紋滲入餐具和咖啡甜點中,在享用蛋糕的同時也讓人輕松的“品嘗藝術”。?

Vivienne Westwood café
與此類似,已經在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地開設咖啡空間的GUCCI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餐廳。餐廳室內以深色木質作為基調,配以啞光的暗金銅色點綴,再加上銹紅或湖藍色天鵝絨座椅,打造出滿滿的“高逼格”。正如藝術往往會帶給人某種特殊的體驗一樣,在這樣的餐廳用餐大概也能體驗一把GUCCI品牌多年營造的奢華氛圍吧。


Gucci餐廳
丹麥國寶級設計品牌Georg Jensen同樣打造了它旗下的美食體驗館——The Georg by Georg Jensen。品牌在設計中考慮到了中西兩種文化的結合,讓人在中式古老四合院的氛圍中體驗西式餐飲的放松愉悅。


The Georg by Georg Jensen餐廳?
就算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每個人總該被賦予享受藝術的權力,讓我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不論是何種方式,品牌和設計師們的初衷無疑是將印象中高高在上的藝術“拉下神壇”,讓更多人以更輕松的方式體驗。所以,別再把藝術當成奢侈品啦,讓它彌漫于你生活的點滴,讓藝術和生活都更加豐富有趣。
?更多詳情請在App Store 或者各大應用市場搜索“藝厘米”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