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對手十倍的精力做“AI教育”,這家獨角獸企業掘金AI教育市場的底氣從哪來?
當下,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已近爆發。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AI+教育”的浪潮此起彼伏,蘊藏著一個數以千億級的藍海市場。
在國外,“AI+教育”已覆蓋了不同國家、不同年齡層,從小學、初高中、大學到職業教育的近百個學科,有9000多萬用戶使用智適應教育產品,引領教育變革的浪潮。
在國內,一些傳統教育巨頭如新東方、好未來近年來在“AI+教育”方面也頻頻布局。而在“資本寒冬”到來之際,投資者對于教育項目的青睞也不減反增。數據顯示,2018 年,教育行業一級市場融資 579 起,較去年同期的 412 起,同比增長40.53%,平均每天融資 1.59 起;融資金額高達 523.95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87.79%,平均每日的融資金額為 1.44 億元。
據CNNIC數據預測,到2020年“AI+教育”將帶來3000億的龐大市場規模。
而早在2014年,不安于現狀的栗浩洋就把目光瞄準了AI教育,創辦了乂學教育-松鼠AI,由此搭上了“AI+教育”的早班車。
想做得長遠,就不能只看眼前
栗浩洋十幾歲就炒過股、擺過攤、賣過卡帶、帳篷和電腦,在法院、銀行、國企嘗試過各種社會實踐。21歲,他決定在教育行業打拼,也曾經在街頭貼過海報、拉過橫幅,甚至因此從樹上摔落到地上,但是,不同的是他今天的競爭壁壘不再是磚墻和人力優勢,而是機器學習和重新結構化過的教學數據。
在美國乃至全球,絕大多數的AI教育都是輔助老師,不直接做內容和學生服務。乂學教育-松鼠AI堅持“技術+內容+服務”三位一體,采用70%AI老師授課+30%輔導老師輔助的雙師混合教學模式,這在全球屬首創。
栗浩洋想得很通透:“讓每一個孩子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知識點哪里會、哪里不會,只學習自己不會的地方,減少80%的無效刷題時間;用AI系統通過和孩子的實時互動,實時優化推送給他難度相當的名師教學視頻,讓優等生感覺有挑戰,讓薄弱生感覺能聽懂,讓學習過程中的數據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數!”
五年時間,乂學教育-松鼠AI已在全國20多個省400多個城市開設了近2000家學習中心,累計注冊學生數近200萬;累計融資近10億人民幣,估值超過11億美金,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在規模上迅速超越眾多傳統教培行業巨頭,引發了業界的強烈關注。
如何掘金“AI+教育”市場?
隨著機器學習、圖像識別、情緒識別技術、智能搜索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演進,能夠洞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因材施教的AI智適應教育技術成為顛覆傳統教育的主要力量。
從2016至今,AI+智適應教育幾乎成了業界討論未來教育的重要議題之一。作為國內第一家人工智能智適應教育的公司,創始人栗浩洋表示,相關技術在國外已經有了逾十年的發展,到目前全球已經超過9000多萬用戶正在使用相關產品,但國內對智適應教育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多誤區。
“現在AI+教育很熱,但大家比較熟悉的AI技術是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識別型應用,而智適應教育采用的是像AlphaGo和沃森一樣的策略型AI,這兩者存在巨大差異,應對用戶不斷變化的學習和知識狀態,不斷實時互動尋找最優方案。”
在栗浩洋看來,未來兩三年是智適應教育的爆發期,用戶的認知程度和判斷能力都會提升。“AI+教育可能會有很多切入點,但最終殊途同歸還是要做智適應教育。因為輔助工具型AI無法涉及孩子的認知過程,而經過了語音測評、情緒識別等,家長最關注的還是產品對孩子的學習有什么幫助,還是要回歸教與學的環節。”
