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深響,作者|小軍 亞瀾
騰訊控股于2019年8月14日發布了2019年二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騰訊2018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88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非通用準下則歸屬于股東凈利潤為235.3億元,同比增長19%;非通用準則下稀釋每股收益2.456元人民幣。
從Q2核心數據來看,有幾個關鍵點:
● 收入888.2億元,同比增長21%;
● 非通用會計準則下:
? 經營盈利為人民幣272.81億元,同比增長23%;經營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0%上升至31%。
? 期內盈利為人民幣241.91億元,同比增長18%;凈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28%下降至27%。
● 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7.1%,達到11.33億。
這些數據背后指向的是何種趨勢?騰訊還能繼續增長嗎?
來看詳細數據:
在營收構成方面,2019年二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收入錄得人民幣48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網絡廣告收入為人民幣164.1億元,同比增長16%。
以商業支付、金融業務及云服務為主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在二季度取得228.9億元收入,同比增長37%;其他收入為1.4億元,占比較小。
在核心業務收入上,最受行業關注的自然還是騰訊的游戲業務。可以看到,2019年Q2騰訊增值服務(游戲&社交網絡)整體收入上升到480.8億元,其中智能手機游戲收入222億元,同比增長26%。該項增長也主要是由于包括《王者榮耀》、《PUBGMOBILE》及《紅警OL》等現有游戲,以及近期推出的《完美世界手游》等智能手機游戲的收入增長所致。
先前由于版號問題,騰訊的游戲收入一度受限嚴重。今年Q2騰訊的游戲業務明顯回暖。在本季,騰訊發布了十款游戲,包括自研AR游戲《一起來捉妖》,以及自研角色扮演游戲《妖精的尾巴》及《拉結爾》等,而第一季度騰訊只發布了一款游戲。
與此同時,《王者榮耀》收入錄得同比增長,騰訊在三月發行的角色扮演代理游戲《完美世界手游》也對第二季收入帶來重大貢獻。
另外,2019年騰訊電競年度發布會上,騰訊披露《和平精英》上線不到兩個月DAU已經超過5000萬,開啟商業化并推出了季票的新模式。6月第三方監測機構SensorTower曾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和平精英》僅在中國市場AppStore收入就達到了7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84億元。但由于遞延影響,從數據上來說《和平精英》對第二季度財報的貢獻有限,或許在下一季度財報中能有更明確的體現。
PUBG MOBILE
增值服務之外,騰訊的第二大收入板塊已經從網絡媒體廣告,轉為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這部分業務包括了騰訊的支付業務,以及企業服務業務,作為騰訊近幾年大力推動的業務熱點,也比較受行業關注。
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Q2這部分收入為243.3億元,其中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為229億元,同比增長37%;去除備付金余額利息收入以外,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部分收入同比增長高達57%。整體來說,這兩部分業務已經是騰訊現在收入增速最快的板塊了,與網絡游戲273億的營收已經非常接近,甚至已經超過了手游222億收入對騰訊整體營收的貢獻度。
?
騰訊云下一代無服務器計算平臺:Severless 2.0
騰訊的第三塊核心業務是廣告,2019年Q2騰訊的廣告收入為164.09億,同比增長23%。在今年廣告市場整體承壓的大環境下,能夠保持增速實屬不易。
也可以看到,為了對應整體市場的下行壓力,騰訊在2019年Q2有多項新業務動作,包括朋友圈限時廣告推廣模式、微信廣告流量主分成優化調整、小程序開放“激勵式視頻廣告”和“插屏廣告”等等。另外,據「深響」了解,微信朋友圈第三條廣告已經結束在一線城市的內測,目前全量開放。
整體上來說,騰訊的收入結構更加均衡了。
微信小程序開放“激勵式視頻廣告”
盈利能力方面,騰訊二季度實現毛利潤391.3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44.1%,相比較前幾個季度基本穩定;經營利潤為275.2億元,同比增長26%,經營利潤率為31%。凈利潤方面,騰訊二季度非通用準則下歸屬于股東凈利潤235.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率為26.5%,高于過去三個季度的水平,調整后EBITDA為351億元。
?
?運營費用方面,騰訊在二季度運營費用控制在比較低的水平,運營費用率為19.5%,為過去6季度中第二低的水平。公司在收入規模同比增長21%的情況下,運營費用僅增長7%,體現了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
?在用戶數據方面,微信及Wechat月活躍用戶數(MAU)達到11.3億,在基數已經如此高的情況下,同比增加7.1%;而QQ及QQ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則比較穩定,分別為8.1億和7.1億。
騰訊的業務很多,林林總總當中,企業服務的增長最為明顯。從收入數據上看,企業服務已經成為了騰訊目前三大收入板塊中的一個重點。
騰訊自去年“930改革”對B端業務進行了整合之后,在企業服務上也有了不少進展,既擴大了銷售團隊及產品類型,又通過與獨立軟件開發商及代理商合作,加大了對中小型企業客戶的滲透。根據IDC數據,2018年騰訊云在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排名第二,在全球市場位列前十。
根據騰訊云公開信息披露,截至目前,騰訊云的基礎設施已經覆蓋全球五大洲25個地區,運營53個可用區,數據存儲規模達到EB級別。2019年5月,騰訊部署在全球各地的服務器數量超過100萬臺,帶寬峰值達到100T,突破了“雙百”的里程碑。
騰訊在云業務上的快速發展態勢,很容易讓人想起另一家因為云業務實現業務“第二春”的企業——老牌巨頭微軟。
在微軟上個月發布的第四財季數據中,智慧云端業務收入達到113.9億美元,正式超過了包含Windows在內的更多個人計算業務的112.79億美元收入;兩邊的增速更是拉開了明顯的差距,智慧云端業務同比增長19%,更多個人計算業務僅同比增長4%。
這可以說是微軟過去5年時間內“Mobile First, Cloud First(移動為先,云為先)”戰略里程碑式成功的標志。
2010年微軟剛剛推出Azure進入云服務領域的時候,已經比亞馬遜開始布局云業務足足晚了8年,再加上微軟長期以Windows為核心的業務戰略,云業務遲遲沒有進展。直到2014年,CEO薩提亞·納德拉上任之后提出了“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在內部進行整合,并通過各種開源合作傾力為Azure導入資源。
自此之后,微軟的云業務可以說是飛速發展,2018財年增速甚至高達91%,為一度被行業詬病發展停滯、缺乏新意的微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一路拉動微軟股價狂飆,助推微軟走上了萬億市值。
今天騰訊企業服務業務的情況,可以說與五年前的微軟十分相似:同樣是一度被既有強勢業務的光芒所掩蓋,也同樣有海內外一眾更早布局的強大業務競爭對手。但可以看到,騰訊今天對于包括云在內的企業服務投入和重視也不輸當年的微軟,無論是集團層面的業務整合,還是通過技術能力對外開源、開放的方式推動騰訊云發展的策略,都頗有幾分微軟當年的架勢。
而騰訊龐大的業務生態,也能為騰訊整體的企業服務下一步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落地場景和資源支持。從云游戲到金融云,騰訊既往的優勢業務積累了大量業務場景、業務經驗和業務能力,都能為騰訊在企業服務業務上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在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介紹騰訊云對外開放的能力
去年以來,許多企業都拿出了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解決方案,試圖找到對抗周期的可靠路徑。從泛娛樂的絕對王者,到如今的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騰訊的增長故事遠沒有講完。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