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的基礎是城市經濟,支撐是產業。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必須遵循城市、產業發展規律,構建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性產業支撐體系,推動城市空間布局和經濟地理集聚高度契合。
日前召開的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產業布局亦需要基于此進行重構,以推動產業差異化布局和集群化發展,增強產業聚集力、輻射力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記者了解到,《成都產業發展白皮書》中的成都市產業空間布局導則,從“空間發展戰略”和“產業空間布局”兩個方面介紹了成都如何重塑產業經濟地理。
專家這樣看
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滕穎: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產業 成都關鍵要抓創新和開放
“范銳平書記在成都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的講話,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成都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并以此構建成都的產、城新格局。”在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滕穎看來,增強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重點是培育產業生態。“從產業生態視角來看,創新性和開放性是健康產業生態網絡的重要內容;同時,創新和開放也是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重要基礎。因此,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和開放。”
“創新是新一輪發展的源動力,大學和科研院所是創新能力的源頭,企業是決定創新成果轉化的關鍵,這一論斷指出了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的創新主導邏輯。”滕穎認為,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較為豐富,科研實力雄厚,為產業構建的創新邏輯提供了實踐基礎,但如何釋放這些創新能力、增強在蓉科研院所的創新外溢效果,將是成都市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此外,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不能局限在“國家”或“國內”,還要參與國際競爭,發揮溝通區域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橋梁和通道作用。“因此,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產業發展需要嵌入全球產業網絡,產業網絡的開放和嵌入也將是成都市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關鍵。”
同時,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時代,要用全新的理念認識國家中心城市,構建成都產城新格局需要綜合考量“創新”和“開放”這兩個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范銳平書記在談到用現代產業來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功能時,提到的‘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增強西部科技中心功能’正是綜合‘創新’和‘開放’這兩個關鍵要素的新一輪產城布局的重要舉措之一。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成都區域經濟新發展中,創新性人才、創新資源集聚區、政學研產用的戰略同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滕穎告訴記者。
企業新機遇
成都恒成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堅持技術創新 緊跟行業發展腳步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成都恒成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在該公司的磨床車間看到,先進的全自動CNC數控磨床正高效有序地“忙碌”著,只需要一位技術人員進行操作、管理,就可以不間斷地做出高質量產品。“以前一人操作一臺機器,現在一人操作10臺機器,不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產品質量也十分可靠。”該公司董事長陳康夫介紹,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的觀念,目前在已實施完成的各項技改項目及設備更新項目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新增一套MES生產制造系統,使生產在計劃、制造過程中做到自動排程,全程監控,生產數據做到自動上傳可以分析數據并優化生產。公司現有數控4軸、5軸CNC磨床40余臺,含15臺機械手上下料。10臺數控4軸CNC銑床,4臺全自動送料數控CNC車床及公司自己研發生產的自動焊接機8臺,70%以上的設備是數控CNC。90%的產品工序可做到一次裝夾完成多工序。
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產品品種和規格多達4000多種,基本涵蓋了木器加工領域立式木工刀具領域常用的全部銑削加工產品和大部分盤類銑削刀具產品,能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此外,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的觀念,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均符合高新技術企業標準,每年的專利申請數在4—6項,目前公司有自主專利產品43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
談及公司在成都高新區這些年的發展,陳康夫表示,最早他的公司在廣州,因為自己是成都人,加之成都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他決定回鄉建廠。“產業生態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服務和政策支持。去年下半年,高新區出臺《“十三五”創新創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促進產業發展。” 陳康夫告訴記者,成都一直緊貼企業需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是企業的“貼心人”“勤務員”,為企業和人才解決了后顧之憂。目前,高新區仍在不斷加快產業創新速度,持續構建并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著力打造創新環境開放包容、創新主體高度集聚、創新要素自由流動、若干原始創新成果國際領先的國際創新創業中心。“成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優質的政商環境和宜居的生態環境,我們公司在這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記者 王雪鈺 文豪 王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