2018年6月20日,乂學教育發布了面向K12群體的松鼠AI一對一產品。據介紹,松鼠AI是以系統為主導完成“教”和“學”核心過程的“全循環”智適應學習平臺,實現因材施教。“哪里不會學哪里,學得明白才放心……”讓學生只學習自己的薄弱環節,這樣可以節省至少一半以上的時間,而一對一量身定制學習方案的好處是因人施教,讓學習更加精準。最后一點,是教學的透明性。學生掌握每一個知識點的情況,每一道題里面所涉及的思想方法和能力等都有記錄。
在此基礎上,松鼠AI 還自主研發了MCM 系統,通過將每一種學習思維進行拆分理解,可以檢測出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在評估檢測完成后,對于相同分數的學習者,MCM 系統都可以分析出其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習速度和知識點盲點、薄弱點,從而可以精準刻畫出學習者的用戶畫像。
栗浩洋把乂學教育-松鼠AI視為是教育界的今日頭條,在他看來,“松鼠AI像今日頭條一樣進行千人千面的教學內容分發,實現學習的個性化,保障高效的學習效果。”
這些價值都是傳統教育手段無法給予的,栗浩洋表示,智適應教育是對傳統教育包括慕課的顛覆式改變,而不是改良。
用AI徹底改變教育行業
“科技改變了各個行業,但教育一直沒有變。我希望用AI徹底改變教育行業。”栗浩洋說。這也正是栗浩洋正在做的事。
但擺在眼前的是重重困難,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短缺。“AI教育科學家基本來自于美國或者歐洲,相關領域的專家都來自海外,這是現在碰到的最大的問題。”栗浩洋向媒體表示。
為了做好扎實的AI引擎和教育產品,松鼠AI引進了強大的AI科學家團隊。全球機器學習教父、全球AI排名第一的CMU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Tom Mitchell于2018年11月加入松鼠AI任首席AI科學家。其他研發團隊也來自全球的三大人工智能自適應教育獨角獸公司,首席科學家崔煒博士和首席架構師Richard Tong、數據科學家Dan Bindman都是Knewton、ALEKS、RealizeIt三家公司里的核心技術人員。2019年5月,CMU計算機及心理學系教授、Cognitive Tutor發起人Ken Koedinger也加入松鼠AI任首席學習科學家。
今年5月,CMU卡耐基梅隆大學與乂學教育-松鼠AI聯合實驗室簽約并啟動,松鼠AI將投入1000萬美元,加速推動AI教育發展,這也是乂學教育-松鼠AI繼與斯坦福研究院(SRI)聯合研究、中科院成立聯合實驗室后的又一全球頂級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
此外,乂學教育-松鼠AI還聯合AAAI及中國歐洲的頂級AI組織,每年出資100萬美元,以獎勵全球領先有突破性并且為社會創造商業及為人類創造巨大價值的前沿AI技術。
栗浩洋還希望塑造一個集合孔子、達芬奇和愛因斯坦的超級老師,“希望能用AI+教育,幫助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2018年,松鼠AI向中國的特困家庭捐贈了100萬個學習帳號,并成為情系遠山慈善基金的常務理事,承諾捐贈500萬人民幣用于慈善助學。他希望松鼠AI能使教育事業變得更加可持續。
“一家百年公司首先要服務于人的基本需求,比如教育、醫療、飲食、居住等等,才能夠有足夠大的市場和長達數百年、數千年的持續需求。其次,需要有很高的技術突破的壁壘。當教育遇上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抓住機會就可以建立非常深厚的技術壁壘。”談及對AI教育的前景看法及未來規劃,栗浩洋顯得底氣十足。
而對于松鼠AI未來的商業布局,栗浩洋也已經做好了部署。目前,松鼠AI 正在為海外擴張做準備,栗浩洋表示,“未來中國只占我們三分之一以下的銷售額,海外會占70%-80%的銷售額。”
8月16日-18日,乂學教育-松鼠AI創始人栗浩洋將現身2019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現場,解讀人工智能自適應教育發展的現狀和未來,敬請期待。
媒體合作及文章轉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